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谈假冒专利犯罪及其审理徐兴邦,杨铁峰新中国的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的专利工作走上了法制轨道,研究和探讨假冒专利犯罪的有关问题,对于正确及时地审理假冒专利犯罪案件非常必要,本文仅就假冒专利犯罪的特征及审理,略陈浅见。假冒专利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假...  相似文献   

2.
周详  曹刚 《电子知识产权》2006,(3):22-25,30
引言我国专利法对专利侵权行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冒充专利行为和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法律责任作了严格区分。不过,在司法实践中,个别司法机关曾将依法只承担民事责任的专利侵权行为“解释”为“实质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从而以假冒专利罪“顺理成章”地将专利侵权者  相似文献   

3.
王良豪 《法制与社会》2010,(32):258-259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在界定假冒专利罪时存在较大分歧,刑法对假冒专利罪的规定亦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从专利法出发,认为应将冒充专利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并在立法上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假冒专利罪是指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或者单位被授予的专利,侵犯他人或者单位的专利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为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维护专利权人和国家的权益,制裁假冒他人专利的犯罪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3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依照本法第60条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127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是对我国刑法的重要补充,即增加了假冒专利罪.这一规定对于打击假冒专利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我们在审判实践中正确认定和处理假冒专利犯罪行为,对惩治犯罪,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假冒专利罪中“假冒他人专利”的认定应结合专利法规进行认定。假冒他人专利不应包括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情形,其与冒充专利有本质上的差异。假冒他人专利实质就是将一项本不享有专利权的产品或方法假冒成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其具体表现形式又具有多样性。我国假冒专利罪规定的行为方式仍过于狭窄,今后刑法修改应将冒充专利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6.
专利法和刑法对“假冒专利”均未作具体界定 ,致使我国法学界有各种理解。本文就假冒专利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设立了若干刑事规定。即:第六十三条关于假冒他人专利的刑事责任规定和第六十六条关于徇私舞弊的刑事责任规定。在非刑事法律中明确规定新的犯罪,这在我国立法上是第一次。它反映了我国刑事立法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发展,同时,也给司法战线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关于假冒专利的犯罪一、罪名问题专利法第六十三条中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依照本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对假冒他人专利的犯罪行为如何确定罪名,存在三种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目前,社会上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专利权人(或专利申请人)的合法权利,而且也给消费者利益带来损害。作者强调: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绳之以法。本文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作了分析,并根据我国《专利法》、《刑法》以及《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论证了处理假冒他人专利案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于侵犯专利权的犯罪,我国刑法只规定了一个罪名,即假冒专利罪。我国刑法并未把以非专利冒充专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也未将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的专利侵权行为予以犯罪化,这两种行为难以得到刑法层面的惩罚。在立法上,刑法对于专利权的保护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本文仅对假冒专利罪与冒充专利行为进行了辨析,并提出对相应刑法条文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将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行为合并为假冒专利,《实施细则》也随之进行了修改。主要修改如下:一、规定了属于假冒专利行为的兜底条款,表明只有在客观上造成公众混淆、误认的行为才会构成假冒专利行为;二、规定在专利权终止前依法标注、在终止后许诺销售或者销售的,不属于假冒专利;三、销售假冒专利的产品的也构成假冒专利行为,但不知情而又能证明合法来源的销售者免予罚款处罚。  相似文献   

11.
同世界各国专利法一样,中国专利法是国内法,也是涉外法。专利法第25条规定,食品、饮料之类不授予专利权,也就是说不能申报专利,这使得一些人为食品、饮料的专利保护“望法兴叹”,大大影响了该技术领域中的专利申请和必要的专利法律保护。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食品、饮料专利保护途径的问题。一、正确理解专利法,积极申报方法专利。大家知道,食品、饮料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为了保护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和我国该技术领域的合法权益,参考大多数国家的经验,专利法第25条中规定了对食品、饮料之类不授予专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第398条对泄密犯罪规定了“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两种。“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国家秘密载体,  相似文献   

13.
对假冒专利罪的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河北法学》2004,22(11):58-61
《专利法》对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与侵犯专利实施权的行为作了严格区分 ,然而有关假冒专利罪的刑法学通说割裂了《刑法》与《专利法》之间的联系 ,混淆了假冒他人专利行为与侵犯专利实施权的行为的界线 ,从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对假冒专利罪应当采用系统解释方法 ,根据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在《专利法》中的固有含义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专利侵权案件的增加,损害赔偿问题已成为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重点和难点,损害赔偿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损失大赔偿小”等现象,就不能有效保护专利权人利益,有力打击专利侵权行为。全国人大在修订《专利法》时增加了有关损害赔偿的规定,规定了几种损害赔偿的方式,这对妥善解决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作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赔偿方式——法定赔偿却在《专利法》中无明文规定,不能不说是立法的不完善。一、规定法定赔偿可以弥补现行法律规定之不足我国《专利法》第60条规定,“侵犯专利…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89,(1)
假冒专利罪,是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对刑法补充规定的一项新罪名。几年的司法实践中,这一罪名的实际适用很少。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对专利的严格保护尚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此罪在规定上不尽合理,与实际要求相脱离。建议作出修改。一、建议刑法对专利权进行专门保护,扩充此罪的行为要件范围。《专利法》第63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展专利审判工作的几个问题的通知》都规定,对于假冒他人专利的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假冒商标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在实践中,假冒专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污染技术和经济市场环境的一种“公害”,因此,对假冒专利行为,依照专利法和有关法规、政策进行鉴别、处罚,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维护专利权人及公众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  相似文献   

17.
从广义上看,我国刑事立法有两处规定了有关泄密的犯罪:一是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泄露国家重要机密罪;另一是《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下称暂行条例)第四条第一、二款的泄露国家重要军事机密罪。这两个条文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了两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确地适用法律,惩处泄露机密的犯罪行为。过失泄密行为能否构成泄密罪。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其专利法中都对专利间接侵权作了规定。专利间接侵权制度在这些国家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实践经验非常丰富。我国专利法对专利间接侵权一直没有作出规定。随着专利制度的发展,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专利纠纷案件,因此,对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专利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的区别以及专利间接侵权与直接侵权的关系,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的法理理念均在于社会公众利益,将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进行二元划分存在弊端。从专利号的符号意义出发,对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进行一体化解读,以期对专利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专利法》的宗旨之一是通过“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鼓励专利实施,故而通过该宗旨,亦可窥见专利权具有浓厚的积极主动色彩。我国《专利法》已建构起以第11条为核心,以其他有关条款为依靠的完整体系,该体系对专利法意义上的“实施”行为方式做了穷举且封闭性规定,显然这与知识产权的权利法定主义一脉相承。于此情形下,当然可以合乎情理地推理出我国专利法应赋予专利权利人以专利实施权。若要更加全面理解专利实施权的内涵和外延,则应从多个维度进行观察和分析,这包括专利实施与专利实施权的关系、针对专利实施权限制、专利实施中的许可与转让、职务发明创造实施后的“一奖两酬”制度等。通过分析从法律属性上进一步厘清了专利权应为一种“积极权利”,专利权人基于专利法的赋权以法定方式实施其专利就是专利实施权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