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正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县人,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八路军的杰出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十五军军长兼政委,红一军团参谋长、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兼二纵队司令员,协同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运筹帷幄,奋勇抗敌,取得了多次战斗战役的胜利,是八路军最杰出的指挥员之一。1938年12月,左权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到达当时的辽县(今左权县,下  相似文献   

2.
萧克,1908年出生于湖南嘉禾。16岁参加国民革命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12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31军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12,(4):35-35
1935年11月5日,红32军和红4军分别在军长罗炳辉、政委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明和军长许世友、政委王建安、参谋长张宗逊的率领下,沿丹巴、孔玉、金汤、麦岗到康泸两县交界的昂州(今岚安乡),迅速开展广泛、深入、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卓越的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领导者。1933年后,他历任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领导东北抗战中,杨靖宇治军有方,不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且展现了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本领,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而著称。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邓萍长期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等职。1930年至1934年,邓萍在中央苏区协助彭德怀军团长指挥红三军团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中央苏区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英勇战斗的光辉足迹。井冈会师1928年7月22日,邓萍同彭德怀、滕代远一起领导了湖南平江起义。随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省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杨成武将军故居,珍藏着一份由时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联合签署下达给红4团团长王开湘(又名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的作战命令(如图)。  相似文献   

7.
正开国中将郭鹏(1906.10~1977.7)的军旅生涯可以说是有声有色:红军时期,任过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团长,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师长,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参谋长。凭着一腔热血,他从战士、班长、排长、连长,成长为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真正是一步一个脚印。抗日战场上,任过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张宗逊)参谋长,任过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分区司令员,任过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副司令员。凭着机智  相似文献   

8.
林彪在我党历史上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他自黄埔从军后,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战功累迁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军团长,成为毛泽东麾下的著名战将,令国民党将领望而生畏。1930年他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时年  相似文献   

9.
正陈士榘,湖北荆门人,1909年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师参谋长、陕北红三十军代军长,八路军第三四三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第一一五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第八兵团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顾问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广阳、赣榆、营县、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洛阳、开封、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他胸怀全  相似文献   

10.
正张祖谅,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团政委,八路军旅政委、军分区司令员,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60军军长、川西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60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张祖谅军政兼优,能文善武。作政治工作,善于创新,颇多建树;任军事指挥员,指挥有方,屡立战功,是我军著名战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11.
1929年6月至1932年1月,中央军委派徐向前前往鄂豫皖苏区。在鄂豫皖苏区,他先后担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等职。在苏区反"围剿"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徐向前与时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事主席的曾中生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相似文献   

12.
萧克:“我参加了南昌起义!”[人物简介]萧克:1907年生,1927年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历任红军31军军长,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3.
夏明星 《党史纵览》2011,(10):20-25
贺龙元帅(1896—1969)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追随过孙中山,听命过蒋介石,最终站在了毛泽东的旗帜下;他亲身参加了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早在1925年2月,他即担任了建国川军第一师师长,历任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  相似文献   

14.
陈士榘,湖北省荆门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参谋长,红13军参谋长、代军长,曾参加长征。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兼西线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相似文献   

15.
正刘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志丹,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总指挥、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第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红军东征中,刘志丹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今属柳林县)英勇牺牲。刘志丹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16.
为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周剿”,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组成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6000余人,向阂、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为配合这次行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命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4000余人,在先遣队后交错前进,护送先遣队渡过闽江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即“东线行动”。  相似文献   

17.
甘孜会师     
《党课》2006,(10):92-92
红二十五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领导发展起来的一支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西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即以留下的第二十五军军部及其第七十五师、第九军第二十七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了第二十五军。1934年4月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仍名为红二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经湖北北部、河南西部,击破国民党军的前堵后追,于12月胜利到达陕西南部。随后,粉碎了敌人两次“围剿”,创立了鄂豫陕游击根据地。1935年7月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行动,挺进甘肃。9月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同陕北红军在永坪会师。两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委,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相似文献   

18.
正邓毅刚,湖南省汝城县人,1904年出生。他曾入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东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并随朱德部队上井冈山,历任红四军一纵队参谋长、红九军军长、红十二军军长、红三十五军军长等职,经历了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多次率部重创国民  相似文献   

19.
自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完成了自己的战斗任务,许多部队已陆续奉命离开朝鲜回国。至1958年初,留在朝鲜的志愿军还有5个军,即第九兵团所辖的第十六军(军长潘焱、政委戴润生)、第二十三军(军长吴瑞山、政委谢福林),第二十兵团所辖的第二十一军(军长谢振华、政委吴融峰)、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政委谢家祥),志愿军总部直辖的第一军(军长唐金龙、政委颜金生)。商谈撤军大计,杨勇、王平、谢振华等在朝鲜迎接周恩来谢振华是1957年7月从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后,奉命出任第二十…  相似文献   

20.
叶飞率十兵团指挥所从泉州移驻同安后,于10月7日听取二十八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萧锋和政治部主任李曼村汇报准备情况。二十八军由于军长朱绍清、政委陈美藻留在福州治病,担子便落在萧锋的肩上。叶飞要他们抓住时机,按金厦两岛一齐打的方案准备,随即他就把“金厦同取”的方案上报三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