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困境是,为维持行政的形式理性特征如程序化、非人格化等而过多地关注行政的过程和规则,忽略了公共行政的目标和使命,这是导致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各种危机的主要根源,是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从而也决定了改革的价值取向,建立更加关注结果和目标的政府。认识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准确认识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础,也是借鉴西方改革经验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它是一场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市场价值导向为取向,追求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政府公共管理革命.文章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背景原因、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论述了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行政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行政发展所蕴含的民主价值取向是推动政府行政模式从效率至上向社会公平至上和服务至上模式转换的重要因素,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西方国家在现存制度框架内推行政府改革、发挥政府的行政效能和体制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合力、间接维护政治统治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转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政治建设目标,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多年来,伴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西方国家普遍开展了以追求“三E”目标为特征的政府管理改革: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商业管理理论、方法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效益,以顾客为导向改善行政绩效。该模式改革已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水平。考察分析西方“三E”取向改革的基本思想及特点,对我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对政府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和全新的要求。为回应全球化的挑战 ,西方国家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我国的公共行政要实现从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变 ,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实践和经验 ,以先进的行政理念重塑政府 ,构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政府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的殡葬改革形成了市场主导模式、市政模式和教会模式三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殡葬模式。从管理的角度,尽管中西方国情存在差异,但西方国家的市场化取向、政府作用的定位与社会参与等经验,对于我国的殡葬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在我国,长期以来公共服务的生产基本上由政府垄断,忽视了服务安排与服务生产之间的区别。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市场化改革,这种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把公共服务市场化纳入行政改革的规划之列,将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配套起来,依托政府、市场、社会三方主体提供服务,打破传统由政府垄断的局面,从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的行政改革浪潮给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重塑了传统的政府行政理念。政府治理模式由管制行政转向服务行政,由"机构导向"转向"顾客导向"。基于中西方行政改革的大背景和世界警务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境外公共部门的成功实践和例证,深入分析我国公安机关实施"顾客导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我国公安机关实现由生产者、管理者向提供者、服务者转变提供全景式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9.
韩国卢武铉政府行政改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武铉总统执政期间,韩国政府提出了建设"透明、能干的政府"的改革愿景,并确定"效率"、"服务"、"透明"、"分权"和"参与"为具体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韩国政府在机构调整、组织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财政制度改革和行政服务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和韩国历届政府行政改革相比较,卢武铉政府行政改革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改革的目标是建设"能干的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改革过程中突出公务员的主体地位,发挥其能动性;侧重于提高"政策效率"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效率"等等.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政府治道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分析老子行政哲学与新一届政府改革新思维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老子行政哲学从内在价值取向和外部行为选择两个层面与政府改革新思维的契合主线。内在的价值取向就是"无欲—无私—无畏",进而在行为路径上展现为"无为—为不恃—无不为"。它隐含着政府治道变革的前提是政府自身"无欲"状态,政府改革必须进行无私的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必须具有"无畏"的精神。落实到政府改革层面,必须在行为取向上以"无为、为不恃、无不为"为路径,实现有限政府、效能政府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政府目标。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需要借鉴老子行政哲学的昭示,强化政府改革的价值与行为逻辑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