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贪官爱财,然而也爱自己的子女,连子女都不顾的毕竟是少数。但一个钻进钱眼的家长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不容易,事实是绝大多数贪官最终不仅自己锒铛入狱,毁了全家幸福,而且有可能连子女也一并卷进“漩涡”。贪官谋财,最普遍的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什么,贪官们大多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在许多有利害关系的问题上,以亲情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取私利。吉林省有个千万巨贪乔利平,在自我剖析犯罪原因时就说:“我…  相似文献   

2.
贪官教子录     
<正>有不少贪官在法庭上表示,自己的贪贿也害了子女。可以说贪官谋财,大多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儿什么,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上演了一幕幕令人警醒的无良教子剧。刘铁男:教儿子学会走捷径教育孩子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好,刘铁男的引导已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  相似文献   

3.
我是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新闻研究所所长。纵观历史长河其实人生很短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便很快化为泥土了。在短短的人生几十年中如何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呢?由于每个人的思想修养不同答案自然各异。近年来有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在“身后留什么?”的问题上迷津转向。为给子女留下个安乐窝有的利用职权或各种关系拼命争名逐利;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贪污受贿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舔犊之情人皆有之,自古亦然。然而在怎样才算关心与爱护后代这个问题上往往可折射出人的不同思想光泽反…  相似文献   

4.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5.
在童年,父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私”。那时,在我的眼中,他不顾家、不疼我、不顾亲人的感受。父亲白天去法庭上班,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又要读书学习,几乎难得与我说上一句话。妈妈独自操持着这个家,亲戚朋友想让父亲帮忙办事,他都严辞拒绝。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很“吝啬”。从未给过我一分零花钱的父亲,竞然曾经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离婚案当事人的孩子20元。  相似文献   

6.
原国家主席、党的副 主席刘少奇同志,生前始 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 的普通一员。尤其是对待 自己的子女,不仅在政治 上要求严,在生活上要求 更严,不娇惯他们,不允许 子女有丝毫特殊。1966年 以前,我在中南海工作期 间,常看到和听到少奇同 志严格要求子女的事迹, 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那还是1952年,少奇 同志有个女儿在中国人 民大学读书,当时班级党 支部正要讨论她的入党 转正问题。少奇同志感到 这个孩子在思想锻炼方 面还不符合党员的要求, 就主动向学校、党组织介 绍情况,提出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11,(24):23-24
近年来,一些基层单位在对资金审批和监管方面存在制度上的缺失、管理上的漏洞和程序上的不规范,使违纪违法行为有机可乘。少数党员干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挪用公款、截留专项资金、弄虚作假、套取国家资金。自治区纪委、监察厅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要以身作则,决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变成为个人  相似文献   

8.
正刘少奇的母亲鲁氏和父亲刘寿生一共育有6个子女,刘少奇是家中最小的一个,母亲鲁氏十分疼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1919年春,刘少奇到长沙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插班学习。就在刘少奇潜心于个人学业,专注于国家命运之时,母亲鲁氏爱子心切,自作主张给刘少奇订下了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12,(9):56
画外音:人往往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总会为自己找借口,尤其是一些腐败分子,在落马之后,不从根本上反思,反而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别人,甚至社会!细数那些贪官落马后让人捧腹的腐败理由,诸如"我收的不是钱是人情";"拿人家的钱不办事就破坏了江湖规矩"";腐败的人太多了,自己只是其中的不幸者";甚至还有些贪官在法庭上哭着为自己辩解  相似文献   

10.
时下有一种倾向,抓住了大贪官人们觉得很解气,抓住了小贪官人们又不以为然。在一些地方,查处级别较低干部的贪污受贿问题,人们甚至颇有微词:他那点破事儿算什么?有本事抓几个大贪官出来看看!有些人甚至对违法违纪者表示同情,违法违纪者本人也满肚子冤屈——我这点事能算得上违法违纪?比我严重的人和事多着呢,你们为什么不查,为什么抓住我不放?  相似文献   

11.
谁害了贪官     
不少贪官因“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东窗事发。有人扼腕叹息,甚至破口大骂:如果不是某某不仗义,乱“咬人”,某某贪官不会丢了乌纱,更不会身陷囹圄。 到底谁害了贪官,人人心知肚明,不值得一辩。但颠倒黑白的议论却颇有市场,其中不乏贪官的亲信、好友,也有与贪官素昧平生,不带瓜葛的党员、干部,他们有的凭着庸俗的感情替贪官鸣冤,有的带着浓浓的江湖气习为贪官叫屈。无论他们出于何种动机,要达到什么目的,其危害都显而易见,令人深思:一是混淆是非,道德低下。给贪官送礼、行贿或者与贪官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已经大错特错。事发后再守口如瓶,“坚贞不屈”,那就错上加错,指责检举人、揭发者“不仁不义”,既为法纪所不容,也有悖于“明礼诚信”的道  相似文献   

12.
“儿啊,妈临走前托你三件事:一是要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的医学事业;二是我走后,你要继续资助东明县那个孩子,政府发给咱的抚恤金也要给那个孩子留着;三是想法找找东明县那边的领导,把孩子的户1:7问题解决了,没户口就没法考大学,孩子这辈子就给耽误了!”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台江区人大常委会日前首次对区政府提请任命的23名政府组成人员集中进行任前的法律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暂缓任命。笔者为造官须过法律关这一新举措拍手称快。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作为代表政府行使职权的各级政府官员,无论是制定决策,还是办事情,首先都要合法,而政府官员知法懂法是搞决策、办事情合法的先决条件。为官不学法、不懂法,就只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甚至自己被推上法庭还不知道犯了什么法。当今有些为官者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置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玻坏于不顾,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  相似文献   

14.
正种地累,种棉花更累。在最炎热的夏天,要不断地给棉花施肥、打农药、拨嫩芽,因此我一直反对爸妈种棉花。"爸,种一点别的吧,别种棉花了。""你知道什么,我还要种一年棉花,今年的棉花我要留最好的,给丁丁做被子,做棉袄。自家的棉花好,给你们多留几条棉被……"已年过60的他们,始终把孩子当作孩子,一代一代,足够你们一辈子的操劳!亲在外,子欲养而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在,那就失去的不仅是父母,是亲情,是关爱!  相似文献   

15.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女儿过12岁生日时,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粉色的衣服了,也不要那些亮晶晶的装饰。我长大了。"某种意义上,她就这样发表了"独立宣言",彰显了小小自我的审美观。作为母亲,我的所谓"知名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过烦恼。他不愿意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时,讲了两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莫言说:"第一件,我的一个亲戚,他平常谈到社会,是义愤填膺;提到腐败,是痛心疾首。去年正值他的一个孩子中考,缺5分没能进我们县里的重点中学。他找到我,说这个你一定要帮忙,就差5分,无论如何得让孩子上重点中学,我们不怕花钱,该送就送。"莫言非常了解这个亲戚,于是"我就刺儿他,我说你每次见到我,都痛骂腐败,痛骂贪官,你让我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车牌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但曾几何时,车牌竞有了“特权”,一些特殊符号的“特权车”,置法律规章于不顾,违章甚至违法,破坏交通秩序,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曾帮扶过三年的留守子女已经顺利地小学毕业,新学期开学后,我又接收了一名学校安排给我的留守子女,当时我一看安排表,发现这个孩子不在我的班上,而在校长任教的班上。于是我就同校长商量.不如同他换一下,这样在今后的帮扶过程中也方便一些。校长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9.
针对社会上人们对干部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孝昌县委宣传部丁志武来稿认为:这些腐败现象的产生与我们在干部的使用提拔上的不正之风是息息相关的。现在的腐败特点是一查、一抓就是一窝子。在一些领导的周围总是会有那么一帮子溜顺拍马的人,唯领导意图是瞻,置党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积极地钻营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甚至可以挖国家的墙角。这些蛀虫们是怎样钻进干部队伍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任用干部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4,(7):64-64
《法制日报》目前刊登王传涛的文章说,辽宁省中部桌县纪委调研发现,一个村民小组60户,3月份有42户以各种名义置办了酒席,另18户正在筹备。在我国,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随出去的钱多,为保证不亏本,只好利用一切机会办酒席:父母大寿、新生儿满月、孩子上学、参军、盖房子、买房子、订婚、结婚……甚至孩子留辫子(农村一种风俗)都要大摆酒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