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本义为"约束、克制",后来转化成在财物用度方面的"节省、节约",与奢相对。古人无论在治国还是修身养性上,都非常重视俭。以俭治国中国传统典籍《尚书》中,专门针对治国而提到了俭。《尚书·太甲》载"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意思是说,在统治中要非常认真地践行俭德,才能长久地维持统治。老子认为节俭就是积厚德,厚积德就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没有什么事不能克服,就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具备了无法估量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孙熙国 《理论学刊》2005,3(6):47-51
《易经》作者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从总体上看是哲学的而非宗教和迷信的。《易经》产生于古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其卦爻辞都是古人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实践经验的记录和总结。《易经》中的“易”范畴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本体范畴,阴阳观念则是中国哲学把握世界的基本观念,“美化意象”是《易经》作者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由阴阳、八卦和六十四卦所构成的系统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第一个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大同"的概念首见于《尚书》,后来相继被道家经典《庄子》和《列子》、杂家名著《吕氏春秋》、儒家要籍《礼记》和《孔子家语》,以及汉代以降各种文献广泛使用。就意涵而言,先秦典籍中它所表征的基本都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至《礼记》而终成最高社会理想的代名词。"小康"的概念首见于《诗经》,本义是"稍安",后被《礼记》用以指称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中古以降,诸多史籍和文学作品多从民生或社会状况的角度使用"小康"的概念。毛泽东对"大同"概念不仅经常加以使用,而且基于全球视野提出了"世界大同"的目标,且赋予"大同"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全新意蕴。邓小平对于"小康"的传承之功集中体现在其多达40多次的频繁使用上,而他围绕"小康"所提出的一系列论断和所进行的深入阐发,生动体现了其对这一古老概念之意涵的丰富和开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特征就是"历史性"。其辩证抽象不是一个完全与传统抽象方式截然不同的东西,而是对传统哲学抽象方法的扬弃,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抽象方法,它融入了"变化"和"关系"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打破了传统的"实体思维",转而在"关系"和"变化"中理解每一个单独的概念;二是对概念或范畴本身做多方位、多角度的解剖,揭示一个抽象概念自身具有的丰富关系,使得每一个概念的抽象和具象统一在该概念的物质基础之上。辩证抽象有四种具体形式:总体中抽象、同一性抽象、现象-本质抽象以及流变抽象。  相似文献   

5.
<易经>和<尚书>是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两个重要源头.阴阳是支撑<易经>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阴阳两个方面的和谐与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易传>在解释<易经>时提出了"保合太和"的思想.<尚书>阐发了"协和万邦"、"和恒四方"的政治理想."合和"与"和合"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司马迁的<史记>在<尚书>的基础上,较早提出了"合和"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合和"思想,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酒德与酒礼     
正儒家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饮惟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与哲学的价值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年的价值问题研究中有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与哲学的价值概念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对价值的定义,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认识。本文从目前流行的几种看法反映出的问题出发,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概念所标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物质过程对人的支配,是马克思认为必须批判和超越的东西;哲学的价值概念则是从人的完整的感性出发,它不但涵盖人类活动的一切价值现象,并且标示着人的最终解放。一、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概念的三种看法第一,同一论。这种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任何一个概念的含义都应该是一致的,不论在哲学还是在经济学中,价值概念都应该是一个而不是两个。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一科学的概念,它既是经济学范畴,又是哲学范畴,二者的一致在于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5,(11)
"市民社会"概念始于西方,其含义不断演变,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和国家并没有彼此之分,直到黑格尔将二者明确地区分开来,虽然他在《法哲学原理》中赋予了"市民社会"概念的现代意义,但是他站在了"伦理观念"的角度来诠释市民社会,并没有离开他的"客观精神哲学",这也就导致市民社会理论停留在唯心主义范畴之列,并且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后来,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扬弃,赋予了新的含义,并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当代中国构建市民社会起着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五福临门"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五福"指的是哪五种福。那么"五福"到底是指什么呢?据《尚书·洪范》记载":五福",第一福为"长寿";第二福为"富贵";第三福为"康宁";第四福为"攸好德";第五福为"考终命"。"长寿"是长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一书中。道与德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经过两千多年的嬗变,剔除糟粕,传承精华,道德的界定、概念、范围,也就更明确、更科学了。今之道德,概而论之指的是社会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总和。因而,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11.
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完整准确地把握其科学涵义.在学习中,某些基层干部把"三个代表"简单地表述为:"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这是不恰当的.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尤其要注意"发展要求"、"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这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意义拓展,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大众性、开放性及创新性;又要坚持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符合网络文化表现形式多元性、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及生态性环保性绿色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凯林 《新视野》2006,1(6):17-19
公有资本是中国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正式提出见于党的十五大报告。从《资本论》的逻辑看,公有资本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私有)资本的扬弃。从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看,公有资本对我内政、外交、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公有资本的建构是一复杂的社会工程,既实现于最后完成之时,又存在于建构过程之中。该过程充满矛盾和风险,需要相关操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需要,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世界人民的美好追求。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相互依托、相伴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应在明确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原则基础上,达成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并从建立伙伴关系、营造安全环境、谋求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以及构筑生态体系五个方面做出共同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黄广宇 《探索》2005,3(3):4-7
“三个代表”文字简练,内涵丰富。从非核心词看,“必须”表达了应然性和自主意识的思想内涵,“始终”表达了一贯性和追求理想境界的思想内涵,“代表”表达了实践性和主体性的思想内涵,“中国”表达了务实性的思想内涵,“先进”表达了规律性、引领性、超前性和世界性的思想内涵,“发展”、“前进”表达了动态性和与时俱进性的思想内涵,“要求”表达了系统性的思想内涵,“最广大”表达了广泛性的思想内涵,“根本”表达了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统一的辨证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试论“胡绳学派”的中共党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百家争鸣学术方针的指引下,近30年中共党史研究学术化进展显著,中共党史实证研究和基于社会科学各种理论方法的引入而产生的中共党史研究新领域是其重要标志."胡绳学派"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时中共党史学术化进程的回应,其象征意义不容忽视.在中共党史研究不断发展、各种学术流派行将产生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学术派别的开放性和学派间的平等交流,晚年胡绳的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苏共执政地位丧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执政的最后阶段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深入领会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行政发展的释义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颖 《新视野》2003,(4):32-35
本文从总结西方发展理论演进的过程出发提出了行政发展问题,并对行政发展的涵义、特征、内容进行了探讨与阐释。与此同时,本文着重分析了行政发展的动因。本文认为从哲学的维度理解的行政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复杂过程,它追求一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共进;行政发展的动因包括内部、外部、自身和综合动因,并且诸动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化科学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华 《探索》2001,3(6):76-78
明确城市化的科学内涵是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至今仍未取得较为公认和统一的意见.文章从农村人口城市化说、农村城市化说、城镇化说、现代化发展说、城乡一体化说五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有关城市化内涵问题的主要观点,并对城市化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反分裂国家法》将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为发展两岸关系,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稳定的法律基础,是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本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