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银禄 《同舟共进》2011,(12):33-35
康生早年就认识江青?传说江青的母亲李栾氏曾给康生家当过佣人,就在那时,康生认识了江青。汀青的母亲是否给康生家当过佣人无从考证。即使当过,那也是江青五六岁的时候。1972年夏天,江青与美国女作家维特克夫人谈话时(当时我在场)说:“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我父亲因一件小事毒打了母亲,母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带着我离开了家门。”“我母亲要出去工作,因此我可以上学。”“诸城县一个有一妻几妾的姓孙的地主收留了我们俩。不久.母亲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一家‘破落地主’。”“在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试着走夜路去找我母亲。”  相似文献   

2.
夜里 10点多钟,电话铃突然响起。我拿起一听,是母亲的声音。至今, 72岁的老母亲仍住在离县城 120公里外的大山中,家里没有装电话,母亲打电话要翻过屋门前的那座山,离家有两公里远。母亲告诉我,她头天打了一整天电话,我这里就是没人接。回家后一查,是她记错了一个号码,于是第二天又跑了一趟。   母亲在电话里说,近两个月来,她的腿总是抽筋,情况跟当年外祖母一样,疼得难受。一开始,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她不想将病情告诉我,以为挺一阵就会好些。谁知却越来越严重,不得已她才打了电话。   我听了,心中一阵愧疚。此前,我…  相似文献   

3.
西斜的太阳照在这幢两层小楼上。如果没有院门口的“孙中山故居”的木牌,我的眼里,这里就只是一个异常平和宁谧的小院。院墙灰白低矮,高大茂密的酸汁树伸出院子来,洒下一地斑驳的树影,一个小女孩儿在院子里欢快地奔跑。薄暮的时分,如果有一把藤椅,一个小凳,和着这稀疏的阳光,那是多么安静美好。  相似文献   

4.
欣赏生命     
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最初见到死亡,我还是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天真的小女孩。 一天,正在外祖父种满花草的院子里玩“扮家家酒”的游戏。我的小辫上插几朵蓝紫色的喇叭花,在忙着给自己准备午餐——将泥土裹在葡萄叶子里做“饺子” 忽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和悲怆的乐声传来,我愣了一下,飞快地跑出院子。一队长长的送葬队伍正  相似文献   

5.
二姐     
听母亲说,二姐出生那天我的家乡 牛角湾下了一场大雪,家里的大黄狗冻 死在家门前,尽管狗肉被当做了母亲月 子里惟一的滋补品,但这不祥之兆是否 就注定了二姐后来的命运多舛?小时候, 大姐、二姐带着我和弟弟就像母鸡护小 鸡似的同院子里的其他孩子一块儿玩 耍,谁也不敢欺负我们,尤其是二姐,她 不但护着我和弟弟,每天还去屋后竹林 里给我们寻找麻雀窝掏鸟蛋。那时候,我 和弟弟特别喜欢二姐。  相似文献   

6.
警缘     
我从事警察职业20余年了。说起当初从警的缘由,是因为上高二那年家中一次被盗,我才报考了警察学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还真有些回味。 那年10月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我放学后刚迈进家门槛,就见母亲坐在院子里失声痛哭,父亲苦恼地蹲在堂屋门旁,不  相似文献   

7.
非鱼 《中国减灾》2010,(1):43-43
孩子,你的岁月里已不再有我,而我的岁月里永远住着你。 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有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相似文献   

8.
人老了,就越来越念旧,怀念旧的同学和朋友,旧的环境和情景。最近就总是想起那些住在青砖瓦舍的日子。好几次都梦见那一处院子,熟悉而又陌生,按理说应该是我的家。院子就像农家小院,篱笆墙上爬满豆角藤蔓,大槐树上挂着雪白的花串,树阴下有很多间平房瓦舍,房后还有开满荷花的池塘。母亲蹲在池塘边的菜地里摘辣椒。我为家里有很多间的房子而欣喜若狂,一间一间地寻找自己的房间,却总也找不到。于是怅惘地醒来。  相似文献   

9.
讲故事的人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眼睛     
正母亲年轻的时候,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我七八岁时,母亲在戏台上唱戏。她演花旦,眼睛灵动有神采。戏台上的母亲,扮演的总归是别人。我最喜欢母亲在家里的样子,尤其是她缝衣服的样子。灯光下,母亲的脸有柔美的轮廓,眉清目秀。她专注深情地挑起针线,有时用牙轻轻咬断线头,有时把针往头发里插一插。母亲有时会抬起头看我,她冲我笑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闪着温暖的光。  相似文献   

11.
杨波  曹永龙 《公民导刊》2004,(11):44-45
重阳节,记者来到重庆市万盛区万东镇敬老院采访。一跨进院门,便看见一老头坐在院子里修理一把暗锁。同去的朋友告诉我,那便是双目失明的傅芝鸣。  相似文献   

12.
我的母亲     
一本《娘是儿的山》让我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一股淡淡的忧愁笼罩在心头,驱之不走、挥之不去。不同的身世,相同的际通,使我身不由己地想起了我疏远已久的亲情。母亲老了,大半辈子的曲折,大半辈子的颠沛都刻在脸上道道深深的皱纹里,填满了她大半辈子的纯朴、辛苦与倔强,好像在每一道深皱里都隐藏着或甜或苦的故事。想起母亲操劳过度的样子,我内心就有一种揪心的痛,感到欠她的太多太多了,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一位善良而热情、严厉而可亲,倔强而坚强的人。母亲是农民的女儿,当然也就是那种比较典型的、传统的家庭妇女。相夫教子,…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眼泪     
广敏 《人民政坛》2012,(6):42-42
我从来没有见过母亲流过泪水,但使我终身难忘的是母亲在弥留之际那从眼角渗出的一颗晶莹的泪珠,不知那是在悲伤、难舍,还是满足、欣慰……  相似文献   

14.
赵畅 《今日浙江》2011,(8):62-62
据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回忆: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上打算给父亲盖一座带院子的小楼,便于他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散散步。可是父亲一再谢绝。他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很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相似文献   

15.
仅仅工作一年的周家村小在我的记忆中愈来愈遥远了,但我又无数次在梦中站到了村小的讲台前。十余年前,当我跨出资阳师范的大门,怎么也没有想到接到的调令会是周家村小,毕竟我们同届120余名毕业生中只有五六人分在村小啊! 周家村小设在一个祠堂里, 四五个班,五六个教师。教室里没有讲台,木制黑板斜靠在破旧斑驳的墙壁上。我的寝室是天井里一间阴暗的潮湿的小屋,同事们找来棍棍棒棒,为我搭了一张  相似文献   

16.
鸡的话语     
托尔斯泰有一篇童话《老鹰和鸡》。故事说,老鹰非常爱它的主人,只要主人一出声,它立刻朝主人飞去,还停在主人手臂上。同个院子里有一只公鸡,老鹰却发觉,主人一走近,鸡就惊慌啼叫,急忙跑开去。  相似文献   

17.
平安是福     
老舍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讲过这样种感受:“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相似文献   

18.
高贵的施舍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她的右手连同整个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指着门前的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相似文献   

19.
我的母亲     
在儿时的记忆中,母亲非常严厉。 那时,母亲在我们村的小学当老师,在学校里,母亲的严厉是出了名的。但凡纪律不好的班级,都由母亲来当班主任,过不了个把月,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就会在母亲的手底下变得规规矩矩。  相似文献   

20.
父亲和母亲今年又承包了二亩棉花地,加上麦子地,一共是十多亩。我从心里替父母担忧,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年岁不饶人哪。尤其是母亲,常年患有腰痛病,平时走路弯腰都疼得厉害,可她却和父亲一样每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精心侍弄着被她视为命根子的庄稼地。辛苦的劳作,使她的病情更加严重,晚上睡觉翻身都很困难。听姥姥讲,母亲年轻时在生产队干活利索是出了名的,年年被生产队评为“生产标兵”,在地里干活趁大伙歇息时短短一袋烟的工夫,她已割了满满一大包袱青草,收工回家的路上,还边走边割,就这样母亲利用劳动间隙,每天割五六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