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12年3月28日至2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一最具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共同期待金砖国家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传递信心、提供动力。"金砖"概念的诞生,既有偶然因素,又是必然的结果。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2008年  相似文献   

2.
国内要闻     
<正>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3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主旨演讲,强调金砖国家要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让合作成果惠及五国人民,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福祉惠及各国民众。习近平强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27)
<正>金砖国家间投资比例偏低,服务贸易领域"西强我弱"以及发展同质化等问题都是金砖国家迈向下一个十年面临的挑战。9月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胜利闭幕。经济务实合作、全球经济治理、国际和平与安全、人文交流合作……长达40页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宣言》涵盖71项共识,硕果空前丰厚,亮点纷呈,为金砖合作第二个"黄金十年"完美开局。三轮驱动硕果累累十年前,金砖五国怀着共同发展的目标走到一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以美国为首的作为旧体系主导者的发达国家却出于维护自身垄断利益的考虑,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在此背景下,历经十余年发展合作日益紧密的"金砖国家",迎来了实现角色转变--从全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大好历史机遇。美欧发达国家的排斥与抵制,金砖国家自身的内部问题,以及金砖合作机制的相对不成熟,构成了掣肘这一转变的主要障碍。解除障碍的可行途径则在于:依托已有机制加强同其他治理主体的合作,不断扩大自身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发扬金砖精神,不断凝聚共识,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加强金砖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9)
<正>"聚焦‘一带一路’、助力金砖合作、促进双向投资",自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之后,9月18日至21日,厦门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全球投资集散地"——2017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厦洽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开启金砖国家未来第2个"金色十年"的第一个新航程,2017"厦洽会"不仅有着浓郁的金砖色彩,更是聚集了众多"一带一路"的商机碰撞,而一个个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区域汇聚而成的特色展区,也将为普通市民们带来一场接地气的国际盛宴。  相似文献   

6.
金砖合作之所以能再创"金色十年",不是源于主观臆断,而是基于金砖国家间持续强劲的合作需求、日益牢固的合作基础、日渐成熟的合作机制以及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一个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个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提出,借以引导全球投资。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举行首次会唔,探索合作机遇,开启合作序幕。金砖合作机制建立16年来,国际影响力、吸引力不断提升,其合作意义早已超出五国范畴,辐射到整个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金砖国家构建的多层次合作机制是金砖国家向全球发展贡献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国内要闻     
正让第二个"金色十年"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7月2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让美好愿景变为现实》的重要讲话,揭示新工业革命突出特点,就金砖合作未来发展提出倡议,强调金砖国家要携手努力,共同推动建设持  相似文献   

9.
在3月27日结束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上,最具有实质性突破和重要意义的是关于深化金融合作的两项重大进展:中国和巴西达成了19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筹备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库。有了这两个实体合作机构,金砖  相似文献   

10.
厦门峰会及第七届经贸部长会议成功取得多项合作成果,合作成果的落实必将推动金砖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2017年9月在中国厦门举行。作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创新性成果。从2006年金砖四国外长首次会晤到今天,金砖国家走过第一个"金色十年",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合作架构。十年来,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同金砖国家和拉美国家合作是新时期中国外交一个重点方向。习近平主席此访旨在提振国际社会对新兴市场国家信心,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和互利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最近,国际上掀起了一波"拉美热"。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刚刚精彩落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旋即隆重登场,习近平主席的拉美四国之行,更为"拉美热"增添了强劲的中国温度。这波"拉美热"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反映出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时代潮流。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金砖五国作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台声》2015,(15)
<正>中方将继续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有关各方保持建设性合作,确保全面协议和安理会决议得到实施。——7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时表示。中方愿同各成员一道努力,不断完善金砖银行治理结构,打造专业、高效、透明、绿色的21世纪新型多边开发银行。——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一行时表示。我们郑重敦促日方切实汲取历史教  相似文献   

13.
现行国际体系的一些弊端使得金砖国家不得不通过加强相互间的务实合作,以增强在国际体系中的代表性以及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有效维护自身利益。金砖国家本着务实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了五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放眼未来,金砖国家合作不仅有利于金砖国家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上半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那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无疑是下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高度评价了金砖合作走过的十年历程,提出了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宏伟目标。最终,会晤取得的成果超过了不少关注者的事先预期,而其对金砖合作机制发展乃至全球;台理进程的里程碑意义,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凸显。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二五"时期,中国与有关国际组织、机构以及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防灾减灾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合作机制日趋完善,合作内容更加务实。广泛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减灾合作·中国与联合国、相关国际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强化,广泛参与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  相似文献   

16.
资本     
《小康》2017,(27)
<正>商务部:电商合作为金砖国家带来机遇根据有关国际机构统计,金砖国家网民超过14.6亿,网络购物总额超过7亿美元,零售交易额达到8761亿美元,跨境交易额920亿美元。金砖国家在国际电子商务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增速也比较快。电子商务具有克服距离和时差的影响的优势,将为金砖国家的贸易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国际足联去年亏损近4亿美元国际足联公布了2016年财政报告,继2015年后,2016年继续亏损,赤字达到3.69亿美元。财报显示,由  相似文献   

17.
李克海 《群众》2013,(5):I0012-I0013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BRIC)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合成,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10年12月,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相似文献   

18.
2012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这也是金砖国家扩增南非为新成员后的首次峰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主持此次峰会。巴西总统罗塞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南非总统祖马与会。据报道,此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涉及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相关议题,峰会还将规划金砖国家的未来合作方向和框架。金砖国家能够走到一起,并非偶然。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五国大都面临着"成长中的烦恼"问题。发展中的苦与乐、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等,都是五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建立一个交流平台,相互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显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9—20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率团出席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金砖国家紧急救灾部长会议,并作会议发言。此次会议是落实2015年7月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形成的《乌法宣言》的具体措施,系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下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首次会晤,会议通过了《金砖国家紧急救灾部门负责人会议宣言》,并签署了《金  相似文献   

20.
作为WTO成员国,金砖五国的农业国内支持在类型和水平上各有特色。在多哈提案下,金砖五国所应承担的削减义务被分为两个群体。未来的金砖国家想要实质性参与WTO框架下的全球农业治理,革新多边贸易规则,提升和稳固自身实力,应正视各自农业利益的分歧,加强内部实质性的沟通和有效合作;在二十国集团内加强与其他成员的合作;完善内部农业治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