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赵生祥 《现代法学》2004,26(5):154-159
法律规避是国际民商事交往中一种常见的欺诈行为。在禁止法律规避的问题上,各国的国际私法理论、立法和实践各有不同的主张。在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关于禁止法律规避的规定尚不完善,拟以专编规定我国国际私法规范的民法典草案。对法律规避问题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围绕禁止法律规避制度在中国国际私法中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禁止法律规避应当是我国国际私法中一项独立的、一般性的、非歧视性的制度的观点,并在分析《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的体例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国际私法中的禁止法律规避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法律规避作为法律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法律规避制度在实践中遭遇了一系列的困境,本文从现行法律规避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分析了实践中的困惑,然后探讨废除法律规避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终结法律规避制度后相关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冲突法中,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与法律规避制度之间存在的是相配适的关系,而不是一些学者所主张的相互涵盖关系.就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区分作为法律规避对象的“国内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与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中的“国际意义上的强制性规则”.在厘清法律规避制度与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我国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解释,无需师法有关西方国家,而是应在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之外,借助对公共秩序保留条款的解释,涵括法律规避制度,以共筑维护我国公共秩序的法律冲突之制度“长城”.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私法领域,法律规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中对法律规避尤其是法律规避的效力问题,尚存有很多争议。正确认识法律规避制度的效力问题,对正确处理我国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律被规避的现实相当严重,而现行的“强制适用的法”和禁止法律规避制度都不能发挥治理作用.为了解决法律规避问题而移植的“强制适用的法”制度,既不能单独应对我国法律规避的现实,又不能与禁止法律规避制度相配合形成完整的治理结构.我国法律规避的规定无法涵盖现实中的法律规避现象,立法形式也与《立法法》相违背.执法中,禁止法律规避制度还经常被滥用.为此,必须从理论上研究清楚法律规避的原理,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重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禁止法律规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一个古老的制度,本文主要讨论了法律规避的概念及性质、构成要件;比较了各国关于法律规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其中对法律规避的对象和法律规避的效力这两个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法律规避的对象应包括外国法和内国法,而法律规避效力则分三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不同的国家立法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私法领域,法律规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自从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对鲍富莱蒙诉贝比克斯一案作出判决后,法律规避问题便引起了国际私法学界的广泛注意和深入研究,然而,对于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法律规避的性质、法律规避的对象、法律规避的效力等问题,国际私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主张。  相似文献   

8.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自1787年法国最高院对“鲍富莱蒙”案的审理之后,法律规避便成为了国际私法学家们竞相研究的对象,但由于只有极少的国家将其明确规定在法条之中,这个制度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所以法院在处理涉外纠纷时经常会出现对其滥用以及与其他制度混用的现象,本文简略的将该制度与相类似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希望对理论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起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旭 《法制与社会》2010,(5):289-289
在国际私法中,有着各种这样的法律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法律规避现象,它与各国的法律有着严重的排斥,损害了各国的威严。所以我们需要对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完善本国的相关立法。这样一方面使得国际民商事可以正常的进行,同时也使得研究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问题变得更有意义和更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孙建 《河北法学》2003,21(2):83-86
在国际私法领域 ,法律规避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中对该制度尚存诸多争议。从性质上看 ,法律规避制度应属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一部分。从效力上看 ,规避内国法应认定为无效 ;规避非特定的外国法应认定为有效 ,其中被规避的法律不仅应包括实体规范 ,还应包括冲突规范。正确认识法律规避制度的性质和效力等问题 ,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正确处理我国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红宁 《法制与社会》2013,(31):292-293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法律中在法律规避方面的制定法现状进行分析,理清法律规避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规避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处在巨大发展变化时期,出现法律规避现象将是相当严重的。其中,行政管理中的法律规避现象更是客观的大量的存在着。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其危害性的一面。为了推动行政管理早日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对其法律规避现象要采取正确态度,即发展合理的因素、克服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首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要依法行政,正确运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其次是积极发挥各种监督机制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尽早完备立法体制,力争立法更加周密和科学。  相似文献   

13.
澳门国际私法中的法律欺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进  郭华成 《法学研究》1997,(2):125-129
澳门国际私法中的法律欺诈黄进郭华成在澳门国际私法中,法律欺诈是葡文“farudeàlei”的直译,实际上就是国际私法中通常所说的法律规避(evasionoflaw)。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是从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对鲍富莱蒙王妃离婚案(Baufrem...  相似文献   

14.
邹勇 《行政与法》2003,(9):90-91
法律规避与意思自治之关系体现着国际私法制度更深层的价值构造:如果把国家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那么法律规避和意思自治之关系就是这种制度安排中的两种“产权关系”;法律规避现象存在的首要前提是当事人意思自治。本文试以“鲍富莱蒙”一案为引,简要分析这种制度安排中两者关系之价值构造。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私法中的法律规避制度从产生到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它的效力一直引起众多争议。如何认定它的有效或无效不光影响各国维护其法律尊严也涉及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保护或违法行为的认定。尽管法律规避制度有它的利与弊,但如何适应实践的需要、完善和发展它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律规避制度是国际私法上的重要制度。本文从法律规避行为的构成要件入手,对其性质进行分析,揭示其无效性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欺诈,而在于其所产生的效果违背法院地国公共秩序,因而法律规避制度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两种制度的适用中应注意必要的协调与衔接。对于规避外国法的行为,内国同样可以认定其无效,但根本的判断标准仍然是内国的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17.
金彭年  吴德昌 《法学家》2006,(3):133-140
强制性和禁止性法律规范的界定是国际私法实践中法院地所在国适用法律规避制度的前提条件,但何谓法律规避中本应适用的强制性和禁止性法律规范在学理探讨中却仍属空白.本文旨在结合案例论述法律规避中强制性和禁止性法律规范的学理认定标准、立法规定,进而阐述法律规避、直接适用的法律与公共秩序在适用中的相关理论问题,以期于学理上能拓展对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制度的认识,在实务中可以为司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规避是我国国际私法中的一个古老问题,由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法律规避不仅发生在国与国之间,多法域国家同样存在法律规避问题即区际法律规避问题。随着我国一国两制的实施,区际法律冲突和法律规避也成了我国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区际法律规避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论述我国区际法律规避的产生及其特殊性、复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处理我国区际法律规避的建议:立法应明文禁止区际法律规避。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私法中,当事人通过"制造或改变连结点的具体构成事实"的方式进行的法律规避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在承认意思自治的前提下,当事人主观上具有规避法律的意图也是法律规避的构成要件之一。法律规避行为一经确认,都应该被确认为无效。作为国际私法上一项独立的制度,法律规避还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江 《法律科学》2007,25(4):152-158
法律规避行为,应指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改变构成冲突规范连结点的事实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强制性法律规范,从而使另一种对其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在构成要件上,它实质上是在一个动机的驱使下两个行为的结合.并且法律规避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的范畴,其法律效力也无从谈起.目前的禁止法律规避制度由于其自身不可改良的缺陷使它无法稳定而趋向消亡.在取消禁止法律规避制度后,依托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即可使一国的法律系统维持自身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