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彩"是一个特定的名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是"广州彩绘瓷器"的简称,是指在广州地区绘制的釉上彩绘瓷器,素白瓷胎来自景德镇.狭义的是"广州纵金彩绘瓷器"的简称,是指和彩绘瓷器的过程中,移植了提花丝织物中的"织金"手法来施加彩绘,特别是金彩,具有类似丝绸"织金锦"效果的广州彩绘瓷器.也可以蜕"广州织金彩绘瓷器"足"广州彩绘瓷器"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织金锦效果的纹样,多用作边饰、图案问的分隔、主题纹饰的轮廓等,对所装饰的瓷器,起着调和、统一色彩的作用,使器物显得富贵典雅、华丽高贵,气派非凡.  相似文献   

2.
素心     
余姗姗 《检察风云》2014,(11):88-89
清代单色釉的烧造尤以雍正朝最为鼎盛,其品种之富、水平之高均达到了历史顶峰。据唐英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著《陶成纪事》所载,此时已能烧制出多达57种釉彩,其中有37条是讲单色釉的,可见当时的盛况。雍正官窑的单色釉瓷器中,单色釉又被叫做一道釉,是通过釉药中各种成分不同的着色剂在高温之下发生化学反应得到不同的颜色用以装饰瓷器表面的工艺,单色釉瓷指单纯以颜色为装饰的瓷器。以釉色作为装饰是瓷器工艺中最早的装饰手段。  相似文献   

3.
赵慧群 《检察风云》2010,(12):78-79
成化官窑瓷器历来为人们称道,尤其是其斗彩器更为人们所心驰神往,就连成化之后的明神宗亦为个中最好者。自明代御窑厂珠山遗址发掘以来,出土大量成化瓷器残片,从中我们对成化官窑瓷器的器物形制,  相似文献   

4.
邵国田 《检察风云》2008,(13):76-77
辽瓷,顾名思义即辽代时在辽境所生产的瓷器,泛指的辽瓷,含辽三彩器为主的一部分釉陶器,故有的著作中提出辽代陶瓷器是较科学的称谓.……  相似文献   

5.
霍州窑位于山西霍州市西南7公里的白龙镇陈村,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重要瓷窑之一.目前已知,霍州窑创烧于金,盛于元、明,衰于清代.霍州窑金元时期以烧制白釉瓷为主,光素无纹者居多,印花装饰者少量,其白釉瓷以胎釉洁白如雪,胎薄体轻灵秀,制作工整精荚而著称.明代,白地黑花瓷成为霍州窑的主流产品,器型多样,瓷绘艺术风格独特,艺术成就卓著.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把清中晚期的素三彩象形壶,我一见到它,就被它生动有趣的造型所深深吸引,把玩之余,涂鸦几笔,与读者诸君共赏。素三彩创烧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它是在唐三彩、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制作工艺不同,首先是在高温下(1280度——1320度)素烧的瓷胎上,刻画出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9、元代纹饰采用平涂法,“有的则是在浓笔边线内施以淡色”(孙瀛洲),小件器上为一笔点划,这就是所谓“一支笔”的画法。从明成化起,以“二支笔”工艺见长,即构线与填色是分别完成的。“明代青花多是填色或素描。这种技法上的不同,也可以作为划分元、明青花瓷器的旁证(孙瀛洲)”。10、元代瓷胎,同明代后期及清代瓷胎相比较,有硬中见柔的感觉(见图)。“胎质淘练得不如明清瓷细致,因而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孙瀛洲)。11、除执壶、玉壶春瓶外,器物的底部一般露胎。涩底上往往粘有…  相似文献   

8.
一件好的古彩作品,必然是线与色紧密配合,能充分显示出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和谐统一,光彩夺目的艺术特征。古彩是我国陶瓷釉上彩绘艺术上,较早出现的传统装饰技法,是中国瓷工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唐三彩"、"宋红绿彩"的经验,并吸收其他姊妹艺术养分,在大明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笔者从朋友那里买了一件清代康菽白釉刻饕餮纹洗口尊.此尊器型硕大,造型与纹饰均仿青铜式样,整件分上、中、下三个部分组成。此尊通体施白釉,釉厚而莹润,白中闪青.胎质细密洁白,器内及底足内施白釉,底落"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三行青花双圈楷书款.  相似文献   

10.
明代景德镇已成为中国瓷器制作的中心,它不但继承了汉唐以来的传统制法,还创造了一大批具有高度艺术性、欣赏性的新品种,其中孔雀绿釉就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孔雀绿釉与釉里红一样,是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的色釉,但其色调与釉里红迥异其趣,碧翠雅丽,鲜艳光洁,呈孔雀羽毛般的翠绿。清代《南窑笔记》将此称为“法绿”,或“法蓝”。孔雀绿釉青花莲鱼纹盘在烧造方法上较为复杂,先在成型的瓷坯上用钴土矿为呈色剂画莲池鱼藻纹样,然后通体施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莲鱼纹盘,再在盘外施一层孔 雀绿釉。孔雀绿釉的釉料中含碱式碳酸铜,在…  相似文献   

11.
收藏是有缘分的,收藏瓷器更是一见钟情。我初涉古玩时,对清代瓷器的多样性和瓷壶彩绘题材的广泛性格外有兴趣,还有千姿百态的造型。既生动,又实用,每每产生收藏的冲动。  相似文献   

12.
虎年话虎枕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品种,以式样繁多、装饰精美享誉古今.唐代以前的瓷枕以长方形居多,纹式较入简单.宋代以后,随着造瓷工艺的进步,瓷枕造型日益增多,装饰方法丰富多样,刻花、划花、易花、堆塑、雕镂、彩绘异彩纷呈,精美的瓷枕宛如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每一次看到这只爱不释手的康熙素三彩虎皮斑纹圈足钵式炉,就会情不自禁为我国五彩缤纷的陶瓷艺术叫好,更为清三代瓷器业的辉煌叫绝.清朝时期我国的瓷器艺术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陶瓷发展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宫廷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其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瓷器发展的成就也非常卓越,加上皇帝亲历亲为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三代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更足出众不凡.  相似文献   

14.
收藏瓷器我是一见钟情。初涉古玩市场,清代瓷器十分多样,且瓷壶彩绘题材也相当广泛,我便格外有兴趣。加之千瓷百态的瓷之形,既生动,又实用。于是,我收的第一把瓷壶是清代的。多年下来,现已有一批清代多个时期的瓷壶。心得颇深,感悟尤多,在此与《鉴赏家》栏目的读者朋友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5.
南海-号是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宋代木质远洋贸易商船,船上的货物主要是出口的瓷器.已探明的瓷器,大多以南宋时期福建德化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等产品为主.2009年8月18日开始,考古工作者对"南海-号"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试掘工作,9月26日星期六,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在试掘现场的直播.  相似文献   

16.
巧识元青花
  青花瓷,英文译作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蓝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意外地收获了一只"大美不言"的单耳釉陶杯,(见图,高8.1厘米,口径10.5厘米),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后发现:这是一只汉代早期极为罕见和珍贵的原始瓷器,亦称釉陶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瓷器发展到唐代,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但青瓷在整个瓷业中仍然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成为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瓷器品种。一般来说,商、周开始的原始瓷器即属原始青瓷,在如今的浙江省上虞、慈溪、宁波和永嘉等地都已经发现了东汉时期烧造的成熟青瓷的瓷窑。到了三国吴和西晋,青瓷的烧制水平迅速提高,当时的优质产品,胎呈灰白色,其烧成温度已达1300度,吸水率在0.5%以上,显气孔率在1%以下,由此,大大增强了釉面的光泽度。隋代时,青瓷仍占主流地位,其器物的普遍特征是多数器物施半釉,且有流釉现象,釉的透明度较强,器物的造型、纹饰等也朝观赏方…  相似文献   

19.
清白廉洁,是历代吏治的理想境界,也是封建统治者自我标榜的金字招牌,更是老百姓对当权者的美好愿望殷切的企盼。这种自我标榜和美好的愿望常常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古代瓷器上常见的一种鱼藻纹饰,就反了这种思想和含意。 鱼藻纹是元、明乃至清代瓷器上尤其是青花瓷器流行的一种装饰图案,它是在立体器的主要部位绘以水草和莲花,以示莲池,再在其中画上游鱼,这本来就有年年有余的喜庆吉祥的含义,制瓷匠尤感不足,着意画上了鲭、鲌、鲤、鳜(或鲫)四种鱼,取其谐音,就增添了“清白廉洁”的意义。由于此纹饰深受时人喜爱,故多见于罐、盘、碗等器物。 在以下的几期当中,将由上海博物馆的张雷研究员,向家介绍几件饰有鱼藻纹的彩瓷珍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曹谨是清代道光时人,他考中进士后,被派到福建省闽县任知县。福建的闽县和侯官县都以盛产瓷器闻名,按惯例每年都要向福建按察使衙门送上许多精贵的瓷器,名义上是请按察使检查质量,好上贡皇帝宫廷,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索贿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