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蔚 《前沿》2009,(2):113-1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构建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要求。要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新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各级党组织建设,切实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成为指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并且,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迎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也是全社会共建的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发挥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来,为实现人类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4.
董仙桃 《前进》2009,(4):51-52
社区是城市构成与管理的基本单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平台。如何建设和谐文明新社区,为城市和谐社会建设夯实基础,是城市区党委政府应当研究的课题。2006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后,阳泉市矿区针对自身没有农村建设这一实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的意见,为新时期社区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陈亮 《江西政报》2007,(16):39-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而赣州市在全国率先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与全市的“十大体系”建设相互辉映、相辅相成,为构建和谐平安新赣州书写出了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与社区基本建设紧密联系。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区的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任务。社会和谐首先是思想的和谐,而思想和谐的前提又是思想解放,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以与时代合拍的新思想新观念来打开和谐社会建设屏障,保持创造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才能把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要建设和谐文化,特别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包含着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标志着我们党的思想文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与特点创造的新概念。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依据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新的时代特征创造的又一全新概念。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我们要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都必须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以此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基础、理论指导、精神动力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地方人大工作如何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是地方人大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景德镇市人大常委会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李松 《世纪行》2008,(4):43-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为机关党的建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关党组织应深刻认识自己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要从三个层面上再提高认识 1、文明单位再创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来,由“三位一体”提升到“四位一体”,这标志我们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由理论层面提升到社会制度层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辛永周 《天津人大》2006,(12):18-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履行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怡 《新东方》2006,(10):50-52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这篇重要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这篇重要讲话为标志,我国全面展开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征程。音乐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明确要求。新彤势要有新认识,新思路要有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阐述了和谐、优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探讨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教育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是关系到促进未来一代全面发展的全新挑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铁路企业如何在实施又快又好发展战略中,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铁路企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对机关党组织来讲,如何从自身特点出发,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按照机关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开展工作.在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积极发挥作用,是现阶段机关党的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研究、实践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党政机关的特点出发,着眼于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探索机关党组织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定位、工作重点和实现途径,切实提高机关党组织服务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成效体现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9.
李丽 《新东方》2008,(3):41-45
党的十七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夯实社会和谐的法制基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宣传》2006,(12):1-1
要全面系统,突出重点。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阐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针原则,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蕈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把握,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深刻阐述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