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央代表团”的派出及其使命1931年春,中央政治局决定向中央苏区派出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三人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它的形成及派出有一个过程.早在1930年8、9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两次讨论成立苏区中央局.10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了苏区中央局组成人员,并决定派项英先去苏区.10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最终确定苏区中央局由项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吴振鹏、余飞,再加上当地二人组成,周恩来为书记,暂由项英代理.10月29日,中共中央致信红一、红三军团前委,告知在项英未到苏区之前,苏区中央局可先成立,暂以毛泽东代理书记.这时,任弼时即被指定为苏区中央局成员之一.项英于1931年1月初到达江西苏区的宁都县小布.中共苏区中央局于1月15日在小布正式成立,宣布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任弼时、余飞、曾山及湘赣边特委一人、共青团中央一人组成.同时成立了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项英任主席,毛泽东、朱德任副主席.此时,周恩来、任弼时还在上海,共青团中央一人和湘赣边特委一人名单尚未确定,余飞因故不能去苏区,曾山因发生“富田事变”与苏区中央局失去联系.当时在苏区中央局工作的,只有项英、毛泽东、朱德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中央军委命令》(第五号),命令红一方面军所属部队逐步撤退到指定地点集结,进行战略转移。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保卫战"的战斗,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3.
1930年苏区中央局成立时,政治局决议周恩来为书记。由于当时周恩来在上海实际领导中共中央的工作不可能分身,苏区中央局书记一职先后由项英和毛泽东代理。1931年,顾顺章叛变后,周恩来转移到江西苏区,书记一职自然回到他的肩上。  相似文献   

4.
项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于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二大”代表,第三至第六届中央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担任过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中革军委代主席,中共苏区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副军长(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东南局)书记等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是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为纪念项英诞辰100周年,笔者根据多年来研究项英所接触到的史料,对项英早年在湖北的革命活动作一简要介绍,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5.
晓农 《党史文苑》2004,(5):8-11
项英曾经在党内有着非凡的地位——历任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中共东南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等要职。20年来,项英为革命殚精竭虑,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在他43岁被叛徒杀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他的政治评价持保留态度。党的“七大”期间,在通过《关于死难烈士追悼大会的决议》时,毛泽东对项英说了一段这样的话: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咸酸甜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一直很重视军事工作,于1925年起周恩来在中共中央负责军事工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1931年11月25日虽然在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中革军委",但中央从没有作出取消中央军委的决定。此时中共中央在上海,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也在上海,所以中革军委刚成立时,和中央军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机构。  相似文献   

7.
(一)身处困境的周恩来,力排非难,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3月20日,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召开会议,在周恩来等同志的支持下,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建议。遂将中路军易名东路军,并令其东进福建,执行巩固闽西苏区,打击入闽粤敌的任务。“26日,红一军团到达长汀,休整待命”。并电告苏区中央局,等待中央局确定行动方向。30日,毛泽东经过周密调查,根据当时闽西的有利形势和漳州易攻难守的地形特点,致电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建议以东  相似文献   

8.
任弼时等提出“以毛代项”为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1931年3月初,中共中央派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3人组成代表团进入中央苏区,负责人是任弼时。当时,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是项英。中央代表团进入苏区后,曾向中共中央提出“以毛代项”,即由毛泽东替代项英担任中央局代理书记。任弼时等为什么提出“以毛代项”,中共中央何时批准毛为中央局代理书记,苏区党代表大会(赣南会议)是否撤销毛泽东中央代理局书记的职务?本文拟根据迄今看到的材料作一些探索,澄清一些事实。一、任弼时等为什么提出“以毛代项” 1930年10月,蒋介石结束了与阎、冯、桂的中原大战后,调集重兵准备“围剿”各苏维埃区域。当时,还在长江局工作的任弼时,即向中央建议:“速以大部主力回过头去配合湘赣边广大群众的力量,消灭赣方之敌”;之后,又请中央“速派负责人前往苏区主持指导工作”。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苏区中央局,指定周恩来、项英、毛泽东、任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罗惠兰中央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最大的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的中心区域,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对之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极大的支持。尤其是1931年底亲赴中央苏区就任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相似文献   

10.
1934年在一场绵绵细雨中不急不慢地来到了瑞金,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周恩来的眉头越发紧蹙了。3年前,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奉令从上海来苏区就职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继而又担任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军委副主席等要职,所经的挫折和苦衷真是一言难尽。但可以说,没有一次比现在更糟,心情更沉重。周恩来在临时中央的指令下接替毛泽东指挥前  相似文献   

11.
正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到严重失败,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党中央领导人博古和李德被迫放弃抵御敌人的计划,决定撤出中央苏区。10月1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命令,这个战略转移后来被称为长征。10月上旬开始,由中革军委、红军总部各直属机关组成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共中央及其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军委、中革军委,曾在苏区军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对红军烈士的褒扬与纪念活动,产生了良好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于关向应同志1930年曾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史实,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笔者1985年承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和中革军委的组织演变情况》专题撰写任务时,对此开始进行调查考证,逐步将其1930年的任职理出眉目.1986年《军史资料》第一、二期连载此专题,第一次将关向应1930年3月至8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予以披露.时过8年,近期翻阅此后出版发表的关向应有关传记、辞条,包括权威性较高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革命烈士传》、《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国共产党历史大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岁月里,曾经有多种职务上的称谓。其中,在革命战争年代,"周副主席"的称谓最为人熟知。"周副主席"一职中的"副主席"所指的是周恩来曾较长时期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及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副主席。本文结合各种史料,披露周恩来担任中革军委及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前前后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彭厚文 《党的文献》2011,(6):97-100
收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的《使敌攻武汉处于我战略包围之中》,是1937年12月30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等给正在武汉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王明、周恩来、项英、博古、叶剑英的一封重要电报。当时,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接连溃退,抗战形势日趋危急;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6.
1931年至1934年,项英一直在中央苏区工作。关于项英在中央苏区的功过是非,党史界至今尚未有专文论及。本人愿不揣愚陋,试就本题,略述管见。项英是1930年12月底,奉中央组建苏区中央局的重任,由上海经福建进入江西中央苏区的。在中央苏区的四年中,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为革命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业。他在中央苏区的主要功绩是: 第一,组建苏区中央局  相似文献   

17.
1931年初刚就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批评和抵制了总前委在处理富田事变中肃AB团的严重错误,一度缓解了赣西南苏区的肃反扩大化。然而,由于项英后来犯了“左”倾和右倾错误的缘故,以至这段历史及项英同志本人,都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今天,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重新认识和评价项英在赣西南苏区抵制肃AB团错误中的作用,是我们史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庄永菁 《党史文苑》2009,(11):23-24
项英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历任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副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新四军副军长等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陪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骑马从汀州来到宣成长桥岬村检查支前工作。两天前,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汀州开军事会议,决定毛泽东率东路军攻打漳州,周恩来留守汀州负责支前运输工作。周恩来说:“为了保证打好漳州这一仗,福建省委和省苏  相似文献   

20.
组建中共苏区中央局项英跟着交通员走下虎岗,在一个有上百户人家居住的山村里找到中共闽粤赣边特区委(不久改为中共闽粤赣省委),特区委书记邓发热情接待了项英。邓发当时24岁,自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后,先后在香港、广州市和广东省委担任书记、组织部长等领导职务。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于1930年10月下旬,先于项英20天左右,代表党中央去闽西苏区传达六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决定。邓发年轻气盛,工作雷厉风行。他一到闽西革命根据地上杭县苏家坡,就在那里召开闽粤赣边党代表大会,宣布改组闽西特委,成立闽粤赣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