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建设广西人才小高地的意见》两个文件下发后,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把人才小高地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突破口,从实际出发,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大胆探索,制定配套政策,完善管理办法,扎实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这次精心筛选出的1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均属我  相似文献   

2.
慈溪市积极创造条件,多措并举,着力优化三大环境,积极助推引才引智工作。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近年来,相继制订出台了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做好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加快引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等综合性文件和相关配套政策,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人才落户、配偶安置、子女人学等方面作出了相关规定。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制订出台了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政策,截至2007年底,慈溪市已有50多人获得资(补)助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正为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数字广西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今年8月出台"1+13"系列文件,明确了数字广西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体系和重点举措,全方位立体式多举措大力推动数字广西建设。其中13个配套文件,包括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总体规划,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通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三年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这些政策的出台,让广西发展插上信息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母发荣  聂红 《政策》2004,(6):50-51
2003年9月,为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一次性出台了12个配套文件,形成《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汇编》。12个配套文件在政策上有八大突破,内容丰富、具体,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1,(2):F0002-F0002
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紧紧嘲绕沿海开发和新特产业发展聚才育才用才,全面推进创新发展与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人才商地。先后制定出台了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系列文件,形成了人才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6.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10,(20):18-21
今年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一系列文件的重磅推出,是近年来我区人才政策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中,《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未来10年我区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在全区人才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虎委组织部就大家关注的“1+3”文件、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亮点问题向媒体进行了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7.
阳秀琼 《当代广西》2011,(10):38-39
去年9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和3个配套政策文件,设计了我区有史以来资助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两项制度:八桂学者制度和特聘专家制度。4月28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启动广西公开选聘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工作,并公布了第一批八桂学者、自治区特聘专家岗位设置情况。  相似文献   

8.
今年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一系列文件的重磅推出,是近年来我区人才政策的一次重大突破。其中,《广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未来10年我区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在全区人才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就大家关注的1+3文件、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亮点问题向媒体进行了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事》2009,(6):F0003-F0003
近年来,慈溪市致力于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 优化政策环境。2000年以来,慈溪市先后制订出台人才政策30多则。去年又制订出台系列人才政策,重点包括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及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奖评选奖励办法等,内容涵盖广,政策力度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区人才政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0年开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十分重视人才资源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人才政策的指引下,各省市区从本区域实际出发,围绕人才的培养、稳定、引进和使用等竞相出台了许多人才政策,并积极地进行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从而形成了符合国情的人才政策新体系。概括和总结这些政策,对于指导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小康社会建设政策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王海波 《当代广西》2005,(22):12-13
建设人才小高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2004年8月,首批13个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确定,我区人才小高地的建设正式启动。一年多时间过去,13个人才小高地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打响了广西人才小高地的知名品牌,其人才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2.
《浙江人事》2008,(2):8-12
一、过去五年人才人事工作的回顾 (一)人才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做出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转发了《实行浙江省特级专家制度暂行规定》等10个政策性配套文件,制发了《浙江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有力推动了全省人才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做好广西自贸试验区这篇大文章,亟待聚集一批站在行业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便利国际化人才集聚的新机制";南宁市出台"强首府人才新政18条",与此前的"1+6"人才政策形成政策叠加……这些政策的出台是扭转广西人才匮乏现状的有  相似文献   

14.
为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打造人才高地,义乌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的若干意见(试行)》。《意见》的出台将为义乌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位突破、全面建设国际商贸名城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意见》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详尽制定了适合义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政策,为义乌全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5.
覃黎魁 《传承》2012,(7):32-32
近年来,贺州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着眼于欠发达后发展的市情,以解放思想为动力。积极实施“人才兴贺”的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创新政策文件,启动实施引才育才“双千计划”,持续开展“市校合作”工程,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人才基础性建设,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进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的崭新局面正在形成。实践表明,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抓好引才、留才、用才这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新举措新办法破解难题,全面推进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有效提升了基层民政服务能力。32个蹲点县(市、区)全部出台了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各地进一步总结经验,甘肃、河北、宁夏等20多个省份出台了省级文件,扩大了政策覆盖面,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7.
1.加大人才选拔力度,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注入“兴奋剂”。一是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2007年嘉兴市人才专项资金超过2000万元,其中市级850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引进、住房、生活、福利等方面的优惠待遇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开发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七个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幼有所育""弱有所扶"要取得新进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国家在保障儿童权益方面不遗余力,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各地积极行动,全面贯彻国家政策,出台配套文件,在关爱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  相似文献   

19.
谢冬 《当代广西》2009,(19):26-26
9月1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的决定》,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四个相关配套文件(以下简称“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对广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推动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目标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0.
杨菁 《就业与保障》2024,(1):196-198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2022年,吉林省推出人才政策3.0版,为落实人才政策,围绕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和吉林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吉林市出台“一个意见、六个办法”人才新政,全力打造吉林省人才高地和全国一流人才生态模范城市。基于此背景,文章从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执行力度、效能反馈等方面入手,对吉林市人才引进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了吉林市人才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吉林市人才引进机制,提升吉林市人才新政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