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榕江县侗文推行工作和双语文教学工作,如果要追溯历史可以说早在5O年代《侗文方案(草案)》诞生并经国家民委批准试验推行后就开始了,后来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这项工作于60年代初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1981年起才又恢复了民族文学的推行,并逐步将侗文引进学校,开展侗、汉双语文教学试验,先后经历了用侗文扫盲,设侗、汉双语分科和侗、汉双语合科教学的几个发展阶段。经过7年多的反复实践,证明:在民族地区,特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在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教师要在保留专业学科特点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营造双语学习的氛围,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基本教学环节中给学生提供运用外语的机会,并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学习专业学科范围内的外语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第二期规范苗文师资培训班,于1994年7月18日至8月间日在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举办。学员来自省内昆明、楚雄、曲靖、玉溪、昭通五个地州市和贵州省威宁县共61人;张志辉、龙存先、祁德川作主讲教师,这期规范苗文师资培训班以学规范苗文为主,辅之讲授了党的民族语文与政策,翻译理论与实践。经过短短25天的紧张学习,使学员们学到了苗文,受到了教育,提高了思想,树立了信心,达到了苗文师资培训的目的。这次培训班归纳起来有以下收获:——学会了规范苗文。这次培训班的学员,从年龄到文化知识结构,都相差较大。就学苗文而言,多…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以来,贵州省有关各级领导把贯彻党的民族语文政策当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五十年代创制的苗文(四种)、布依文、侗文于81年冬恢复试验推行,在试验推行取得一定成效后,经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委干82年5月召开了“全省民族语文工作会议”,会议认为:民族文字深受本民族群众的欢迎,必须采取积极稳进的方针,扎扎实实地继续推行。会议结束后,为了适应继续试验推行和扩大推行的需要,省民委组织专业人员集中在贵阳,编写了苗文(湘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学科建立的经过中国共产党在干部教育中设置党的建设课程,最早是在江西瑞金“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根据李维汉同志回忆,1933年3月13日为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党中央宣布成立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时就开设了党的建设课,由李维汉同志讲授。 1937年1月,党中央进入延安,同年2月中央党校奉命迁到延安桥儿沟,学员编为15个班。这时教学课程比较完整了,设有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列主  相似文献   

6.
语言文字的发展,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我国的民族政策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创制新文字和改革旧文字时必须结合实际、慎重行事。双语言使用的现象,是许多民族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双语教学是学好民族文字和汉语文的重要手段,民族语文工作的开展,要大力培养本民族的专业人才。建立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的实践证明中央决策的正确。论文在许多方面结合了贵州的实际,如新文字问题谈到了布依文和苗文,老字问题谈到了彝文;双语现象联系了伦佬语和土家语等。论文谈到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的现状,呼吁台湾有关科研部门,应大力抢救这些母语的材料,并尽早地解决他们的文字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具有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7.
这学期来,党校在搞好马列主义理论课和其他学科教学的同时,根据学员的特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党校教育正规化和教学改革迈出了新的一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才干,丰富了学习生活。八五级理论班学员听了夏雨田同志风趣、幽默、富有哲理的演讲后,认识到作为新时期的党政干部应当学会善于演讲的本领,许多学员结合科社原理课的课堂讨论,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苗文作为苗族语言的载体进入苗乡的文化思想艺术领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功能,赢得了苗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并初步形成了小区域学用苗文的气候。实践告诉我们,苗文是一套科学的文字,是苗族人民抒情话意的理想工具,能准确地记录本民族语言,挖掘、搜集整理苗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开发苗族学生智力,扫除语言障碍,发展民族教育的有力武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苗文能否加速民族经济的发展,作用于苗区脱贫致富?我们经过近两年来的实验认识到用苗文进行科普教育是发展民族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言关系是我国民族语言学科重要的应用研究课题。作者从我国彝区彝汉双语教育问题入手,对我国彝汉双语教育现状、教育模式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等作了论述和分析。认为彝区彝汉双语教学只要逐步解决和完善教学中母语教学和汉语教学的衔接,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大纲和教材设计以及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如何充分发挥语言优势和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我国彝区将能够开创具有彝区特色的彝汉双教育体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对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提出了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在三年内,使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的双语教学要求,并把双语教学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我校决定从今年开始在本科教育中开设双语课,以提高我校的教学水平,并为2006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做好准备。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如何才能有效地开设双语课而不使其流于形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当前,如何由浅入深、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统筹规划思政课教学,切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且迫切的理论和实践任务。为此,本刊“教学设计与点评”栏目,特邀学科专家主持组稿、指导评议,开设“一体化教学设计”专栏,与广大读者朋友共享“思政课一体化”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云南芒市风平镇为个案,论述双语兼通重在处理好民族语和通用语的关系,并介绍其经验和问题。风平镇做好民族语和通用语兼通工作的主要经验是: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民语辅助型"和"民文传承型教学"两种教学类型;协调民族语和通用语两种教学语言的关系;优化汉语文和民族语文的教师队伍;发挥民族文化对语言教学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有:汉语文和民族语文课程比例不恰当;民文教师青黄不接;民文教材配置不合理;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还有一些距离。建议加强母语文教学,协调民族语文和汉语文课时的比例,做好语文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第二期上刊登了龙致光同胞写的《苗语与世界语》一文,开头部分有一个不小的错误。文章简单介绍了苗族及苗语的基本情况后,写到:“正因为如此,1956年创制与改革的苗文就有四种(指国内),其中的中部、东部、西部、即黔东、湘西、川黔滇三种是创制的,北部(即滇东北)苗文是改革的。这些苗文至今仍然在推行着,而且川黔滇苗文早已传出国外,在老挝、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苗族地区正式列入了学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台江县试行苗文的情况,我于今年三月下旬至四月下旬到台江县城和该县施洞区所办的部分试点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推行苗文的基本情况 台江县是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聚居地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三以上,是我国苗族人口比例数最高的县。该县苗族使用的语言属苗语黔东方言,距标准音点凯里的养薅较近,彼此都能通话。该县地势山高谷深,道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居住在农村的苗族人民绝大多数都不懂汉话,边远、贫困地区,文盲达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以上,症结是语言的障碍。全县广大苗族群众有学习苗文的强烈愿望,人们得知民族语文工作重新开展之后,纷纷要求开班办点。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语文课堂教学在立足教材、立足课堂的同时,要挖掘教材内涵,有效地进行拓展,引领学生把视野升向辽阔的语文学习的天地。  相似文献   

16.
受益非浅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全国各地的一些培智学校为弱智儿童配置了计算机并开设了计算机课,为智残学生能更好地获取知识,更扎实地掌握技能,适应信息社会的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教育条件。培智学校如何以弱智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知识,使弱智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知识,强化训练各种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计算机在弱智儿童学习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同时能把多种图象、声音、动画呈现给学生,并且提供互动的学习指导,以其智能化、网络化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提供有效的帮助。且教学内容中的安全常识、计算机重要部件名称及使用方法、强化训练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弱智学生受益非浅。北京西城培智中心学校计算机课采取演示讲授、口诀记忆、网络广播共同操作、个别辅导等方法,成效显著。我们向读者介绍他们的做法,希望兄弟学校互相学习、互相切磋,使计算机更好地为培智学校的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李田香 《传承》2012,(8):88-8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英语应用技能很有必要,双语教学的开设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目前,高等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存在着双语课程开设数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供给不足等问题。对此,国家教育部门可以加大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比重;学校也应加大师资进修力度,引进能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在教学班级的设置上,可以对学生进行分流,按照英语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加强编写适合学生需求的双语教学教材等。  相似文献   

18.
三明市技工学校于2001年起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笔者自学校开设该课程以来,一直从事该课程的授课任务。几年来,我们通过对参加职业指导课学习的两个班级(2001电气焊班、2001电工班)和未参加职业指导课学习的两个班级(2001家电班、2001机械2班)进行比照,发现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董春红 《山西政报》2009,(14):60-60
《法律基础知识》课是一门在中职院校非法律专业中开设的必修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案例教学法不失为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正朝一体化的方向加速发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日益凸现。然而,双语教学中也存在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今后可以从做好课前的安排、注意双语教学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增加课堂案例教学,及时评讲作业和提供作业答案、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等方面入手,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