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方县达溪镇达溪村街口组72岁的农民周朝璜说:“我要教育我的儿孙对共产党感恩戴德,我活了70多岁是第一次赶上这种好政策,过上这种好生活。”这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我到基层一线调研时听到的一席话。  相似文献   

2.
从一九九四年第十期看中国的发展又一段很长的时间过去了,我想对你们这本办得非常好、内容很丰富的杂志写一篇简短的评述。我总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将这份杂志从头读到尾。我希望将我的订阅期延长3年。下面是我对第十期的评述。从1949年开始的统计写得很好,很能说明问...  相似文献   

3.
2008年11月,我以街道办事处主任的身份,第一次正式走进了控江路社区。 刚到社区,我就在思考如何给老百姓办点实事。很快,我就从街道干部和居民代表口中了解到:控江社区有1.9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不乏高龄、独居老人。  相似文献   

4.
小王是个课上得不错的政治老师,他的课语言生动幽默,讲解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喜欢上他的课。作为教导主任的我,有一次突击听他的课。只见他低垂着头,没精打采地走上讲台,课堂上也一直阴沉着脸,既没有生动形象的事例分析,也没有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解,整堂课小王从头讲到尾,学生反应漠然,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到30分钟,授课内容全部讲完。大概是不好意思让我还干坐15分钟,小王走到我身边轻轻对我说:“帅主任,您是不是先走一步?”下课后,我把小王叫到办公室,他说,前一天和妻子打一架,心情不好,课没…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打开电视机,都要将手中的遥控器从头按到尾,再从尾按到头,反复寻找有中文字幕的电视观看,无中文字幕的电视节目,即使画面如何丰富多彩,无论观众给予多高的评价,我一概不看,因为我是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聋人。 自从中央电视台在全国推广卫星电视后,可供大家选择的多频道电视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然而遗憾  相似文献   

6.
【市民咨询】几年前我买了一套房子,产权证上的名字是小孩的(不满16岁),请问小孩到几岁才可以自由交易?如果父母(监护人)办理买卖的话,该办什么手续?  相似文献   

7.
候凤山,23岁,河北丰宁县人,现在北京青竹搬家公司做搬运工。 我第一次出来打工是在1996年9月,那时我19岁。刚从丰宁县高中毕业,在家帮父亲种田。一个包工头到我家,问我愿不愿到北京干活,做架子工。我不知道什么是“架子工”,他说就是围着大楼搭架子,跟你家盖房差不多。我心想这活儿还好干,就答应了。 第一次到北京,看着一切都新鲜。遍地的高楼大厦、立交桥、车流、广告牌……这里是和家乡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刚下车时,我紧紧跟在别人身后,生怕走丢了,丢了怎么办呐。 刚开始干活时我做小工,干活的累就别提了,铁管…  相似文献   

8.
沙哈布 《友声》2013,(3):47-47
<正>2011年3月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它是一家国家办的多语种广播电台。那时,我对中国妇女的当前情况了解甚少。我了解的有关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里的妇女情况,同许多其他孟加拉人一样,大部分是从我年轻时阅读的书中获得的。这些书多半基于许多年前的情况写成的,明显缺  相似文献   

9.
薛原 《台声》2010,(2):18-18
<正> 粗略一算,我的人生道路已走过了30多年。过往的经历也不可谓不丰富,大大小小的场面总算是见识过一些,但这次被"强制"要求担任解说员时,却很有些畏难情绪。主要是北京和外地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没少去,所谓的金牌解说员也见识过几个,"领教"过他们的解说功夫,字正腔圆、口若悬河,很有"范儿",但说实话,能坚持从头听到尾的观众很少,自己当然也是其中之一。现在换位思考,自己要站到解说员  相似文献   

10.
我在复旦大学读书时,章培恒先生是中文系主任。第一次见到他,我只不过十六岁半,对他是又敬又怕,还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有眼不识泰山,不屑去主动与他说话,觉得那样做有点巴结。他带我们这个班,几乎是从头带到尾,每一个学年,甚至差不多每一个学期,都有一门他亲自出马上堂讲的课。可是,那时我好像没有正经跑到他那儿,与他说过一句  相似文献   

11.
醉读海迪     
海迪大姐和我是好朋友。她是作家,我是编辑·她在济南,我在沈阳,我们有时会在网上通信,聊写作,聊绘画,聊音乐,却从不曾聊过喝酒。知道海迪大姐的第一次喝酒,还是看她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其中有一篇《初一到十五》,海迪大姐在文中记载了自己少女时代的一次醉酒,也是人生的第一次醉酒。那是在鲁西的乡下尚楼村过年时,被一位叫“春青姑”的“长辈”拽去“干酒”,与众姐妹们“干”了一通下来,“从初一昏昏沉沉到初五”,酒的神秘和壮烈,酒的妙处和苦涩第一次被15岁的海迪  相似文献   

12.
《政策瞭望》2013,(8):1-1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调研,选择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他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办报     
第一次办报距今已十几年了,但记忆犹新。那一年,机关的报纸像久未上发条的钟,已停摆多时了,全市一千多名农工党党员,不能没有自己的刊物。我进机关不久领导便安排我到宣传处工作,并交待主要任务就是办报,这让从未办过报的我着实吓了一大跳。回到家里说给家人听,我像遇见了老鹰的小鸡,此时只想躲进母鸡的翅膀里。可我的先生并没有将我收进翅膀里,他听后说:“事情还没做,你怎么就知道自己不行呢?”是啊,鸭子还能赶上架呢,我只有硬着头皮了。四个版面的报纸,需要2万多字的稿件,可手上一个现成字都没有。我变着名字写了好几篇,又四处约稿,不管能…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我到知网上搜索了一下,看看我这些年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发表了哪些文章。搜索发现,我的第一篇文章是2002年发表的,到今天已经有17年了。17年来,我一共发表T27篇文章,平均每年1.6篇。我的文章被下载的好像比较多,一共6976次;被引用的有186次。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于1994年农历五月初一,今年28岁.8个月时的一次高烧,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次发烧高到41.5度,爸爸妈妈抱我去医院,却赶上当时下大雨,不得已到第二天早晨雨停才出行.进医院检查治疗后,医生告诉爸爸妈妈,我由于长时间高烧不退,引起肺炎,把小脑的脑细胞烧坏了.当时爸爸妈妈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在他们心里面,以为退烧...  相似文献   

16.
正我跟博鳌亚洲论坛的缘起主要有这么几个故事。1997年,蒋晓松找到我,说他们想在海南搞一个亚洲论坛,希望我能参与一下。我与他不熟,但与他的父母在上海就认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事,但当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就对他说,这事不是我能做主和决定的,要中央来定才行。如果中央决定我来负责办论坛,我当然可以承担起来。这是蒋晓松第一次找我,也是第一次跟我提出要办论坛,但由于我对他的提议没有任何了解,也不好表态,就这样过去了。  相似文献   

17.
我当警察     
第一次穿上警服,心里特别激动。白天若无其事,不露声色。晚上回到家,把一面不大的镜子,对着自己,从头照到脚,反反复复看了若干遍。从前在大街上遇见英姿飒爽的女警官,我总是从心里深深地羡慕她们,如今,我也成为她们中的一员了。我快乐得想一整夜唱歌。那时并未规定每日着警服上班,只有开会或者其它集体活动需要统一着装时,我才能穿一穿警服。开会下来,同事们都赶紧把警服换掉,只有我,总要多穿一会儿。这一晃,几年过去了。我所在的办公室,又陆续分来了一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我不知我的新同事,第一次着警服时,有没有过我当…  相似文献   

18.
“试验田”里看“收成”李富根第一次到海南岛,正是建省办特区的前夕,时隔10年,当我第二次登陆海南岛时,每到一处,我差不多都会问问自己:我真的到过此地吗?“龙种”已经种下飞机是在成片高大的建筑物间缓缓降落的,出了机场,没走多远,我就置身于海南省会海口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梦     
1972年,我25岁。当时招收工农兵学员,截止年龄是25周岁。1972年3月26日,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公社四面办指定了3位同志到县里检查身体,准备上大学。羡慕他们。假如说我计划一百件事情要做,现在第一件都还没有做成。”  相似文献   

20.
海南冒险记     
列车离开北京站向中国的南方驶去。我和同学张属宁结伴,开始了暑期的冒险活动。我虽然已年满二十岁,但这次离开北京,是我平生第一次远离家乡。我与许多大学生一样想利用暑假外出长途旅行,更广泛地去接触社会生活。尤其这次是到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心里充满了好奇感。我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