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和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同事受到批评时会“好心”地劝导:“没关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要往心里放,不值得背包袱!”“领导就那样,别理他!”……乍听起来很是顺耳,还有几分理解人、安慰人的味道,可细一琢磨,就可以品出其中的“邪味”。这样的劝导不仅不能帮助同事放下思想包袱,而且很容易将  相似文献   

2.
“只要用心,就能赢得精彩”。这是我在电视上看过的一则广告语,心里对它的创作者饮佩万分,觉得这句话确实是道出了做人做事的真谛。   年前,我在贵阳新天药业有限公司遇到了湖北业务员徐正安,聊天时说到想请他写一篇稿子,但小徐很诚恳地说:“工作不是吹出来或者写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我的销售工作虽然有了一点起色,但还是等我做出更好的成绩时再写吧。”话虽简单,却很实在。   说到李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谁;如果提起李老二,贵阳新天药业有限公司可能就无人不知了。他虽然只是一个清洁工,学历也不高,却是…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教育管理部下的必要手段之一。领导者正确的批评能够帮助部下明辨是非,克服缺点。但绝对化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笔者曾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领导发现一个平时表现较差的部下,近来多次在上班时间偷偷溜出单位办私事。于是就在一次职工大会上,当众狠狠地批评了他,说他工作不努力,不遵守上班时间,作风散漫,永远也不会有作为,等等。当时,这位领导严厉批评部下的初衷,是想让他认识到自己不求上进的严重后果,进而改正过  相似文献   

4.
党建与人才/2002/10、11前些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你若说我,我必说你。”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人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心态。在这些人看来,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没事,而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别人的事,只有不说别人的事,才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的事。市场谈判都可以搞“双赢”,批评为什么不行呢?深入分析这种对待批评的心理,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变异批评心态。因投鼠忌器,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只好心照不宣了———咱们大家都有事,谁也别说谁。以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开展正…  相似文献   

5.
“黑脸”的独白,是用一个“情”字贯串起来的。他虽然处在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但和所有的人一样,是有感情的。当门前站着偌大年纪来上访的老太太,他的眼睛便模糊了,“恍恍惚惚就像是我白发苍苍的母亲”。他提出的“四句话”,他倡导的“大官也要管小事”,他成立的“下访工作队”,都是对老百姓“感情上的发现’,都是‘触景生情”的结果。这种感情,源于他真心实意地把老百姓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端起饭碗就想起他们;领了工资就想起他们。他说,老百姓养活着我们,我们不为老百姓办事,那不仅是党性何在,而且是良心何安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6.
王东红 《求贤》2008,(4):44-44
现代领导者的日常工作有相当一部分是做组织人事工作.与各种不同个性特点和工作方法的人打交道。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求领导者具有容人之言的气度.这对调节一个单位的心理气氛,增进团结,促进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级领导,他与任何一个部属的小摩擦都会引起集体注意。领导者如果像明代吕坤说的“闻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便是气量不足。”当领导的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其他同志就会缄口无言。如果一个集体中人人都对自己的领导存戒备心理,那么,上下级关系将是貌合神离,不稳定的。人的心情不舒畅.工作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常写点批评类的稿件。发现在一些媒体那里,有两个潜规则:一是什么都可以碰,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能碰;二是民国时期的社会弊端你也最好少碰。尤其是美国,说好听点的可以,但批评则万万勿能,即便是常识性的批评也不行,根本就发不出去。这个时候,什么兼容并包、言论自由,还有什么“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利”等等,全都成了“一个冬天的童话”。  相似文献   

8.
把党的批评的武器裹上糖衣,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糖衣批评“,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糖衣批评“使批评武器锐利性软化。这种软化软在有的把大错误说成小错误,有的把原则性错误说成一般性错误,有的甚至把犯罪说成犯错误;批评软化还表现在批评朦胧化、无所指,批也朦胧,评也朦胧,自我批评更朦胧,使批评融化在云里雾里;批评软化更表现在批评平等、吃“大锅饭“上,“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不说好,不说坏,谁也别见怪“。批评武器的软化,导致党员思想  相似文献   

9.
谈及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应如何对待上级领导和下属群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一些领导干部的不端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其意是说,时下有一些领导干部,心里时刻装着上级领导,千方百计搞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但对群众做的工作却很少,不把与群众的关系放在心上。习近平这段话,提出了“领导干部心里应时刻装着谁”的执政理念,他的批评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催人警醒。  相似文献   

10.
凭着一丁点天赋,小时候总爱做艺术家的梦;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她躲进了美好的记忆之中。一次机会,我毫不犹豫选择了纪检工作;尽管许多亲朋规劝我:“那地方清贫、辛苦、要得罪人”。但我就是痴心不改、一往情深。说清贫,是因为没有“油水”;说辛苦,是因为工作繁忙;纪检工作免不了要查处人,“得罪”人那更是在“情理”之中。为了惩治腐败分子,我们深入基层,克服重重困难,调查取证。时刻向群众宣传党的反腐方针;一旦挖出了“蛀虫”,我们更是其乐无穷。干了这一行,不免会“得罪”一些人,但我们不带任何私心杂念,何惧打击报复甚…  相似文献   

11.
许步广 《求贤》2006,(5):30-31
在这个近乎浮躁的年代,我按捺不住要向您介绍刘建高。坦率地说,刘建高算不上普通意义上的人才或者英雄;当初我与刘建高结识,也实在是不经意间的偶遇。他个子不高,也算不上英俊,操一口山东腔普通话;但我很快就被他充满活力的人格吸引了。当时,他是驻津空军某基地的基层单位政委,却俨然一个“外交官”,牵头协调整个基地的“军民共建活动”。起初我纳闷,他并非专司此职,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和他交朋友?细细观察,他的亲和力不是来自利益关系,更不是他本人有什么背景;而是他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活力,有一种让人无法回绝的执着。  相似文献   

12.
人才一直是个褒义词,而奴才则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起初不过是封建官场上下人的一种谦词,只是到了近代才嬗变为贬损的意味。时代的车轮滚到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本不应该再有“奴才”,但也不尽然。君不见,在任何一片天地里只要有职权、有头脸的人在,那么在他的周围就总会有甘心供其役使的人。这些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跟得紧、贴得近,领导者该干也能干的事他主动代劳,不该或不宜出面干的事,他照样能心神领会地把“意图”化为行为;领导者的观点正确他点头,不正确也同样去贯彻。尽管局外人有千万个不屑…  相似文献   

13.
晓贺 《支部生活》2011,(2):45-46
在南涧县公郎镇,提起公郎人民法庭庭长龙进品,上级领导说,有他这样的法官在,我们心里都要踏实些;同事说,他的清贫让人心酸,但他的“富有”又让我们羡慕;百姓说,我们有事就会去找“小龙”。  相似文献   

14.
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一本书,所不同的是,有的是“百科全书”,与之接触能使人增长知识,明晓事理;有的是“专著”,在某个方面可以为人师,为人表;有的则是一本内容空泛,用处不大的书……此言极是。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更是一本书。这本“书”拥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就是这个单位群众的“必读书”。群众多半从领导的讲话、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读出领导者境界的高低、知识的博寡、能力的强弱和形象的好坏。而且,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他那本“书”的读者面就越大,昭示力就越强。有时一次…  相似文献   

15.
“从小到大.许多方面我都非常失败,简直一塌糊涂。”他说。 “小”是指他念书的时候。他上小学时多门功课常常不及格,而到了中学,物理成绩甚至为零分。他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就连体育也不好。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他在参加唯一的一次重要比赛中一败涂地。在学校,没有人不认为他糟糕透顶。他孤独、落寞,在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身影。在别人眼里,他这个人仿佛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主席的“四不”约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个别亲友去信想通过他找份工作干.他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决不像蒋介石他们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垮台.” 随后,他定了处理亲友托他办事的“四不”约法.他说:凡是要求我给安排工作的亲友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相似文献   

17.
蔡建军 《党课》2013,(8):69-71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孟子的千古名言,也是为人处世、为官干事的永恒定律。卡耐基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欣赏是成长的需要,是做人的品格,更是领导者处事的能力,彰显着领导者人格的魅力。古今中外,大凡功成名就者,都是虚怀若谷、心胸博大,哪怕是盖世功劳,也会“人前不显胜,傲里不夺尊”,而对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却是真诚赞扬、格外赏识。领导者只有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才会最终赢得别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  相似文献   

19.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要修建洛阳乾元殿,臣张玄素进决,说他不该大兴土木。太宗不因张触犯自己的尊严而处罚他,反而赞扬他直言敢谏,立即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从中悟出了发人深省的道理:“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涛涛”。唯唯者,随风顺势;请译者,直言辩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遇事唯唯,扛顺风旗,有的人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争辩。作为领导者应当分清是非,坚持原则,不能以感情用事,厌恶“诗评”,偏爱“唯唯”。如果领导者能够广泛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博采众议,从善如流,群众就敢于发表意见,就会支持领导者…  相似文献   

20.
会不会用人是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古今中外都是这样。刘邦在战胜项羽之后总结经验说,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张良、萧何、韩信,但是能够很好地使用他们,就夺取了天下;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信用,是他失败的原因。毛泽东说:“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