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正本书探讨了一直困扰韩国的后朝鲜战争问题,特别是该如何制定外交政策、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始终存在的、关于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的困境。本书引入多种国际关系理论,不仅从历史的角度总体论述了韩国外交政策的发展经过、特点及存在的各种问题,还总结了美国与联合国在朝鲜半岛扮演的角色、朝鲜的安全政策与军事战略、实现南北统一的诸多理论与条件,以及韩国对朝鲜的政策方向等。  相似文献   

2.
<正>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同时大国间的战略博弈愈演愈烈。东亚由于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之一。其中,朝鲜半岛冷战结构造成的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等问题不仅是东北亚格局演变方向的决定因素,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尽管国内目前有很多关于韩国外交政策和朝鲜半岛安全与统一问题的研究,但多从历史角度进行系统阐述,从理论上对该主题进行的研究相对匮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韩国外交政策的困境:国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韩国媒体的视角,对从建交前后至今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具体变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中韩建交以前,建交后至卢武铉政权初期中国形象的不断提升,高句丽历史问题与中国形象迅速被破坏,李明博执政时期及朴槿惠政权前期中国形象的恢复及双重性特点,萨德入韩与中国形象的再度受损。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韩建交以后中国形象两度严重受损的异同,提出了对策性建议,为中国政府制定对韩外交政策和推动民间交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朴槿惠作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杂的外交棋局。在韩国的外交重心东北亚地区,韩系、韩朝关系均面临两难选择。面对这样的态势,,接手的是一副异常错综复美关系、韩日关系、韩中关朴槿惠如何“破局”问题的关键。本文回顾了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基本外交战略。分析了韩北亚地区面临的外交困境,在此基础上根据朴槿惠在各种场合的言论,韩国在未来五年的外交政策走向。就成为国在东分析了  相似文献   

5.
文在寅上台后提出了"和平之轴"与"繁荣之轴"的外交理念,希望在维持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同时,扩大韩国的外交、安全及经济繁荣的空间。文在寅政府的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但也没有摆脱过去韩国外交政策过于宏大的缺陷,在具体策略上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其外交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能否持续发挥效力仍面临挑战。文在寅政府缓和朝鲜半岛局势的措施使得中韩合作空间扩大,但韩国制衡中国的思维依旧存在。中韩两国应当继续加强互信与合作,共同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和地区局势的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3年12月,德国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了大联合政府,德国进入了"默克尔3.0时代"。新政府在其《联合执政协议》中表示将积极参与国际秩序的建构,由此德国外交政策呈现出从恪守克制文化转向推行积极有为的外交政策的新动向。本文首先论述了德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外背景,然后分析了其具体内涵和初步实践,指出了政府内部存在的灵巧地运用各种外交政策手段和扩大军事手段之间的意见分歧。文章在此基础上指出,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尚处在微调与手段变化之间的状态。最后,文章论述了德国外交政策成功转型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张秋生  周慧 《当代亚太》2007,(4):11-17,31
霍华德政府的"均衡"外交政策,是世纪之交澳大利亚政府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变化.霍华德四次执政,其"均衡"外交政策的成效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试从当代澳大利亚外交的两大支柱--澳美关系和澳亚关系的角度,评述霍华德政府均衡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发展演变的特点和原因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读未来澳大利亚均衡外交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解读朝鲜:建设"主体的社会主义强盛大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朝鲜改变过去的做法,不断采取重大行动,加强和改善同周边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同韩国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是朝鲜对其外交政策的重大战略性调整,而不是策略性改变.朝鲜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其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开展国际援助首先要具备发达国家水准的经济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能成为受惠国楷模的制度健全性。近来,随着韩国有关国际援助预算的急剧增加,政策决策者和普通人都很关注国际援助,但似乎并没有入从韩国外交利益和外交战略的角度分析和考虑国际援助。现在,不仅要充分尊重国际援助意向的纯粹性,同时也要从外交战略角度,即从“与国家利益的结合”出发,认真思考国际援助。我们应以战略性的高度,把国际援助提高到与韩国的国家实质性和根本的国家利益相互依赖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10.
“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理论在德国的政界和学界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对外政策的实践评介了这一理论。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内稳定的市民社会和以市民社会价值观为主导的国家角色设计方案。在实践中 ,德国外交政策致力于多边主义原则 ,坚持“西方一体化”取向 ,推动国际关系的文明化和法治化 ,但它同时也受相互依存的国际政治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德国“文明国家”外交政策仍然有其发展的限度。  相似文献   

11.
跨国/境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贸易往来的必然选择,但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活动往往深受政治政策的影响。不过,在世界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政治经济手段已不再像过去一样作用显著,利用"软实力"来扩大一国影响力,从而获得跨境经济效应更为符合世界新形势的要求。本文从公共外交的角度,对跨国经济合作进行分析,阐释公共外交对跨国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韩国在越南采取的公共外交政策主要以文化外交、企业外交以及援助外交三种外交形式来提高韩国的国家形象;韩国在越南开展的公共外交有利于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尤其是跨境投资、跨境劳动、跨境贸易等。在分析韩国依托对越南的公共外交推进两国经济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视角下中国公共外交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马里奥·泰洛教授和弗雷德雷克·彭嘉特合著的新书《欧洲外交政策——外交能力与外交行动的探讨》试图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世界中,欧盟究竟应该以何种姿态和策略应对与他国的关系?该书尝试以新颖的视角,从非欧盟地区学者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欧盟外交政策的得与失,并将区域研究,尤其是亚洲研究融入欧洲外交政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东盟对中国的崛起持欢迎态度,与此相应,东盟对原来中美日三个大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进行了微妙的调整,即疏远美日、拥抱中国.东盟大国平衡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与国际形势的变革、中美日三国实力的变化及其对东盟外交政策功利性对比密切相关.对东盟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应审时度势,利用契机,从经济、政治安全和软实力外交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从而为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战略打下区域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印缅关系:从疏远到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印度从现实利益和地缘安全战略的角度出发,大幅度调整了对缅甸的外交政策,印缅关系由疏远走向积极合作。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等多个角度对背后的动因展开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和地区影响做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5.
刘舸 《当代韩国》2008,(2):11-17
二战后来自国际的官方发展援助(ODA)有效地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复兴和发展,为韩国最终确立对外ODA政策奠定了经济基础。作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韩国经历了很长时期才将对外ODA确立为一项根本的外交政策。战后朝鲜半岛复杂的安全环境压抑了韩国扩大对外ODA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韩国ODA政策是冷战后东北亚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及韩国政府调整外交战略的结果,也是韩国谋求扮演重要国际角色,凸显国家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主体地位的根本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战略"本是文在寅政府为处理中韩因"萨德事件"产生的矛盾而推行的外交政策,但随着中美从"合作"走向"竞争","模糊性战略"逐渐成为韩国处理同中美关系的外交战略.韩国在处理中美战略竞争相关议题时,不追求在所有问题领域追随哪一个国家,而是根据不同问题具体做出应对,在每一个问题领域都体现出韩国对国家利益的追求.文在寅政府的"模糊性战略"受制于中美韩三边关系互动和国内进步势力与保守势力斗争的双重影响.从自身利益出发,中国应尊重韩国的这一外交战略选择,加强中韩外交关系,推动中韩走向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在全世界都笼罩在国际移民的热潮中。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韩国社会正在从单一民族国家转变成多民族国家。在韩国,移民可以分成两个集团,即外籍工人和婚姻移民。如今韩国社会外国人口增加,产生了非法居留的外籍工人问题、国际婚姻女性的韩国社会适应问题和移民第二代的认同问题。韩国政府为此实施了多样的社会整合政策。社会整合的关键是韩国人对单一民族国家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地区而不是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作为理解和解释国际政治与国家行为的概念基础,构建起一个地区与国家相互塑造的分析框架。透过这个框架,可以解释:地区对国家的地位与权力、认同与观念、政策与行为的塑造;与此同时,国家的相对权力及其变化、观念和政策及其转变还对地区体系和制度秩序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地区与融入其中的国家处于相互塑造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那里吸取不同的元素,并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进行重塑和改造。地区与国家之间存在基于过程选择的互动关系,它为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以及与亚太周边地区变化中的新关系提供了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面积为990万平方公顷,人口约为4525万人,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工业飞速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强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导致了农业的相对萎缩。为解决这些问题,韩国开始推进机械化以代替人力和畜力。韩国农机化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在亚洲韩国是继日本之后,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韩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2~1970年),是农业机械化起始…  相似文献   

20.
“双轨政策”,即区别对待外国政府与人民,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冷战中美国对东欧政策就是灵活运用“双轨政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冷战中美国对东欧“双轨政策”的研究,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认清美国外交政策的特征,也有助于我们从东欧的角度出发,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