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13):51-52
评剧《花为媒》,也叫《张王巧配》、《张五可》,由评剧艺术的开创者成兆才(1874~1929年)在民国初年编写。该剧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寄生》篇,  相似文献   

2.
《杜十娘》剧目,故事来自于明代作家冯梦龙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剧情并不复杂。说的是明朝洪武时,临安书生李干先(《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小说中的李甲)入都(今南京)春试,结识金陵名妓杜十娘。  相似文献   

3.
苑广阔 《检察风云》2010,(15):75-75
小说《红楼梦》是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旧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又是古装影视剧中的经典之作,所以后人再翻拍这样的文学经典和影视经典,换了谁来拍,谁来演,都会引来争议。  相似文献   

4.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09,(18):35-37
取材自蒲松龄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的电影《画皮》,自2008年9月26日上映后,仅19天便冲过2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内地有票房统计以来,第六部突破2亿元票房的国产大片,也成为有史以来国庆档上映的最高票房的影片。  相似文献   

5.
徐中远 《政府法制》2013,(35):26-26
从政治视角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著名的神话小说,从政治的视角去阅读这部小说是毛泽东阅读《西游记》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毛泽东的几次谈话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6.
从16世纪末开始,随着大量的中国通俗小说的流入,小说评点本亦传入朝鲜。在其影响下,朝鲜的汉小说评点也应运而生,小厂主人的《(水山)广寒楼记》评点最具代表性。该书评点有多处与金批《西厢记》的内容类似,一些具体视角又与金批不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比较《西厢记》与《广寒楼记》的学成果,来评价两篇作品的特征和优劣长短,认为《西厢记》重“”而《广寒楼记》重“情”,故对后的评价更高。因此该评点虽然受金圣叹的影响,但主要是从自身的化、思想背景出发来展开独特的议论,在研究中、韩小说批评史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烨《醉翁谈录》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宋代说话伎艺的小说话本合集,其更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在于以《舌耕叙引》为代表,学习子部的传统小说观念,结合传统小说观念在宋代的理论创新,针对通俗艺术表现形式说话的主要特征,模仿《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的理论阐述范式,构建起通俗小说的理论体系。其中,《小说引子》主要构建通俗小说的核心特征与社会功用,《小说开辟》主要构建通俗小说的表现技巧与艺术审美。通俗小说理论体系的形成,不仅影响了近古以来通俗小说的创作,也为传统小说观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毛应民 《政府法制》2011,(20):40-4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左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1938年5月3日,毛泽东在对抗大三期二大队学员的讲话中说,他在井冈山时,有一天想到土豪家里去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反映出毛泽东对读《三国演义》一类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繁花》的深入研究不能离开语言的讨论。小说以言物一致为基本原则,打破了当代上海叙事中的拜物教迷恋,为当下小说突破地方性的拘泥提供了转换思路;小说非个人化的语言策略解放了文学伦理中的限制性部分,这是平衡现今小说私人性与公共性的重要参照。作家对口语的读改实现了一种崭新的言语方式,对话带来了异质的叙述动力,从而有效地纠偏了传统的语言进化论。小说建立在存在与体验之上的语言意识,为现代汉语小说语言观念的革新带来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与《肉蒲团》之书名与题旨实出一辙,总体构思如一,都有"一僧一道";未央生是"皮肤滥淫"的贾宝玉,贾宝玉是"意淫"的未央生;《肉蒲团》"花册"是《红楼梦》写"金陵十二钗"册子的蓝本;两书有共同的小说理论甚至习惯用语。曹雪芹应该读过《肉蒲团》,《红楼梦》受《肉蒲团》"直接的影响"多而显。这既是《肉蒲团》对后世影响的一个亮点,也是已经难得有新发现的"红学"的一个新发现。  相似文献   

11.
十五贯     
郭建 《法律与生活》2010,(17):54-55
昆曲《十五贯》,是现代定型的传统名剧。剧本翻版于清初传奇《双熊梦》(又名《十五贯》)。原作者朱素臣是清初苏州著名剧作家,他根据宋人话本《错斩崔宁》以及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改编成传奇剧本。  相似文献   

12.
《国朝忠传》收录于《永乐大典》,编写于明初洪武年间 ,目的是为了应合朱元璋的政治需要 ,为文臣武将树立忠臣榜样。为了能够让文化水平较低的武臣听懂与阅读 ,编写者将历代忠臣的事迹都编构成生动的故事。故而 ,《国朝忠传》为一部“讲史”性质的小说  相似文献   

13.
熊建 《政府法制》2010,(24):22-23
明代书商首提“四大奇书”。最近几十年流行起来“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大”——伟大、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艺术巨著,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作品结构的顺畅,言与意的融洽和军事问题各要素的配合三方面,分析了《孙子兵法》中的"和谐"美,指出其中体现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刘向小说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的《新序》、《说苑》、《列女传》、《列仙传》等书是不是“小说”,学术界久有争论。从中国小说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汉代小说的实际状况出发,尤其是通过对作在编撰这些作品中大量的改造、创新工作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刘向已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小说创作的手法,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这些作品具备了小说的特质,其中有一些堪称中国古代早期小说精品。  相似文献   

16.
《乐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儒家典籍,虽然我们对于作者是谁,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学著作而存在。《乐记》流传至今共有11篇,在这11篇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将从《乐记》中音乐的演化、情感形式等入手,阐述其美学思想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日无事,随意翻阅蒲松龄《聊斋志异》。读至卷五《骂鸭》篇,区区百字余,读来甚觉有趣。反复读之,掩卷而思,始觉“异史氏”之“一骂而盗罪减”之评语,绝非冤冤相报的“陈腐思想”可以评断。只是对“谁有闲气骂恶人”一句,即使今天,尤其是司法工作者更可作深入思考,此中大有深意。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开始出现了由英雄和普通人共同参与其间的日常生活,这种生活是在一种具体性描写中得到展现的。具体性描写对小说话语的形成具有创造性贡献。在直观、具体、呈现式的描写中,话语不仅具有不确定性、多义性和对话性,而且含混、反讽、矛盾、背离、造成反向阅读的语义也开始形成。由此,小说所提供的普泛原则和抽象的道德判断,也在其自身的具体性描写面前仅具有相对的意义。从小说史看,在《水浒传》中形成的具体性描写对后世长篇小说的话语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小说《公证人》在公证界几乎无人不知,作者郝栓记在公证界几乎无人不晓。郝拴记成了公证界的名人.但有个秘密大家可能不知道,郝拴记是在《公证人》之前好多年就被副厅长刘向东专门从学校挖来让他这位学校教员出文艺作品的。  相似文献   

20.
李璐玲 《法学杂志》2013,34(1):116-124
《鹿特丹规则》对于受承运人委托的我国港口经营人之影响很难一言而断.与我国现行法体系相比,有的规定可能对港口经营人更加有利,有的可能有负面影响,还有的利弊影响相差无几.因此,从港口经营人角度看,我国对于加入《公约》应持谨慎态度.我们可以在《海商法》修改中考虑借鉴《公约》中的海运履约方制度,以解决相关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