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从理论上说,应该被归结为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问题 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是一个充满永恒诱惑力的话题;只要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终止,这一问题就会不断地呈现在力图探索社会发展之路的人们面前。近一百年来,无数中国人站在20世纪的中国这块现实土壤上,透过浓厚的时间之雾,回顾民族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光明的未来,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和个人幸福之梦,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是"中国梦"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的基础。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把实现民族价值与个人价值联系起来,把个人与国家联系起来,是"中国梦"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的核心。责任、义务和使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梦"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的底色。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勇于担负起共同责任,切实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3.
族际政治整合基础说明了一国族际政治整合的缘起问题,是多个民族共存于一国的条件,能够消解民族自决权和国家主权间的张力,暗含了一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基本走向,既具一定的普遍性,又因历史上民族关系、现实中民族状况、国家制度性质和发展水平等因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互动交融中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共同利益、有效而连贯的制度设计、渊远而厚实的文化积淀,为族际政治整合、族际关系和谐、民族国家复兴奠定了坚实的认同基础。未来中国深化族际政治整合需不断夯实诸项基础,才能准确把握族际关系良性互动方向和路径,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统一民族国家的认同,增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既是历史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又是随着现实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并注重民族精神理论的建构。本文试就江泽民民族精神理论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体系展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有形的物质财富,更在于拥有无形的文化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域也有一个地域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源于千百年来人们的历史传统、价值目标、精神追求。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广阔的云贵高原、茫茫的座座群山,给予云南各族儿女的是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以及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这种高原情怀与大山品质就是云南精神。它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更是未来。它既内化于民众之心灵,又外显于民众之行为。它支撑云南人民从古及今、从当下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6.
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历史是人类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170多年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革命史、创业史,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中国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的历史逻辑清晰可见。从历史的高度来认识一个民族的梦想、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变迁和一个政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历史的嬗变中探寻中华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创造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由于历史与未来之间并非线性的逻辑关系,两者之间总是通过当代的具体实践活动使历史得到延续或转折,实践探索始终受所追求政治理想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博弈所左右或矫正,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方向选择亦取决于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多民族国情、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政治文明传统等现实的博弈,其前进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致;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践与创新进程中,多民族的社会现实与各民族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和睦相处的民族精神始终是影响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发展方向并使之形成中国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之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优势是党的坚强领导、统一国家的强大实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建构与保障能力。当代中国民族关系中各民族成员之间的社会主义制度性联系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制度保障,其中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各民族成员之间基础性的经济联系纽带,也是全国公有经济资源法定的不可分割的社会权力主体。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指的是世界性历史,相对于区域、民族和国家历史而言."世界历史"理论主要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开始全球性扩张的现实而提出的.从实际过程看,"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不仅经过了历时性的进化,也经历了地域范围的扩展.它是一个充满苦难和血腥的过程,是东西方民族国家之间不平等交往的过程;但是它客观上让资本主义文明散布于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本文就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这一主题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祖国和人民深挚的眷恋,为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爱国主义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过  相似文献   

11.
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梦都具备视野宽广、内涵丰富的特质,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两者的关系体现为: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梦的汇集,中国梦体现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在本质;中国梦是共产主义理想的阶段性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愿景目标;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构筑和中国梦的追逐是一个以实践为现实坐标、以未来为指向的互生互动的过程,构成一个动态的发展体系。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必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会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制度文明塑造着国家的骨骼和精神,极大地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性格。从政治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制度文明问题,可以发现制度文明其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诞生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从制度文明的内在机理审视,其生成一般要经历理念文明、规则文明、机构文明、设备文明的建立以及机制文明的形成等,在此过程中杰出人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新能力是指在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现实工作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一种本领。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势头,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要把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带进21世纪并不断推向前进,肩负着承前启后历史使命的现代领导者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一、创新是现代领导者必备的品格和素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充分表明,哪一个民族和国家重视创新、善于创新,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就充满…  相似文献   

14.
民族经济利益是民族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各种经济资源、经济条件和经济机会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从主体、历史和现实看,民族经济利益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民族经济利益的客观内容集中地反映在以国家、民族自治地区和民族为基本主体单位的利益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5.
杨红 《海南人大》2012,(1):32-3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博物馆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继承和发展了一个国家及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作为传播艺术、历史和文化知识、继承文化渊源的一个重要平台,被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一直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关注,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论.本文试图把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与他对现代政治的理解结合起来分析.通过考察韦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背景和现实历史条件,笔者认为韦伯是一个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者.在韦伯的思想视界里,处于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民族国家充满了为了国家生存而展开的激烈政治斗争,实力政治是民族国家的必要基础,国家生存和大国梦想是民族国家最主要的政治诉求,也是韦伯民族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实质.韦伯正是以此来理解德国在世界政治中的现实处境和成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希望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站在整个人类文明、世界历史发展高度上,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在对以往各种民族观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以革命事实为根据,吸收当时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关于民族演化规律、民族关系以及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民族问题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民族未来。学习马克思民族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19—2019年,整个世界经历了一个重新塑造的过程,这就是从"帝国"或帝国殖民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民族国家"取代帝国,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由于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从国家构建的角度,循着"已构建国家"、"再构建国家"和"构建中国家"三条线索,分析当今世界三种不同国家的来龙去脉,可以揭开世界的"底色",展示出一幅不同的国际关系图景。"民族国家"遭遇的挑战,特别是构建中国家的种种遭遇,不仅表明多数"民族国家"徒有其名,而且也表明这个百年之前开始的世界重塑的过程依然没有完成。历史地看,无论帝国还是民族国家,都是人类共同体的组织形式,人类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共同体"演化的历史。如果把"帝国"和"民族国家"放在人类共同体演进的序列中去考察,就不会在非此即彼之间犹豫徘徊,而为"人类共同体"的实现开辟出新的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其中,中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考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三个代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建设先进文化,却是很值得深思和探讨的。涉及这个问题的方面很多,确立文化的对外开放的世界眼光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文化的对外开放的世界眼光,这一问题的提出首先来自现实,是现实引发的课题。近现代以来,历史不再是囿于各国的孤立历史,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处在相互联系、交往和依存之中,历史是以世界整体的面貌展现,是世界历史。离开世界这个舞台,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没有出路,甚至连生存都成为问题。孤立、封闭只能意味着衰危破败。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最深层次的底蕴,既反映了历史的凝重,又凸显了时代的发展,是人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不断达成的共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及其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肯定了文化的重要地位,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指出了文化发展具有时代性和使命感的特点,号召大家认识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求文化发展必须做到"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指明文化发展的意义价值在于"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提倡培育文化铸魂者,发扬时代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