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我区注重把开发"乡土人才"作为乡村人才振兴重要举措,引导"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使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教育培训,把人才"育出来"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石濡菲是广西非遗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从事制茶行业10多年来,她让技艺成为产业,又通过产业支撑让传统技艺走得更远。现在她从一名传承人变为授业人,让传统六堡茶制作技艺得到更好传承,  相似文献   

2.
正她把祖传的六堡茶制作工艺无偿传授给群众,当地群众通过种六堡茶脱贫致富,并抱团让六堡茶走向世界。六堡茶是我国黑茶的佼佼者,核心产地就在苍梧县六堡镇,其制作工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传承人祝雪兰掌握着祖传的六堡茶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第188号公告批准了梧州茂圣牌六堡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茂圣牌六堡茶成为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的第一个黑茶品牌,这是我国第三个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的茶叶品种。今年1月10日,茂圣六堡茶又获得"中国生态原产地知名品牌"的荣誉称号。今年4月,国家商务部从国家质检总局已保护的1660个地理标志中筛选出知名度大、对欧盟有出口业务的33个地理标志作为中欧互认互保护产品,六堡茶成功入选本轮中欧谈判清单,有望成为广西第一个获欧盟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  相似文献   

4.
李民 《传承》2009,(18):148-149
明代,随着民间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散茶得到蓬勃发展。广西茶业在明以后紧随中国茶叶发展潮流,茶叶生产获得了空前的进步。到了清代和近代,广西茶叶产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100多种,其中闻名远近的有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横县白毛茶。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5月,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等机构联合组建的课题组发布的"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2.34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5.94亿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25位,位列广西茶叶第一,并被评为"2021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  相似文献   

6.
明代,随着民间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散茶得到蓬勃发展.广西茶业在明以后紧随中国茶叶发展潮流,茶叶生产获得了空前的进步.到了清代和近代,广西茶叶产区扩大到60多个县,茶叶品种有100多种,其中闻名远近的有桂平西山茶、苍梧六堡茶、横县白毛茶.  相似文献   

7.
苏悦娟 《桂海论丛》2013,(3):124-128
六堡茶是近年来广西通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培育的特色产业。文章从六堡茶品牌战略规划、管理和维护的短板等方面,分析了六堡茶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区域产业品牌战略、六堡茶产业化战略、六堡茶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加大对品牌、流通、科技、标准化、基地建设扶持力度等一系列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7月4日,2013年中国茶叶博览会(茶博会)组委会专程来到南宁举行新闻发布会,盛情邀请广西的茶商茶企,参加10月底在山东济南举办的首届品牌茶叶博览会。其实,广西茶不止国内有名,在国外也声名远扬。梧州六堡茶、凌云浪伏白毫茶、亿健生态有机茶等都已走出国门,到达欧盟、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浓浓的壮乡茶香让更多人关注广西的茶文化和茶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说到六堡茶,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梧州,如今它已成为梧州的一张名片。六堡,是茶名,也是地名,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亦如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站在六堡镇茶街上,目光所及均是茶行。每有路人经过,茶行老板便热情地招呼:“进来喝杯茶吧……”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正和几位街坊朋友喝茶聊天的林旭芝老人。今年83岁的林旭芝,曾在上世纪90年代当过六堡乡(现六堡镇)乡长,他经历过六堡茶最暗淡、最萧条的时期。那时六堡茶的品牌在国内没有打响,少有外地客商前来购茶。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7)
当前,德昂族酸茶制作的技艺正在逐渐消失,酸茶技艺少有传承人,政府实行推广但效果不佳。因此,只有走出传统保护的误区、挖掘德昂族酸茶及技艺的民族价值和市场价值、提升重视程度、利用民族扶持政策培育德昂族民族产业市场、打好民族文化特色牌,才能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开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许淑瑶 《今日浙江》2021,(17):54-55
在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云柄、虎跑、梅家坞一带,层峦叠翠,林木葱郁.每年春天,与新芽一同出现的,还有采茶的姑娘.她们腰系茶篓,两手上下翻飞.这些被采摘下来的细嫩芽叶,经过炒茶师的一双巧手,弥漫出馥郁的茶香,化成舌尖上的醇爽.2008年,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左慧梅 《今日民族》2012,(11):F0003-F0003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民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也是比较讲究的一种待客茶。制作竹筒香茶的方法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入特制的嫩甜竹筒内,在火上烘烤,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醇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制作时,先将茶叶放入竹筒内,边装边用木棍将竹筒内的  相似文献   

13.
<正>初夏时节,走进昭平县走马镇,到处是手挎竹篓、采摘夏茶的群众;山下的清洁化茶叶加工车间,淡淡的茶香随风飘散……截至目前,昭平全县拥有茶园18.26万亩,产值达9亿元;涉茶行业人员10万余人,农民人均茶叶单项收入达到2000元。作为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生态县,如何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昭平以科技兴茶,大力推动茶文化与旅游业和谐共融,交出了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发展答卷。  相似文献   

14.
青阳茶事     
马晓鸣 《人大论坛》2007,(10):47-47
青阳的罐罐茶不是泡而是煮的,青阳人统称为“炖茶”,其制作并不复杂,主人先捡些枞木须之类的易燃物在火塘里生起火,待粗壮的柴禾变成燃烧的木炭后,将茶罐放于火上(事先在茶罐里注如一定量山泉水),待罐内的水煮沸时,放上一把(约十克)茶叶(多为自家人在清明节前后采摘),为使茶、水能更好地相融就用一根筷子拌茶叶,茶汁充分浸出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九分满,直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方可倾茶入碗。  相似文献   

15.
图片报道     
正昭平12名制茶能手大PK4月20日,2016年广西昭平茶王节传统赛事"制茶妙手王"大赛在故乡茶博园举行。来自全县各大茶企的12名制茶高手现场展示了昭平茶传统手工炒制技艺。随着选手们的双手上下翻滚,动作娴熟地翻炒、抖动,原本青翠的茶叶渐渐变干,历经杀青、揉捻、辉锅等几道工序后,一锅锅纯手工炒制的昭平绿茶新鲜出炉。最终,鹊鸣茶业有限公司吴连师傅夺得"制茶妙手王"。  相似文献   

16.
区先娇 《当代广西》2006,(10):41-41
在昭平县文竹镇纸社村象棋山脚下,有一名叫王世凤的女共产党员,她与丈夫一起办起了昭平县象棋山茶厂,生产的“象棋山”石崖茶享誉国内外,她由一名农家女成为了拥有3家茶叶加工厂的女老板,并带富了当地群众,推动了当地茶叶产业化的发展。艰难创业发家致富提及创业的艰难,王世凤难以忘记过去的苦涩。事情要从象棋山说起。象棋山是桂江边上的一座名山,海拔1000多米,云雾缭绕,土质肥沃,特别适合茶叶生长。多年来,村民就有零星种植茶叶的习惯。改革开放后,敢闯敢拼的王世凤开始大量种植茶叶。可是当时文竹镇没有茶叶加工厂,邻近的仙回乡茶叶加工…  相似文献   

17.
发展梧州六堡茶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近年来,梧州市通过加强顶层规划,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茶园建设,促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大资金扶持,促进农民增收等举措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亟须加强六堡茶茶园种植土地的科学研判;亟须进一步规范茶园的经营与管理;品牌企业较少,联农带农富农作用有待增强;消费市场不稳定,茶农收益偏低等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中,要通过规范生态茶园生产与经营;提升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加快培育消费市场,提高茶农收益等措施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PEOP)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20大类共80个产品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广西桂华丝绸,梧州茂圣六堡茶,灌阳梁华紫甘薯天然色素、全粉及粉条,灌阳梁华红心萝卜天然色素,金秀红茶,梧州三鹤六堡茶6个产品获得保护,受保护的品种和总数位居全国前三甲,  相似文献   

19.
<正>近几年来,乌石农场大力推进茶叶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走高端、高效、优质的茶产业化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创了"白马岭"茶叶发展历史的新篇章。生产的"白马岭"茶系列产品享誉全国,白马骏红、白马雾珠两种高香茶,先后荣获"第九届国际名茶密码评比银奖""上海茶博会金奖"和"中国绿色产品A级食品商标""海南农产品著名商标品牌"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了CAP认证。一是提高制茶技术,研发优质品种。农场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岭头茶厂高香茶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茶叶新产品,相继  相似文献   

20.
梧州六堡茶     
《当代广西》2008,(18):F0003-F0003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作为梧州市为数不多的农业知名品牌和特色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港澳和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据统计,至2008年5月,全市共有新老茶园2.5万亩。目前,六堡茶生产企业(包括毛茶加工)已达23家,从业人员约2100人;企业的设计产能已由2004年的4900吨提高到目前的10000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