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婴 《农村青年》2007,(8):17-18
基层人大代表的生存状态怎样?他们如何行使权利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本刊曾经连续报道。 方信娟是浙江省上虞市章镇镇人大代表,今年47岁。几年来,为了帮助农民反映问题,她“花费数万元,被抓好几次”。尽管历经艰难,可她依然不懈奔走。 她失望过,甚至绝望过。但她仍然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结果。 那么,究竟是什么问题让方信娟这样“拼命”呢?从她身上是否可以看出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工作还存在着怎样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谭立独 《工友》2010,(11):4-7
1983年12月,他因涉嫌"奸淫幼女罪"被批准逮捕,后被判入狱7年,并被开除公职。经过18年的艰难申诉,法院最终认定其无罪。2003年,他的公职得以恢复。但是,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过着非人般生活的不仅仅只有他,还有他的妻子、儿女……为了挽回这些年的损失,他迄今已上访达27年。他,就是湖北省郧县茶店镇蔡家岭小学教师刘贵启。  相似文献   

3.
林风 《农村青年》2006,(4):42-45
你去过发泄吧吗?在那里.拳打脚踢的顾客自然会有一种排遣郁闷的快感,可那些供人拳打脚踢的真人模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日前,记者有幸采访到一位发泄吧里的男模——刘浪。他告诉我们他的感觉是:挨打也快乐!你信吗?且让我们听听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4.
职业病维权,为何如此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荷花 《工友》2010,(8):42-44
从"河南张海超开胸验肺"到"湖南百名尘肺农民工赴深圳维权"再到"数年维权未果而死于尘肺的贵州矿工李延贵"(见本期焦点透视),这一系列的"职业病事件"发人深省:职业病患者的维权之路缘何如此艰难?问题的症结在哪?本刊特邀请北京义社劳动咨询中心主任、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首席顾问黄乐平,就我国职业病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之道,他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2006,(2):63-63
问:我的一个朋友在外地遇到急事,2005年月份让我给他汇去5700元钱,当时说好两个月还。可现在两个月已过,我让他还钱,他耍赖说没借过我钱。现在我手里只有汇款的收据。请问,这能当证据用吗?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工友》2011,(6):48-48
我有一个陕北农村亲戚进城打工,他的日子过得其实不宽裕,家里老人有病,两个娃正上学,欠了不少债,属于标准的弱势群体,可是问他过得咋样?他却既未哭穷,也未示弱,反倒颇为满足地说:不赖。住上砖窑了,用上沼气了,吃上细粮了,看上电视了,还三天两头有荤腥。  相似文献   

7.
谭立独  谭传松 《工友》2009,(12):8-10
蓬头垢面,满嘴胡言。当见到病床上的韦品安,巴东县野三关镇工会工作人员谭传松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年前,他接待过韦品安,但却不像今天这样子。是什么原因判若两人?20万的获赔能否安抚一颗受伤的心灵和残缺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李小雪  铭钟 《工友》2010,(6):32-33
金融危机的"风头"未过,单位不减薪裁员,反而在合同未到期之时,主动与陈永福签期限更长的劳动合同,原因何在?老实的陈永福没有多想,让他签就签了,他想不出有什么不妥之处。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场"儿戏"——  相似文献   

9.
12年前,他因一件小事与他人发生矛盾,在双方打斗过程中,他失手将对方杀死,随后逃亡他乡。12年来,虽然他一直过着东躲西藏提心吊胆的生活,但心里却庆幸自己逃脱了法律的制裁。突然有一天,他竟主动求助媒体,请求记者带他回去自首,并打算用一种特殊方式赎罪。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  相似文献   

10.
“发明哥”打动美女芳心35岁的崔润全是河北阳原县农民,他从小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而且善动脑筋。比如过生日时父亲给他买了一个电动小火车,别的小朋友见到这种稀奇玩具马上玩得不亦乐乎,他却在心里琢磨:小火车为何会跑,而且能在轨道上自动转弯?  相似文献   

11.
捷径     
摔跤手摔遍了整个城市,没有遇到过什么对手。后来这个城市里来了一个远方客人,点名要和他较量。此人是另一个城市里的高手,有过十分辉煌的战绩。两个人摔了整整一天,结果还是没有分出胜负。到了第二天,两人约定,半年之后再一决雌雄。摔跤手回去以后问自己的师父:“我和他决斗时为什么总也找不到对方的破绽?如果找不到他的破绽是不是就证明我肯定要输掉以后的比赛?”师父想了想,没有说话,用手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说:“在不能擦掉它的前提下,你如何让这条线变短?”摔跤手寻思了半天,也没有想出答案。只见师父在这条线旁又画了一…  相似文献   

12.
《时代风采》2011,(23):22-22
问:我丈夫今年一月份在工作中受伤,用工方支付了医疗费,一直在跟他谈“私了”,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现在说工伤认定时效已过,不能按工伤处理,请问对吗?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贯彻实施《劳动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倪志荣《劳动法》颁行以来的实践证明,《劳动法》来之不易,贯彻实施更难,而且比我们预想的还要艰难。那么贯彻实施《劳动法》,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对策?确实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探讨。一、贯彻实施《劳动...  相似文献   

14.
时间:农历腊月二十六天气:东北风呼啸不停,异常寒冷地点:江苏省泰兴市古溪镇事件:车祸结果:三人死亡冯家平的老公是三个死亡人之一。从此,冯家平置身一场极为艰难的官司,她发誓“不讨回公道不罢休”冯家平是什么人?她要讨什么公道?  相似文献   

15.
徐劲 《农村青年》2008,(12):45-48
没有性,爱情能走多远,婚姻又能否存在?河北姑娘史喜芬不畏世俗流言毅然嫁给高位截瘫的重庆籍残疾军人秦华。虽然一直过着无性的婚姻生活,可史喜芬始终梦想为丈夫生一个孩子。让他挺直胸膛做爸爸。  相似文献   

16.
三木 《农村青年》2013,(10):30-32
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重庆一对苦难夫妻却用自己的真实故事打破了这个常态。13年前,身在军营的黄家明好不容易盼到了妻子的预产期,可妻子给他带来一份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场灾难——妻子因为患有硬膜外血肿,刚生完孩子就被医生宣布为终身瘫痪。黄家明不相信命运会如此残酷,在接下来漫长而艰难的13年里,他寸步不离地照顾妻子饮食起居,带着妻子四处求医。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疾病一度将妻子的精神击垮,绝望的妻子甚至逼着他离婚,密谋将他赶出家门。幸运的是,他用军人般的意志坚守了下来,默默留在妻子身边从没动摇过,直到13年后妻子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王瑞红 《农村青年》2008,(11):28-30
父亲去世,母亲精神失常,艰难的求学路上,他把母亲带在身边。新学年,山东临沂师范学院迎来一位特殊的贵州新生——  相似文献   

18.
我是民工     
刘平 《农村青年》2006,(2):46-48
这些天来,每天吃过晚饭,我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等着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民工》,看到鞠广大、鞠双元们在城市中艰难、努力的打拼生活,仿佛叉看到自己当年出来打工时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难忘路和车     
任尚荣 《时代风采》2008,(21):26-27
同是这个村,同是这条路,在我的眼里心里都是大不同的了。老家的地名叫“上关门山”——让人想起一个被大山关闭的山村。关闭的是视野?出路?还是希望?山村的西面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在我上小学的那几年,路上行走的大多是早去晚归的学生,其他行人很稀少,隔上几天,会路过一队马帮,摇晃在马脖子上的铃铛,在曲曲弯弯的山路上艰难地响着渐渐远去。老家的日子像小路一样细瘦、悠长又坎坷。  相似文献   

20.
互动信箱     
《时代风采》2013,(24):32-32
二次续签无固定期合同是应该的 问:于某是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入职两年,已先后两次和快递公司签过、续签过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最近快递公司表示要和他续约,工资待遇有提升,可续约的时间只是一年。于某对续期并不满意,提出要签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