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3年11月2 7-2 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大型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10 0多名中国学者与欧盟专家就欧盟制宪、欧盟扩大、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中欧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一)欧盟制宪欧洲议会议员、“外交、人权、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委员会”委员加勒尔(MichaelGahler)做了题为“欧洲未来的新形象:欧盟宪法制定的基本方针”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欧盟制宪的过程、内容和意义。他在报告中指出,欧盟制宪是在联盟扩大的背景下进行的;制宪既是欧…  相似文献   

2.
宪法爱国主义与欧洲认同:欧盟宪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展鹏 《欧洲研究》2005,23(5):113-128
宪法爱国主义是理解欧洲认同的主要理论模式之一,但也有许多人批评其为哲学家头脑中的空想方案。欧盟当前的制宪进程为我们认识这一理论提供了初步的经验事实。研究表明,欧盟制宪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协商民主政治的特征,具有促进欧洲认同的潜力。但欧盟宪法进程在法荷公决中遭受的挫折也表明,欧洲民众与政治精英在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距离。尽管如此,作者仍认为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应被理解为对欧盟现有政体提供有益补充的、以价值正义和社会公平为目标的长期对话与协商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有在对欧洲民众的利益诉求给予充分关注的基础上实现欧洲多层次、多领域的有效协商,建立起整个欧洲范围的公共政治领域,宪法爱国主义才能成为一条实现欧洲认同的可行的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欧洲和国际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欧盟项目主任安德鲁·莫劳夫奇克(AndrewMoravcsik)教授于去年9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做了题为“欧盟宪法的本质”的学术演讲。作为欧洲一体化理论自由政府间主义的代表人物,莫劳夫奇克教授主要从自由政府间主义出发,对去年6月份欧盟理事会所通过的新的《欧盟宪法条约》草案作了自己的、也可以说是美国式的解读。至今,他的思想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制宪和欧盟政体的本质仍然颇具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解读欧洲宪法草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慧萍 《德国研究》2003,18(3):13-17
新出台的宪法草案在欧盟决策体制、机构改革和法律体制等几个方面对欧盟以往的众多条约进行了大幅度的简化、修改和整合 ,以期使欧盟在东扩后更有行动能力、更透明、更民主。宪法草案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 ,但它仍是典型的各国政治利益平衡和妥协的产物 ,欧洲前途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一制宪实践充分显示欧盟有制宪能力 ,但制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此次扩大对欧盟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它为"欧洲大厦"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和安全环境.欧盟的规模扩大,将会加快制宪过程.制宪要求成员国超越国家认同,在欧盟范围内实现共同治理,这将进一步深化欧洲政治一体化,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欧盟宪法危机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年5月和6月,法国和荷兰相继在全民公投中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使欧洲一体化遭遇严重危机。究竟如何解读欧盟宪法的本质及其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意义,如何理解这场危机所揭示的问题,并且评判它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本刊特此刊登国内欧洲学界专家在山东大学举办的“欧盟宪法与欧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以飨读者,也希望能借此论坛进一步推动欧盟制宪等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2000年至2008年期间,欧洲联盟付出了巨大努力以正式推进宪政化进程。基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成员国在谈判《尼斯条约》的政府间会议的最后阶段首次提出了制宪这一议题,从而开启了所谓的莱肯进程:就欧洲的未来展开正式而公开的辩论、设立制宪大会,以及谈判起草一部《欧洲宪法条约》。然而,《欧洲宪法条约》遭遇否决使得整个改革计划受到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重新谈判,各国政府就一部新条约达成了一致。该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宪法条约的实质内容,但不再使用一些象征性用语。这次条约修改的成果《里斯本条约》自2009年12月1日生效。本文详尽列举了2000至2008年期间条约改革进程中的曲折起伏,提出应将欧盟的宪政化视为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即使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重提通过一部欧盟宪法的正式计划,这一过程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8.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7,22(1):4-11
本文旨在论述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重新推动欧盟制宪进程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本文首先阐述对法荷拒宪原因的不同解读,继而分析目前讨论中的各种解决制宪危机的方案及其各自的束缚和代价,在此基础上,剖析德国政府的"拯救计划"及其作为轮值主席国的斡旋余地.鉴于德国争取在2007年6月的欧洲理事会会议上达成制宪进程表,以便最终在2009年欧洲议会选举之前通过一部宪法,但由于法国2007年5月将举行总统选举,德国政府的斡旋行动在时间上的余地极不乐观.更重要的是,即使此后在德国总理默克尔斡旋下,能为欧盟制宪危机找到出路,但这并不能克服欧盟公民对欧盟政治的信任危机以及欧洲一体化的民主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9.
《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爱尔兰与欧盟制宪进程的互动引起了广泛关注。①本文首先考察了解释欧盟条约改革进程的主要理论模式——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基本假设及其在欧盟条约宪法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其次,在回顾爱尔兰参与欧共体/欧盟条约改革历史与逻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欧洲制宪会议阶段爱尔兰政府的政策以及《里斯本条约》公决期间的辩论情况。最后,文章提出,小国爱尔兰参与欧盟制宪进程的案例对于自由政府间主义关于欧盟条约改革理论的完善发展,以及未来欧盟条约改革的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光锐 《德国研究》2007,22(2):38-43
欧洲公共领域是一个欧洲范围内超越民族国家边界就欧洲人民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意见交流、沟通、讨论、辩论的空间。伴随着欧盟的制宪过程,欧洲公共领域建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制宪不仅仅是宪法的制定与表决,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理解,它是包括了一系列议题的复杂过程,涉及到的欧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它对于培育欧洲的公共领域和欧洲公民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欧盟制宪运动开始之前,欧洲公民身份经历了从市场公民身份到政治和社会公民身份两个阶段的发展。欧盟制宪是包含多重议题和内容的动态政治过程,它推动欧洲公民身份建设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宪法公民身份建设阶段。公民对制宪过程积极的民主参与和意见表达引发了他们对自我身份的重新理解和定位,促进了欧洲认同意识的发展;宪法对欧洲公民宪法性地位的规定、对公民权利的极大丰富以及为实施和保障公民权利所进行的统一的联盟司法体系建设都代表着未来欧洲公民身份发展的方向。从推动欧洲公民身份建设的积极意义来看,宪法条约遭否决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倒退行为。  相似文献   

12.
编后     
在写本期编后的时候 ,笔者刚从一个研讨会上回来。“新欧洲与中欧关系的未来” ,这个由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会期虽短 ,但信息量很大 ,中欧双方与会的官员、专家和学者就欧盟制宪、东扩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中欧关系的进展、机遇和挑战畅所欲言、平等对话 ,提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新理念、新构想和新问题 ,可以看到 ,欧洲在发展 ,中欧关系在发展 ,我们的欧洲问题研究也在深化和扩展之中。把我们对欧洲包括中欧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不断引向深入 ,正是我们大家学习、研究的首要目标 ,也是我们这份大…  相似文献   

13.
“欧洲蓝皮书”《2 0 0 2— 2 0 0 3年欧洲发展报告》近期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 0 0 2年度是欧洲在各个方面、诸多领域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欧元纸币和硬币作为欧盟 1 2个成员国的法定货币开始流通 ,并顺利融入欧洲经济生活 ,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国际货币 ;欧盟“制宪”议程正式启动 ,第一份宪法草案出台 ;而本年度欧洲最为引人瞩目的大事莫过于欧盟东扩。欧盟已经确定了东扩候选国名单 ,并对东扩日程做出了具体安排。东扩将突破原来冷战时期的东西欧分界 ,给当今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带来新的图景。一个新欧洲正在向我们走来。2 0 …  相似文献   

14.
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欧盟的政策进程一直领先世界。欧盟也是全球气候政策的动议者和领导者。欧盟最新的气候政策不仅出于解决经济增长、就业及能源供应等社会经济问题的需要,而且旨在建构"欧洲认同",推动欧洲一体化深入发展,提高欧盟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政治影响力。本文具体阐述和分析了欧盟气候新政措施的特点,提出欧盟气候新政将有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最后指出了欧盟气候政策在实践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邦联主义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邦联主义作为与联邦主义并行对应的一种政治一体化思潮 ,对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具有深刻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邦联主义的理论先驱关于通过建立欧洲邦联实现欧洲和平的思想及其影响 ,然后重点评述了当代学者关于邦联的含义及其特征的有关论述。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战后邦联主义与联邦主义的欧洲联合之争 ,并就欧盟体系所体现的邦联因素及邦联主义解释上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邦联主义将继续与联邦主义共存 ,共同影响和塑造欧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过去十年间的多重危机是欧盟经历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死考验。然而主流的欧洲一体化理论和欧盟法律研究无法为我们理解这一阶段的欧盟政治变迁提供一个恰当的分析框架。鉴于欧盟危机出现的常态化趋势,本文认为,学界应走出一体化和法律研究的传统路径而将危机本身及危机中的政治运作作为欧盟政治研究的一个全新维度。欧盟的危机政治主要产生于法律规则、价值理念、民意诉求与政治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又催生了"策略性容忍违法行为""威权式合法化""组织化的伪善"和"政治隐匿"等形态各异的危机政治模式。虽然这些政治模式能够暂时缓解欧盟面临的生存危机,却为欧盟体制的长远稳定埋下了隐患。更重要的是,欧盟的危机政治促使我们反思"危机推动欧洲一体化"及"欧洲一体化是不可逆的政治进程"这两个重要的传统认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对欧盟制宪能力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3,18(3):18-23
本文从欧盟及其条约的性质以及宪法的概念出发 ,从与国家挂钩的宪法概念以及与国家脱钩的宪法概念这两个视角探讨了欧盟是否具备制宪能力 ,指出欧盟制宪已经跳出了传统宪法概念 ,其目的是利用宪法之名来或多或少地解决欧盟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编后     
《欧洲研究》2005,23(5)
落笔的9月,秋凉已驱走了夏季的暑热,围绕5、6月间法荷两国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引发的欧洲联合危机的争论也不似以往那么热闹,此时此景,推出“欧盟宪法危机与欧洲一体化”专题讨论,其意不在于赶上这个热烈的话题,而是可以有这从容的余地,仔细回味。这个纸上的论坛,汇集了北京、上海、山东三地的欧洲研究专家,为读者解析欧盟宪法及其危机的由来、影响,展望欧洲的未来。尽管截取的是问题的不同层面,沿袭了历史学或者经验研究的路径,但他们的判断是一致的:这次制宪危机并不会制止欧盟前进的脚步。然而,危机显示的种种问题如何化解,欧洲民众与政…  相似文献   

19.
战后发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 ,如何对欧盟政治体制的本质进行界定仍是学界进行探讨并尚未定论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欧盟政体的性质进行了考察 :欧盟一体化政策领域和政策介入程度、欧盟政策过程的性质、欧盟国家主权让渡的程度、欧盟机构设置及欧盟国际法主体地位。基于这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综合分析 ,文章认为 ,欧洲联盟是一个以超国家性质为主要特征的、超国家与政府间性质并存的、高度一体化的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 ,或准联邦实体。在本世纪中期 ,某种意义上的欧洲合众国有可能显现较为完整的形态 ,并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中国等国共同发挥世界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代前言     
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以来,利比亚危机已经持续了数月,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鉴于此,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政治研究会与《欧洲研究》编辑部联手推出一组笔谈,约请国内学者从美国、法国、德国等大国的态度与行动,欧盟、北约的战略考量等角度分析利比亚危机的相关问题,并从国际关系、国际法、中国外交等多种视角进行了讨论,以期推动学界对利比亚危机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探索中国学术界回应国际热点问题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