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七大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政策目标涉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关系到老百姓享受基本人权、享受幸福安康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从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是现阶段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5,(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标,苏州作为推进"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先行地区,有条件、也有必要率先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苏州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覆盖全民、水平较高的社会保障体系,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前列。一是城乡保障三大并轨。坚持统筹城乡,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唯一城乡一体化发  相似文献   

4.
陈野 《重庆行政》2011,(5):43-44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实质是改善社会资源对残疾人群体的配置状况,进而改善残疾人的处境。残疾人群体虽然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性群体,更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帮助残疾人提高基本生活水平、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吴文彦 《北京观察》2014,(10):43-43
正残疾人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改善民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要求,也是新时期不断满足残疾人类别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的现实需求。为此,北京应尽快全面启动残疾人公共服务首善之区建设,努力按照顶层制度设计,在2015年,初步建成"网络健全、服务完善、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残疾人服务体系;争取在2020年,全面完善"城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阐述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我国社会空心化问题十分严重,在农村和城市均表现突出,直接影响我国的民生福祉、社会治理和社会保障水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国家大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动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历史时期,瞄准当前我国社会空心化问题,实施"强心计划",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在义务教育、医疗、住房、治安、就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基本而有保障、水平大致相当、机会平等、结果大体均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9.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 近年来,浙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摆在优先位置,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低收入群众增收"、"公民权益依法保障"等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促进就业、保障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确保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正就业和社会保障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于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障制度",并作出了重大改革部署。推动就业领域改革,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两个机制"、健全"两项制度"、完善"两个体系"。建立"两个机制",就是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健全"两项制度",  相似文献   

11.
陈芳  张景勇 《台声》2006,(11):24-26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洪自成 《楚天主人》2008,(11):24-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  相似文献   

13.
陈玲  张云飞 《长白学刊》2012,(4):130-13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社会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建设规划的贯彻落实,要明确政府的社会建设责任,建立稳定均衡的公共投入机制,推行干部政绩考核的民生标准,形成协调配套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7月11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规划"由发展改革委牵头,教育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部门和中国残联参与编制。"规划"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单列一章,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点任务、基本标准和保障工程。"规划"的实施对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走上制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轨道将产生重要影响。"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  相似文献   

15.
<正>统筹城乡发展是我省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大丰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公共交通、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七个一体化",不断提升城乡空间布局、功能形态、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为进一步助推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丰市政协积极开展调研座谈活动,并召开常委会议进行专题协商,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集思广益,建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北京市历来重视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了稳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和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  相似文献   

17.
正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完善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将"全面提质"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其中就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残疾人的就业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面对当前残疾人就业所遇到的发展瓶颈,积极福利思想分别从深化政府职能改革、保障机会平等、积极应对风险社会、建设社会投资性国家等方面,认知风险社会、应对社会风险,探寻残疾人劳动力就业发展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6月17日,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在京会见香港扶康会总干事陆慧妍,双方就两地智障人士康复与照料的经验和做法以及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张海迪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相关内容。她说,目前,国家正在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城乡居民生存发展基本需求,按照平等、参与和共享的原则,为残疾人提供适合其特殊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为残疾人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