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期以来 ,解构主义脱离社会现实、执着于文本批评的一面受到了大家的激烈批判 ,随着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等思潮的兴起 ,社会和政治这种外部研究方式在理论研究中又占据了主导地位。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在 9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探讨政治、宗教和伦理问题的著作 ,在其思想中表现出了一种政治学的转向。李永毅先生的文章认为德里达思想中的这种转向和早期的解构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解构主义的立场本身就隐含着政治。 2 0 0 4年 10月 8日 ,在本期杂志付排之际 ,惊闻德里达先生病逝于巴黎 ,我们为世界失去这样一位思想家而深感惋惜。谨以此组文章纪念德里达先生。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德比希尔 (PhilipDerbyshire)在英刊《激进哲学》第 12 1期 ( 2 0 0 3年 9— 10月号 )上发表书评 ,介绍德里达新文集《无从辩解》① 的英文版出版情况。文章主要内容如下。这本新出的德里达几个零散篇章的译文集有一种先知先觉的意味。卡穆夫 (PeggyKa muf)为之撰写的序言的标注日期是 2 0 0 1年 6月 ,但是 ,德里达在书中所涉及的主题 ,特别是诸如主权、残忍与抵抗、谎言的结构以及自我欺骗的两难困境等主题却与同年的“9·11”事件交相辉映。卡穆夫的序言也具有这样的一种神谕性 :“‘美国’是我们称之为主权的那个神学 -政治神…  相似文献   

3.
20 0 4年 2月 2 8日 ,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纽约去世 ,享年94岁。世界左翼学者随后发表了很多纪念文章 ,这里选取的是《每月评论》网站 2 0 0 4年 4月 10日刊登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所著的题为《纪念保罗·斯威齐》的长篇悼念文章。该文结合斯威齐的生平、著作 ,详细地介绍了斯威齐、他创办的《每月评论》杂志和每月评论出版社在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运动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有帮助 ,现摘译如下 ,以纪念保罗·斯威齐。一保罗·斯威齐 1910年 4月 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4.
保罗·盖蒂是美国的石油大王,1957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美国首富”。1976年盖蒂逝世时,他的财富达到40亿美元。保罗·盖蒂20岁时,有两年时间在他父亲的油田里做杂工,取得了很可贵的采油经验。到22岁时,他在牛津大学读了两年书,回到美国后,他放弃了准备做外交官的打算,决定投资自己熟悉的采油业。他以500元买了一块地,便成立公司筹款在那块地上凿一口探井。这口井日产原油720桶。两个星期后,那块地卖给了另一家石油公司,他第一次赚得1.2万元的利润,这就坚定了他在石油  相似文献   

5.
国际快评     
《南风窗》2002,(24)
布什的连任“大局”笔者近日看到两条消息,一是“布什政府两位脑子最好使的人辞职”。被认为布什政府内脑子最好使的财长保罗·奥尼尔和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劳伦斯·林赛12月6日宣布辞职。报道说,保罗·奥尼尔直率的作风经常令人吃惊,时而扰乱金融市场,令外国政府不满。最近他声称一笔国际援助基金可能转入瑞士的银行户头,就引起了巴西一次金融恐慌。劳伦斯·林赛曾说,“倒萨”  相似文献   

6.
“坎德尔事件”之后, 美国著名学者朱迪思·巴特勒在2004年11月4日的《伦敦书评》上发表文章, 为德里达辩护, 认为德里达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文章也结合德里达去世这一事件分析了德里达晚期著作中的“哀悼”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你最终将对你的生命和姓名作何反应?”德里达生前最后一次接受《世界报》访问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这次访谈刊登在2004年8月18日的《世界报》上。他说, 一个人如果能够理解自己的生, 也就必得去理解自己的死———独一无二的、绝对的死, 无法起死回生、也无法救赎的死。在这…  相似文献   

7.
"核心欧洲"话语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31日(星期六),欧洲的几大重要报刊——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和《南德日报》、法国的《解放报》、瑞士的《新苏黎世报》、意大利的《共和国报》和《新闻报》、西班牙的《国家报》——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发表了七位著名知识分子的系列文章。文章主题鲜明而统一: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主张多极世界,要求加强联合国的作用;要求加强欧盟的政治统一,以“核心欧洲”为基础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文章发表以后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学者纷纷撰文,或赞许或批评,掀起了对“欧洲话语”进行讨论的新一轮热潮,国内《社会科学报》、《读书》杂志先后对这一事件作了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德语文学和比较文学教师保罗·米夏埃尔·吕茨勒(Paul Michael Lützeler)的文章《但愿我们成为一个共和国》探讨了“欧洲话语”的起源,指出了上述系列文章中存在的缺陷。文章发表于2003年6月4日的德国《时代周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雷蒙·威廉斯是英国文化唯物主义的代表理论家之一。伊格尔顿说,正是威廉斯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标志着“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W·约翰·摩根在丹麦《社会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上发表书评,介绍了澳大利亚学者保罗·琼斯(Paul Jones)的著作《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一种批判性的重建》(RaymondWilliams s SociologyofCulture:ACritical Reconstruction,London:Palgrave/Mac-millan,2004)。其主要内容如下。从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上来看,“文化”概念是人类社会研究的核心。埃德温·泰勒爵士(Edwin Tylor)对“文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早在1957年,美国政治科学家卡尔·多伊奇就曾指出,一个多元的安全体,或者说,一个“和平岛”已经出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其立论的基础就是西方自由主义学派的“民主和平理论”。冷战结束后,西方一些学者,例如布鲁斯·路塞特及其同事,在研究二战后欧洲乃至世界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时,发现在1946—1986年的40年间,主要  相似文献   

10.
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逝世后, 世界各大媒体都发表文章进行报道和评论, 一些媒体的批评性文章激起了很大的争议, 尤其是《纽约时报》发表的乔纳森·坎德尔的诋毁性讣文。王晓群教授的文章对这些论争进行了述评, 认为这些争论不仅仅是针对德里达个人的, 也是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争论的继续。《论雅克·德里达》是朱迪思·巴特勒在《伦敦书评》上发表的纪念性文章, 文章高度赞扬了德里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财富与战争     
在最近美国出版的《财富与民主:美国富人的政治史》一书中,美国学者凯文·飞利普斯将现实与历史比较后发现,战争会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必然选择。 凯文·飞利普斯被认为是共和党的战略家,著书达九部之多。他专门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的“普遍怨恨”及漠视这种不满的危险性,这使得那些有名望的共和党人深感头痛,这第九本论著可能会让那些保守派人士气得发疯,他们认为飞氏无非是想煽动阶级斗争。 依据飞氏理论,美国经济周期的循环往复以投机狂潮、政  相似文献   

12.
捷克总统克劳斯谈加入欧盟和美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时代》周刊2003年第17期(4月16日版)发表了该报记者访问捷克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的谈话记录。克劳斯反对美国对伊拉克作战,反对把欧洲区分为新、老的观点。他认为,中东欧各国加入欧盟并不是什么“梦想”的实现,而是为了在欧洲立足。他不赞成欧洲形成与美国抗衡的力量,认为彼此应当互补。他担心统一的欧洲作为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国家会成为对民主的威胁,因此希望美国在欧洲的存在能保护东欧各国的利益。现将这一谈话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倾斜”的“常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15日是美国著名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诞辰纪念日,按照惯例,美国政府要在这一天组织各种宣扬“种族平等”的纪念活动。而今年布什总统却一反常态,在白宫发表了讲话点名批评密歇根大学对待少数族裔学生的种族优惠政策。密歇根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八所“常春藤联盟”学校之一,为实现学生群体的种族多元化,该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实行  相似文献   

14.
四1 968年 ,胡贝尔曼因心脏病去世。哈里·马格多夫随后开始帮助斯威齐编辑《每月评论》 ,并投入到批判帝国主义的写作中。马格多夫 50年代后期进入出版学术书籍的“罗素出版社”工作。他购买了这个公司的部分股份。“罗素出版社”被收购后 ,他卖出了股份获得了些收入 ,有了自由时间来继续学术研究。1 965年 3月 ,马格多夫给《每月评论》写了第一篇文章《保罗·巴兰的成就》来追悼巴兰。他写作了一系列关于美帝国主义的开拓性文章 ,成书为《帝国主义时代》( 1 969) ,成为《垄断资本》的补充。他随后的著作《帝国主义 :从殖民时代到现在》( 1…  相似文献   

15.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兰德公司、美国国务院和乔治·梅森大学,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该校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1992年,在前文基础上,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历史终结论”。2003年3月17日,应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9·11’后的世界:历史依旧终结?”(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ll:Is History Still Over?)的学术讲演。在讲演中,福山教授结合“9·11”事件后新的国际政治形势,阐发了他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些思考。本文即根据此次讲演的录音整理而成,供学界参考,以期引起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为尊重作者著作权起见,本文未加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16.
人类潜能的“导师” 不仅是希拉里·克林顿在处心积虑如何改进美国的第一家庭,比尔·克林顿总统也在绞尽脑汁地改进他对全球第一大国的统治技能——他得不断地拜谒、聘请各种各样的顾问,礼贤下士,虚心求教。 斯蒂芬·柯维就是一个为总统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理论之后     
《理论之后》①是英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最新著作,在书中,伊格尔顿继续他一贯的话题,对批评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尽管后现代、后结构主义宣告了理论的终结,但我们离不开理论,没有理论就没有反思性的人类生活,问题是如何面对新的现实。本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飨读者。文化理论的黄金时代早已成为了过去。雅克·拉康、列维-斯特劳斯、路易·阿尔都塞、罗兰·巴尔特和米歇尔·福柯的先锋派著作离我们已有几十年之久了。但是再也无法回到过去,在那个时代只要宣布济慈的诗歌令人愉悦,或者弥尔顿的诗歌反映一种勇猛的精神,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18.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期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迈克尔·布若威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一文发表评论性文章,针对布若威所呼吁的公共社会学,他指出关键在于重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87年,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了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他在该书中认为,曾经有人数相当多的一群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过“公众”。雅各比的目标是要把批判思想带入公众争论领域,作为一名历史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他深入地探究了近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写道 :“有了一种规范 ,有了规范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 ,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① 如果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遗憾地认为 ,这个学科在中国还远未“达到成熟”。沃尔兹也曾经对习惯于罗列历史和经验而缺乏抽象演绎的“归纳法”学者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他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指出 ,“多数的国际政治学者还没有遵守‘适当的探究程序’。更糟糕的是 ,他们还没能弄清楚他们的适当的探究程序可能是什么。”② 这本书虽然最初出版于 1979年 ,但是今天…  相似文献   

20.
“我属马,”根特尔·梅尔先生骄傲地说。办公桌上,陈列着一匹镀金的骏马;酒店大堂上,悬挂着一匹仿古的骏马。属马的德国人在他的“本命年”,第一次听说中国有句成语叫“马到功成”。那是刚踏入中国的时候,根特尔·梅尔惊奇地发现,他即将担任总经理的具有400多间客房的江南大酒店,老板居然是农民。他认为,在欧洲,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