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许继慎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是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在北伐战争中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第25师73团参谋长、第11军第24师72团团长等职,在战斗中多次身负重伤,屡立战功。1930年春,他被派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参与整编鄂豫皖边武装力量,领导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周恩来称赞他:"政治上很强,很能打仗,他把叶挺独立团的战斗作风带到了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2.
1927年12月10日,方志敏领导了弋(阳)横(峰)农民大爆动,开始了创建赣东北苏区的武装斗争.1928年7月,信江红军独立团成立.由于该团是在弋横农民自卫军的基础上建立的,故班长以上干部几乎全由哗变过来的国民党官兵担任.1929年初,红军独立团在磨盘山与国民党军第36旅周志群部鏖战时发生了闭长黄章、政委刘梦霞策动两个连长临阵脱逃的事件,红军独立团险些全军覆没.赣东北苏区领导人方志敏意识到一支军队必须有一批既具有无产阶级思想觉悟,又具有军  相似文献   

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随后,我党在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因各根据地之间缺乏联系,以至于部队的番号出现了重复使用的现象.其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就先后组建了五支,即:东江地区的红六军、鄂西长阳红六军、赣西南苏区的红六军、湘鄂西洪湖苏区的红六军以及洪湖新红六军.现将各支部队的发展历程按时间先后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出任红二十八军师政治委员1935年2月1日,时任中共鄂东北道委少共书记的方永乐,率领鄂东北独立团,千里转战,来到皖西六安县与立煌县(现名金寨,下同)交界处的青山镇抱儿山下的抱儿山村,将省委的一封信交给了时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的高敬亭。省委指示信的大意是:根据党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从鄂东撤离鄂豫皖苏区西进,  相似文献   

5.
(一)为了粉碎敌人即将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向福建开辟新苏区,一九三三年七月,中央军委决定由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第十九师、闽西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组成东方军,东征福建。当时,我在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我们第三十四师的前身是闽西红十九军,一九三三年改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军部是福建军区兼的。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中的八次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红军主力长征共有五支部队: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鄂豫皖苏区的红二十五军、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60年前的10月9日和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胜利会师,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实际上,在三大主力会师前,红军长征的各部队还有七次中小规模的会师。  相似文献   

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红四军多次进军粤东北的推动下,粤东北苏区与赣南、闽西苏区逐步形成一体,成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经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当事人回忆资料的考辨,可以证明,粤东北苏区的五(华)兴(宁)龙(川)苏区和蕉(岭)平(远)寻(乌)苏区,先后隶属于闽粤赣苏区和江西苏区,梅(县)(大)埔丰(顺)苏区、饶(平)(平)和(大)埔诏(安)苏区先后隶属于闽粤赣和福建(闽西)苏区;南雄隶属于赣南苏区,这些苏区均属于中央苏区范围。  相似文献   

8.
1934年春,国民党反动派以百万大军向我闽赣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为保卫苏区,福建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决定派出几个红军独立团,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敌人兵  相似文献   

9.
<正>80年前,在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一支正规编制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简称"红十一军")。红十一军建立和发展是一个艰辛探索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在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9,(6)
<正>陈海松,1914年生于河南罗山宣化店李陈洼村(今属湖北大悟)。1930年春参加童子团,任大队长。同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第12师36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红9军第25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川陕苏区反"围攻"。在万源保卫战中,陈海松以强有力的政治工作,率所部坚守大面山135天,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六路围攻"起了重要作用。1934年11月他任红9军政治委员。1935年参加长征,南下川康边,率部参加懋功、  相似文献   

11.
(十三 )红 30军已经全部渡过了黄河 ,紧随其后的将是红 9军。该军 6 0 0 0多人已经全部集结于靖远县黄河上游一带 ,单等总指挥部一声令下 ,就全部向河西开进。夜晚虽然寒气逼人 ,但红 9军的指战员们却个个精神抖擞 ,他们不时地揉搓着双手 ,活动着四肢。借着清冷的月色 ,9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雅等到各部看望战士们。这几个军首长看起来都还有点稚气未消 ,但他们每个人都是身经百战、杀敌无数的战将了。他们都是从鄂豫皖苏区的穷山沟里成长起来的英雄。孙玉清是湖北黄安高桥区人 ,他在这几个领导人中年龄算最大的了—— 2 8…  相似文献   

12.
欧阳青 《党史纵览》2014,(10):17-21
正陈锡联:夜袭阳明堡一战成名的"老虎纵队"司令1933年7月,陈锡联升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二六三团政治委员时,只有18岁。到了次年11月,他又升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1935年6月至抗战前夕,两年时间内,陈锡联先后交叉担任王牌红四军的第十一师政委、第十师师长,成为红四方面军中最年轻的师级军政主官。1935年8月初,在川西毛儿  相似文献   

13.
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在太湖县凉亭坳(今属岳西县)成立后,即在军政治委员高敬亭(无军长)指挥下,艰苦转战在皖西苏区。 当时的皖西苏区,形势极为险恶。一天,高敬亭率红二十八军二四四团二营和手枪团一分队在立煌县(1947年改为金寨县)熊家河一带活动,正准备向商南县金刚台山区进发,去查看战斗在那里的妇女排的工作。当他到达梓树坪时,忽报驻银沙  相似文献   

14.
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曾有两支词不同、曲相同的歌。其一,《土地革命歌》;其二,《红军纪律歌》。而《红军纪律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很类似。那么,这三支歌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年,这支队伍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时,徐向前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相似文献   

15.
祝辉 《党史纵览》2004,(3):31-35
1935年6月14日,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与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会师后,毛泽东很高兴地会见了红九军的领导人,当他得知红九军政委陈海松才21岁时,禁不住紧紧握住陈海松的手,惊喜地说:"一方面军的干部都年轻,可还没有你这样年轻的军政委呀!"  相似文献   

16.
贺龙部队是起义的主力 南昌起义部队来自多方面,但贺龙任军长的第二十军和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及叶挺独立团扩编后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是起义的主力。  相似文献   

17.
粤东北兴宁县革命老区罗浮镇,巍巍阳天嶂高耸人云.山脚下有一个七娘凹村,村中有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名叫钟亚庆.虽说他只是个淳朴厚道的普通农民,却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在毛毛所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这样写道:“1932年5月,父亲奉江西省委之命调往会昌担任县委书记……邓小平在和县委组织部长罗屏汉等研究工作时指出,会昌是江西的重要门户,离红都瑞金只有50公里,又是一个大县有十四五个区,应设立一个军事部,以适应斗争的需要.经罗屏汉介绍,决定由原红十一军独立团副团长钟亚庆出任军事部长.”书中紧接着写了一段钟亚庆深情细腻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告诉他们,准备吃苦,准备爬山,准备背包袱打仗”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后,项英对中央苏区面临的形势抱着乐观的态度。他认为,红军主力至多个把月时间,就可胜利突围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那里打几个胜仗,将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吸引到那里去。到时,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来一个胜利的反攻,将国民党军队赶跑,就可收复失地,恢复苏区。于是,他要求各级党政组织仍像以前那样,轰轰烈烈地发动群众参加游击队,参加红军,支前作战。他认为苏区只留下几千人的独立师和一些独立团,兵力太少,必须重新组建几个独立师,组建新的主…  相似文献   

19.
张鹏 《党史纵横》2011,(9):59-61
闽西苏区的建立与肃反的开始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明溪十一个县。此地属丘陵地带,西接赣南,南靠粤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民国之后,福建地区军阀割...  相似文献   

20.
潘心源,湖南省浏阳县人,中共早期党员,曾任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湖南省委委员等职.1929年冬至1930年上半年,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化名彭清泉,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从上海来到江西苏区,在赣西南、湘赣边等苏区和红五军、红六军中进行了为时数月的巡视工作.在此期间,他参与了该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