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张清 《理论月刊》2002,(5):86-88
全球化是一个经济过程,它更是一个体现社会结构变迁的社会化过程,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无论在性质、结构、趋向还是在交往方式上正在或已经实现旧全球化向新全球化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如果世界旧有的规范无力对社会现在以及今后的需求加以调节,那么失范就是不可避免之势。新全球化时代,物质决定论以及不平衡发展论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分析工具价值,经济的一体化迟早将导致法律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的现在,是中华世界呈现出矫健动态的时代。这是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在亚洲NIES、ASEAN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华侨华人社会的存在及所发挥的显著作用为其背景的。1997年7月以后,虽然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迎来了流动性的局面,华人世界的汹涌浪潮即使在香港回归和台湾问题等政治上的变  相似文献   

3.
现在市场秩序混乱,商业信用危机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我认为产生信用危机有这样一些原因。、产权制度不完善是商业信用问题的一个根源。完全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信用问题。非常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少有信用危机,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是以信用为  相似文献   

4.
声音     
“现代年轻人的时代意识很欠缺”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和现在的大学教育,一个最值得思索和借鉴的问题是,现代年轻人的时代意识很欠缺,需要引导和加强!其实若是站远了看,现在中国还处在从一个很弱的国家、一个被欺负的国家向上成长的阶段,前面的路还很远。目前中国的人均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10,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加上今天世界有种种问题,比如能源、环保等,都需要年轻人去解决。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祟尚时尚的时代。这话不知对否。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这大概不会错。双赢意识就是现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产物。紧步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人们开始格外关注另一个词:双赢意识。  相似文献   

6.
倪荫林 《前沿》2010,(11):162-165
从机制考察可知,网络舆论是在人为组织作用下自组织生成、运演的动态“活”系统,其核心作用因素是网民的一定历史时代下的价值取向、意愿诉求和思维水平。明确网络舆论的这种生成机制,对采取恰当有效的调控对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已企稳向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已进入后危机时代。那么,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这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产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深刻影响。总的看来,后危机时代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需求创造,而这种需求创造受制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于是只有大量地更高层次地运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去创造新产品和新产业,才能刺激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8.
时代问题就理论体系来讲 ,属科学社会主义研究范围 ,研究现代资本主义也涉及到这个问题 ,然而 ,两者的研究都离不开哲学 ,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 ,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一、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现在有三种基本观点 :一是大时代根本转变论。这种观点认为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 ,当今已经转变为所谓的和平发展与友好合作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是告别战争、告别革命的时代 ,是摆脱苦难、走向彼岸的时代。似乎在这个时代里就可以消灭贫困、消灭不平等、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 ;似乎在这个时代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发展与相互溶合 ,从而走向世界大同 ;似乎在这个时代里当今世界的根本矛盾和一切矛盾之火都会自动熄灭了。这种时代观所唱的靡靡之音 ,是一付烈性麻醉剂 ,企图让全世界劳动人民驯服地、永远地处于世界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这种时代观 ,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共势力施展各种阴谋诡计的帮手。二是坚持大时代论。这种观点坚持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列宁提出的时代观 ,指明当今时代的根本矛盾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 ,坚决反对上述第一种建立在矛盾熄灭论与溶合论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葛剑雄主编的《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丛书中的一部。著者在该书《前言》中说:“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中国古人对于法律性质的认定是相当科学的,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古老文化。这是中华法律文化的一个突出的特点。然而在人们还普遍相信神灵的时代,这种超前的思想也是一把双刃剑,既为皇帝的专制集权统治找到了合适的工具,同时也就因为法律完全摆脱了神灵性而使得普通民众逐渐对法律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伦理与企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伦理与企业道德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儒家学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现在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问题。有人认为儒家无益于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的阻力;也有人认为儒家有益于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的助力。研究这个问题,应深入考察中国和东亚地区曾受儒学...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体系时代的产物人民的需要刘能杰在学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缺乏正确理解,认为现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完全出于一时的政治需要,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这种看法不仅是一个认识和理论的问题,而且是...  相似文献   

12.
人类所处的20世纪即将逝去。在这样一个时刻,对它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作一番总体性考察,对于我们把握当今世界历史运动的特点和趋势,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世纪20世纪是迄今人类历史上工业文明向全球广泛扩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为辉煌的世纪,这巨大而又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广泛扩展。在世界历史上,不同的生产力形态,可划分出人类宏观历史演进的三个时代,即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始于18世纪下半叶的…  相似文献   

13.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潮流不可阻挡,当今世界形势呈现出几个趋势:一是世界实现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二是世界充满着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人才竞争。首先,世界实现多极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流。如今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和英、美、法资本主义相比,正好落后了一个时代,但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生产力迅猛发展,发展成与美国相抗衡的第二个超级大国。如果现在继续有一个完整的苏联存在,美国根本就不敢象现在这样肆意妄为。但是苏联发展归发展,它没有保护住自己,最后分…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迅速增长的时代,考察组织相对于环境变动的动态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组织能力的问题上,常规组织往往着重于组织的静态能力建设,而对其动态能力则很少给予关注。与常规组织不同,任务型组织要求发展出一种动态能力。这种动态能力虽然表现为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能力,而实际上则是一种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因特网与原本独立的计算机、数据库相联结,正在创造一个难以想象的赛伯空间、赛伯世界,这种过程如今每天都在进行,值得作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的思考。赛伯世界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基础上建造的虚拟世界,但正如virtual这个词所表达的并非某种完全的虚构一样,在一定意义上它完全真实,可以影响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数字毒品”的出现是迟早的事情,甚至也可以说现在就已经出现了,比如网络游戏。“数字毒品”联结着三个世界,不能不注意,但也不能反应过敏。  相似文献   

16.
论黄埔精神     
李忠诚 《黄埔》2006,(4):12-16
黄埔军校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历史上,黄埔军校曾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事学院、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齐名,是世界著名的几大军校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革命性的时代,谁也不能预测今后五年怎么发展,更别说今后十年、二十年了。我们只知道,创新对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人类走过了农业社会,走进了工业社会,走进了信息时代,现在到了概念时代。在概念时代,好点子变得非常重要。下面我想通过几个小游戏向大家介绍什么是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现在谈起中国,中国人有一种冲动,美国人有一种激动,全世界的人都感到震动。中国的发展已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中国的崛起还要书写新的时代传奇。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凯歌高奏的时刻,谦虚、理智和冷静就显得特别宝贵。一个伟大民族的忧患意识,体现在能够对自己警钟长鸣。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展望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进程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并呈现出加速深化的趋势。这种潮流与趋势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蔚为壮观的经济形态大演进。结构大调整,对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冲击与挑战,认识和把握这种全球化趋势及其世纪影响,迎趋势而进,顺潮流而动,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