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据说,有一个自视为“奇才”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在痛苦绝望中,他选择了投海自尽。一位老渔民将他救起,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年轻人说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千里马”。老渔民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砂子,让年轻人看了看,然后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对年轻人说:“请你把我刚才扔的那粒砂子捡起来。”“这怎么可能?”年轻人说。老渔民没有说话,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是很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老渔民乘机开导年轻人:“你应…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件事。某厂一位副厂长无理辱骂了一位技术员,后者便向厂长反映,而厂长却说,要副厂长认错,那是“不行的”,理由是“他是厂长,你只是技术员”。好一个奇妙的逻辑。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副厂长错了就不能向技术员认错?难道当领导的有了错就可以有“豁免权”,不必认错? “朕即真理”的时代早已过去了,而这一理论之所以在封建社会成力铁则,无非是“朕”有  相似文献   

3.
美国哲人约翰逊有句格言,说是“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虽无大权大钱,但却因持之以恒扶贫帮困而成就大事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衡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案件侦察大队副大队长李新凯。2005年4月4日上午,一名40多岁的警察搀扶着一个50多岁的农民走进了衡阳市169医院。候诊处,病号有气无力地拍打着胸口。一位护士走过来安慰病号:“你不用着急,你当警察的老弟给你交钱办住院手续去了。”病号摆了摆手,说:“他不是我老弟。我叫申健庭,是邵东县流光岭镇杨新村的农民。他叫李新凯,是衡阳的交警。他帮我不是一天…  相似文献   

4.
做了十多年的记者,常常被人称为“老记”。初听时,是一种洋洋自得,甚至觉得当之无愧。然而,当夜深人静扪心自问,不免会惊出一身冷汗:记者不可“老”。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放松“把关”的那根弦。政治家办报、办台,不仅是对报社总编,电台、电视台台长的要求,也是对每个记者、编辑的要求。但在平常工作中,当你匆匆完成采访任务交稿时,一些编辑常会冒出一句:你是“老记”了、你的稿不用看,直发吧。当时自己也觉得如此,然而就这么一念之差,差错就出现了。办报无小事,一放松就出事。回顾自己近年来报道中所出的差错,大多与此有关。记者不可“老”,一“老”就会没激情。平时到基层采访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是老记了,还要亲自出来采访,还要亲自写稿?让年轻人去做吧!”这种话听多了,而且自己又真的这样认为,其结果是工作的热情减了,创作激情退了。有时,明知某事是新闻,但碍于“老记”的面  相似文献   

5.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的政治理论家胡乔木在解放军301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0岁。他曾被毛泽东戏称为“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则赞誉他是“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而就在这年的7月份,他在病床上还刘陪伴了他50余年的老伴谷羽说:“我要活到九十岁,我希望做两件事:一是完成对主席50年代政治活动的回忆录的写作;二是重写一部完整的中共党史著作。”可病魔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带着对未竟事业深深的遗憾离夫了。  相似文献   

6.
平时,你很少能在朱荫的办公室找到他,一有空儿他就跑到工地现场。他认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在现场里“滚”。有人说他是“生产型书记”。他说:“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思想政治工作不和生产实际相结合不行。”北京市三建公司是建筑业的老企业,50年代曾以培养出李瑞环、张百发等劳动模范而闻名全国。1951年,19岁的朱荫到三建公司当瓦工,以后,他曾先后担任过公司的各级干部。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多年的工作实践使他形成了处处以身作则,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并善于  相似文献   

7.
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使聂荣臻元帅对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迫切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正因为如此,在1956年中央征求他对工作安排的意见时,聂帅毅然选择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他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殚精竭虑:三年困难时期,聂帅毅然决定以自己的名义向各大军区“募捐”,让他们尽快拨给国防科研战线一些副食品。就在聂帅向各单位发出呼吁不几天,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郑维山到医院看望他。聂帅又专门讲了“募捐”的事,他半开玩笑地说:“我知道你们的家底,你们有生产,有东西,你一定要拿出一些来。你  相似文献   

8.
搁浅的人生     
东丰县红石乡红郎头村有一位“资深”的老支书,他叫杜学荣,今年52岁。他于1969年入党,1974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去年年底,因酗酒摔断了小腿骨而无法“组阁”,不得不辞职。他在任24年,从让人称赞的“标兵”蜕变成了让人唾骂的“败家子”。懒于修身导致蜕变杜学荣年轻时“根红苗壮”,担任红郎头村党支部书记时才28岁,是全县当时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头几年他干得真不错,带领全村父老乡亲战天斗地,改良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无论于什么他都“要个样”、“争个先”,结果两年就使红郎头村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五年就甩…  相似文献   

9.
“修路迷”     
在柳河县城,有一位深受人们敬佩的老党员,大家都叫他“修路迷”。他,就是县食品水产公司退休职工高玉我。 1983年,高玉我从工作岗位上退  相似文献   

10.
漫话假话     
讲假话的表现一是“添油加醋”法。少数领导干部为升官捞取政治资本,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编造政绩,讨得上级领导的欢心与重用,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最典型的人物是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他敢于炮制虚假的政绩,被人称作“王大胆”,他有一个著名的“政绩观”:“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有本事,就能提拔上去,但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看到政绩。”且看他的“政绩”:他担任亳县县委书记时,有一年亳县乡镇企业产值只有几千万,但善于“变魔术”的王怀忠大笔一挥,上报材料中产值就变成了几个亿;在他任阜阳市委书记时,有一年阜阳市上报的…  相似文献   

11.
他万万没想到,都46岁了,还要下派。 这在古蔺县是没有先例的。县委下派锻炼干部。一般都是20多30来岁的年轻人。 “可是我‘聂老勋’偏偏‘遭起’,悬我做错了什么吗?” “不!县委经过慎重考虑,左挑右选,还是觉得你合适,你就服从组织吧!”县领导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一定要把古蔺镇照看好啊!” 于是,聂勋黎在1998年10月下派到古蔺县第一大镇——古蔺镇,同年被选为镇长,1999年4月接任党委书记,一肩担两职。 风口浪尖 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刚去的当天上午,石洋坪村就有40多位农民找聂勋黎要钱。并在镇上静坐示威……老聂深感吃惊,自嘲道:上任的日子怎么选得这样差? 从第二天起。他开始每天签餐饮发票,一签就是几十家,其中一家不到1月竟一次要求签报的金额高达6000元! 镇三届一次人代会马上就要开了,一问财政所,发现连开会的资金  相似文献   

12.
艾琳  姚宝林 《共产党人》2004,(18):42-43
1994年6月的一天,在陕两省革命老区定边县的县城里,当部队要招募新兵的消息传出后,有许多小伙子都跃跃欲试。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年仅16岁,细高个,大眼睛的小伙子,他叫贺生邦,家就住在县城里,由于他满身都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被招兵的人一眼就看中了。当招兵的人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要当兵呢?”贺生邦挺着胸脯大声地回答道:“当兵是我的理想,我要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  相似文献   

13.
红军时期,有个刚参军的青年问一位老党员:“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老党员思索片刻之后,郑重地回答:“小同志,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干;如果军装不够,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别人先吃。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拥护你。”  相似文献   

14.
正从乡镇招聘干部到县委书记,30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既锻炼了曾云忠的工作能力,又让他有了百姓的情怀。威远的老县委书记这样评价他:不回避矛盾,不怕问题,不怕困难,在多干少干之间,他没选择少干,而是不遗余力地多干。2007年夏天,曾云忠从隆昌来威远工作。当地好几名干部都悄悄跟他说,你不是威远人,混混就过来了,反正也干不了多久。但这一干,就已7年多。威远老县委书记倪念亲是威远本地人,这些年威远的发展变迁他都看在眼里。他这样评价曾云忠:不回避矛盾,不怕问题,不怕困难,在多干少干之间,他没选择少干,而是不遗余力地多干。  相似文献   

15.
算命的说15岁的王唯真只能活到30岁,而他却很高兴:如果自己能活到30岁,准能看到抗战胜利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我就跟父亲说我要去参加抗日战争。当时父亲说,不是不让你去,你太小。我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他说,你14岁算什么“匹夫”,18岁才算“匹夫”。到你18岁了,我带  相似文献   

16.
宁奎  上官智慧 《湘潮》2024,(1):34-35
<正>年纪轻轻时,为何要选择到光荣院工作?酸甜苦辣中,是什么支撑着她勇往直前?一边是院里的老人,一边是家庭,又该如何平衡?贺晓英35年如一日,精心照料老军人和烈属的感人事迹,令人心生敬意。“你为我们养老送终,比亲闺女还亲!”“记忆里,贺院长总有干不完的活。”刘大文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参加过湘西剿匪,说起贺晓英他就很激动,“感谢贺晓英照料,我已耄耋之年还蛮健康。来光荣院10多年了,贺院长照顾老人的故事,我能讲一箩筐。”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2,(3):114-115
替你解难 【求助记录】本人是一名公务员,刚刚人到中年,就发现白发渐多,而且有明显的脱发迹象。我还有位同事,还不到50岁就已秃顶,看上去像个老头儿,走在街上人家都叫他大爷,这让他十分苦恼。今致信“三T公司”,请教防止脱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今年42岁的李志辉是石家庄市合作路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片儿警”,分管两个社区的治安工作,认识他的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小辉”。10月28日,他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光荣称号。群众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小小辉”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在群众的眼里,“小小辉”是个大好人,是个贴心人,是那个自己遇到事儿第一时间就想起来的人。  相似文献   

19.
陈宝 《当代党员》2014,(10):79-79
前段时间,我们采访了思科CEO约翰·钱伯斯,问他是否曾解雇过他的员工。 “当然了。”他说。 尽管我们没有追问他首次解雇员工的经历,但他说有两件事情是每个职业经理人都必须认真对待的。 对于解雇员工的决定,你可能从来都没有百分之百把握。但你怎么样才能知道你应该解雇谁呢?他说:“你要做的最艰难的决定就是让某个员工走人,尤其是当这个员工人品不错,而且工作努力的时候。但是,如果领导者不做这样艰难的决定,那么他面临的问题可能就不仅仅是这个员工的去留,而是整个组织的兴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苏区,何叔衡、谢觉哉、徐特立、林伯渠、董必武5人是最年长的同志,受到大家尊敬,被称为苏区“五老”。他们中何叔衡年龄最大,可是“左”倾领导者对他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不让他参加长征,而将他留在苏区,结果被敌人包围,跳崖壮烈牺牲。其他“四老”则拄着拐杖走上长征路。周恩来对保卫“四老”的何长工说:“这4位老同志是党的宝贵财富,你要对他们的安全绝对负责。如果他们在,你也在,那就没事;他们在,你牺牲了,我追记你为烈士;如果他们不在,你在,我就要你的脑袋。” 苏区“包公”何叔衡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是苏区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曾担任中央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兼苏维埃最高法庭主席,善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