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在1958年底到1959年庐山会议之前,比较深刻地总结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探索,构成了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探索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正确对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教条地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力图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纠正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中的主观主义错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政策措施,反对剥夺人民利益的错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发展必须经过一个长的历史时期,反对主观主义的超越阶段论;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要学习和利用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2.
周涛 《学理论》2012,(8):13-14
探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心理成因,对了解"大跃进"运动的全貌和历史启示尤其重要。"大跃进"给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跃进"运动是一味盲目崇拜学习苏联和东欧模式,导致经济畸形发展,一味追求速度,却忽略质量。当我们再次对"大跃进"所发生的原因进行审视,应该从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这对当今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后,有鉴于许多干部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不了解,不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毛泽东一再提出中高级干部要认真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过程中,毛泽东结合自己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同时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他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也难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4.
唐正芒 《理论探讨》2008,(1):110-113
在已公开出版的毛泽东各类著作、文稿中,以<党内通信>名称拟题的共有六篇,这就是毛泽东于1959年3月至5月撰写的六篇<党内通信>.它是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已出现严重"左"倾错误、毛泽东党中央努力纠正已觉察到的"左"倾错误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信中关于反对平均主义、反对"共产风"、努力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以及在工作作风方面提倡讲真话、坚持群众路线等等内容,对于当时纠正左倾错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留下了许多值得吸取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两场运动之所以被发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历史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1958年是党的各级干部极为忙碌的一年,也是党的领导人外出调查视察考察活动极多的一年。毛泽东视察地方之多,离京外出调查时间之久,在建国以后都是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不喜欢别人发言时照本宜科地读稿子。他自己也不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稿子,喜欢用自己的话随意发挥。1956年4月,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和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对英国进行首次访问。在那次访问过程中,赫鲁晓夫访问了苏格兰  相似文献   

7.
一晴 《各界》2008,(4):15-17
刘少奇激动地对毛泽东讲:"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加上从1959年起,我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从而使党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如何认识这一危局以及怎样化解?党中央高层出现了意见分歧.对于1958年以来三年"大跃进"造成的困难和经济形势的估计,在党内是有一些不同看法的.以刘少奇、周思来、陈云、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由于直接面对国民经济第一线,他们对形势有了更加接近真实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08,(10):49-51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留下了许多值得吸取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两场运动之所以被发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历史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1958年是党的各级干部极为忙碌的一年,也是党的领导人外出调查视察考察活动极多的一年。毛泽东视察地方之多,离京外出调查时间之久,在建国以后都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9.
<正>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口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  相似文献   

10.
续前毛泽东自信地对赫鲁晓夫说:“没什么,我们自己也能对付美国这个纸老虎。”中苏之间的第一次大冲突是在1959年10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的日子,当时,赫鲁晓夫率团到北京参加庆祝活动。这是赫鲁晓夫第三次访问中国。他的第一次访问是在1954年。那一次访问受到了隆重的接待。握手、礼炮、欢迎的人群、热情的讲话。时间不过5年,这一次北京的气氛已是大不相同了。赫鲁晓夫到达北京的时间比代表团晚了些。他由于在美国访问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中华人瓦共和国成立Ic周年的庆祝大会也未参加,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一些中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在“开门红、满堂红、月月红、红到底”的口号声中进入1960年的。然而,无论报纸上的文字是如何慷慨激昂,这时“大跃进”的势头都不过是强弩之末了。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开始冷静下来,许多人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开始有了一些清醒的认识和反恩。作为中央领导层分管经济工作的李富春比一般人对这些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更全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在“开门红、满堂红、月月红、红到底”的口号声中进入1960年的。然而,无论报纸上的文字是如何慷慨激昂,这时“大跃进”的势头都不过是强弩之末了。严峻的现实使人们开始冷静下来,许多人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开始有了一些清醒的认识和反恩。作为中央领导层分管经济工作的李富春比一般人对这些有更深切的体会和更全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1956年在新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发动一系列的群众运动去探索和实现社会主义.通过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分析,力求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进行细致的解析.  相似文献   

14.
苏联特权现象演化逻辑与反对特权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特权现象经过了干部待遇特殊化、特殊待遇扩大化、干部特权异化、官僚特权阶层固化等四个渐进的演化过程。而苏联反特权却经历了列宁时期的坚决打击官僚特权、斯大林时期的放纵特权、赫鲁晓夫时期的针对特权改革再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容忍特权几个曲折的阶段,最终苏联特权现象猖獗蔓延导致苏共垮台。我国反对特权必须汲取苏联的教训,坚定反对特权的政治决心,警惕特权成为维护政治秩序的工具,防止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并且始终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反对特权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5.
杨东晓 《党政论坛》2009,(12):40-41
赫鲁晓夫在1954年10月访华,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援助力度,1956年开始在国内批判斯大林路线,出于对自己国内政权巩固、国际加强团结(1956年波匈事件,导致苏波关系紧张,苏联撤回了援助东欧各国的专家)等原因,赫鲁晓夫进一步加强了对华经济援助,形成了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高潮。事实上,中国在1956年,已经开始考虑减少专家的聘请,并采取“少而精”的原则,尤其注重的是聘请核武器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16.
徐翔 《学理论》2014,(6):8-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道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和考验。1958年以来,有两大考验阻碍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考验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规模速度考验。这两大考验相互交织,使中共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程更加曲折多变。"大跃进"运动就是在这两大考验的影响下发动起来的,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关于"大跃进"运动的起源,从两方面分析,即为什么要发动"大跃进"?何以能够发动"大跃进"?  相似文献   

17.
对苏联演变原因和教训的研究,直接关系到中国应该怎样评价自己的历史以及今后的改革方向,如何分析苏联由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前因后果,引起了中国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苏联演变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以及如何评价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问题上,中国的学术界对此的认识和判断都截然不同。之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是缘于隐藏在价值判断中的阶级立场不同。全面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区分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运行机制两个层次。中国应该从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吸取教训,划清马克思主义改革观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观的界限,防止中国步苏联改革演变悲惨结局的后尘。  相似文献   

18.
邸延生 《党政论坛》2010,(16):10-10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目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 ,当然也不存在价值规律。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突破了这一设想。毛泽东同志继承了斯大林的思想 ,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批判了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些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模糊观念 ,提出了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学校的思想 ,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1 .中国“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毛泽东针对当时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20.
试论接班人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余振东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在我党同苏联领导集团的严重分歧和大论战中,毛泽东看到斯大林身后的赫鲁晓夫在苏联领导集团和国际共运中的不良作用,开始提出接班人问题。毛泽东提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