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国政协召开的提案办理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卫生部副部长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委托了6个平行机构参与制定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方案,届时将会有6个平行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供有关部门作比较并最终制定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医改方案的确定将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可能会采取公示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人们最关注医疗卫生改革中哪方面的问题?本刊邀请我党几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同志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2.
朝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9月7日报道,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熊先军透露,到2010年,我国所有城镇居民将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而呼声颇高的全民医保问题,也已经成为政府医保改革的远期目标。人民网2006年10月10日报道,9月初,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表示,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全面配套的综合改革势在必行,新的卫生体制改革目标是:2010年实现我国对WHO(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所有居民全部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经国务院批准,国家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已经成立。国务院医改小组设在国家发改委,由发改委主任马凯和卫生部部长高强任双组长。如果不出意外,医改大方案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可出台。此举是为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高度关注人民健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任务要求。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开辟“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专栏,面向全社会征求医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军  苏学轼 《创造》2009,(5):84-85
医疗改革寄托了13亿人的期盼,牵动着最广大百姓的神经。4月初,新医改方案最终发布,强调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从理念到体制改变了此前市场化的做法,将中国人的医疗保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5,(5):25-25
巴西: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巴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医疗服务.巴西建立了“统一医疗体系”,实行以全民免费医疗为主、个人医疗保险为辅的医疗制度。“统一医疗体系”由全国所有的公立卫生站、医院、大学医院、制药厂、血库以及公共卫生管理部门聘用的私立医疗机构等组成,由卫生部、州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统一领导。各级政府都建立有公民代表参加的医疗卫生委员会,参与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监督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5.
郑山海 《创造》2008,(10):55-55
新的医改方案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当前医疗体制中的所有问题。但医改方案在提出的一些具体措施上,让人感觉没有抓到点上  相似文献   

6.
齐士 《前进论坛》2008,(4):17-17
3月7日上午,在农工党小组讨论会上.众委员争相给前来参加讨论的卫生部部长陈竺“支招”,为医改建言。 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新的医改方案画出了框架,医保、公共卫生体系、城乡医疗体系、药物制度都有了明确的改革目标。但是,通往这个目标的路线图要怎么画,这是委员们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同志们:刚才,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孙志刚和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茅先后做了重要讲话,安徽省、黑龙江省、四川省分别介绍了本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  相似文献   

8.
《思想工作》2009,(6):19-19
为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努力满足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中国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出台是中国医疗救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医疗救助从制度创建迈入规范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舆论界出现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医改失败给改革敲响警钟”及“市场化导致医改失败”等言论,这些言论是不确切、不科学的,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成功与失败是人类对其某项社会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作出的科学判断,在预期目标还在实现的进程中,便以成败作定论显然有失偏颇。诚然,回顾20多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艰辛历程,确实还存在诸如医疗收费增长速度过快、医疗资源分布不甚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转轨时期医改工作中难以避免的,有的是政府或部门行为不当造成的,有的是政策还需进一步调…  相似文献   

10.
解读中国医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将聚焦本轮中国医改,梳理它的框架和内容、主要亮点和突破点、目前的批评,以及尚有争议的问题。一、本次医改的框架和内容本次医改的框架医改方案的上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梁八柱"。一个日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四梁即四大体系。包括公共  相似文献   

11.
毕睿琦  徐卫琼 《思想战线》2011,(Z1):311-313
为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各国、各地区都在努力推行自己的医改方案。通过对美国新医改情况进行评析,试从中总结出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富民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高水平小康的必要考核标准,而推行医疗体制改革是建设“健康江苏”,实现惠及全省人民的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经之路。本文以时间变化为纵向维度,以不同地域对比为横向维度,从政府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来系统衡量江苏医改的实际成效。可以看出,近年来江苏省整体医疗水平快速提高,正向高水平小康目标迈进;同时,各地区医疗资源均等化趋势持续加强,苏中、苏南医疗建设投入大,苏北地区追赶势头足,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了惠民、富民。近年来,财政投入持续加码,江苏省医改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改面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10,(5):13-14
“谁能真正代表公众利益去购买医疗服务。还没有成功案例。”4月13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案和实施”国际研讨会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萧庆伦教授表示,“买办分离”尽管是世界各国医改的普遍实践,但实际上并非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重庆推行医改数年以来,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社会公众对药物价格、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医患关系等都还颇有微词,这说明医改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按照国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既定目标,我市医疗改革还有哪些瓶颈需要突破,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谢命莲、董长明等市人大代表。谢命莲:甄别解决公立医院举债问题医改以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相似文献   

15.
4月6日公开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以“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卫服务”为目标,设定全民医疗福利路线图: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改新政把国民带进了全民医保时代,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作课题组正式公布了课题报告,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评价是:“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报告指出,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报告还说,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国民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显示,中国医疗服务费用的…  相似文献   

17.
郝萍 《前进论坛》2009,(4):26-26
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医改方案的出台不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定位和走势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特别是对医疗卫生系统而言,如何既成为医改的执行者,又在医改中抓住发展的机遇成为受益者,是医改方案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看病难、看病贵成为我国医改中出现的不良问题,要解决就应该实现适度高水平的全民医保,形成政府的团购能力,影响和控制医疗机构行为,达到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人大》2006,(6):1-1
最近召开的全国副省级市城市卫生局长会议提出,我国的城镇卫生体系改革方向应以政府为主导,医疗服务应体现社会公益性。近年来,在医院要赢利的目标的指引下,看病买药已经成了老百姓抱怨最多的问题之一。前一阵讨论热烈的“医药分家”,也没有跳出医院要赢利的怪圈。从中不难看出,医改因为失去了核心目标而迷失了方向。因此,制定科学的医疗卫生发展战略和确立清晰的医改目标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资料     
何桂珍 《政策》2002,(2):29-30
到2001年底,湖北省17个市州的医改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审批并全部启动实施.68个县(市)医改方案已经启动目前,和全国一样,我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运行良好一通过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制定困难企业参保办法,基本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医疗消费需求,使原来医疗待遇较高的人群利益不受损,困难企业职工也能受益,被职工赞誉为“阳光普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