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海涛 《南风窗》2013,(23):42-44
加州是美国最先实行电力市场化的经济区之一,作为美国电力改革的先头羊,为何并未如最初设想那般得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何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的改革不得不因为电荒而中断?作为美国电力改革的先头羊,为何并未如最初设想那般得到电力资源得不因为电荒而中断?  相似文献   

2.
谭保罗 《南风窗》2014,(12):70-73
<正>单纯的分拆式改革,其实属于"避重就轻",它固然平衡了各方利益,但随着拆分后的利益主体不断"做大做强",利益纠葛将更加复杂,下一步的改革会更难。若非近期能源系统爆发的反腐风暴,电力体制改革几乎被人遗忘。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了电力体制改革,但当年设定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四大任务在完成了第一步后,便不了了之。批评者认为,"厂  相似文献   

3.
覃爱玲 《南风窗》2013,(23):38-40
电力改革的基本命题,在10年后,以更为强势的垄断企业与市场化改革理想之间的尖锐对照,再一次呈现在社会面前。在被称为最后的垄断堡垒"铁道部"被撤销之后,人们的眼光重新转向上一轮市场化改革已确定好市场化路径、有待执行的一些基础产业领域。电力,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从2002年发布以市场化改革为  相似文献   

4.
孙海 《南风窗》2010,(7):72-73
<正>输配分开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纲,纲举才能目张。没有这一步,厂网分开的效果就不会充分显现,也很难建立一个有效的电力市场体系。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所长陈仲提交的《要求全国人大开展〈反垄断法〉的执法检查》的议案触动了国网帝国的神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0,(22):80-80
<正>8年多以前,也就是2002年的4月,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业内称之为"五号文"。该文件确定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和总体规划,成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五号文"明确了以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主多分开及输配分开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目标。但自2002年国务院推进  相似文献   

6.
邢少文 《南风窗》2010,(23):74-76
目前电价的控制者,指的是发改委和电网企业。电监会由于缺失了价格审批和投资准入的权限,所起的作用并不大。由于发改委掌控着电力价格审批和投资准入,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官员在一些发电站中拥有股份,并不是个别现象。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这些垄断利益势力,或是最大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7.
吴丰恒 《南风窗》2012,(23):67-69
电价机制不理顺,电网垄断局面不改变,电力这个原本看上去获益稳固的行业,对于民营资本来说,只能是看上去很美,这也是新旧"非公36条"颁布之后民间资本在垄断领域面临的典型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费斯从 《南风窗》2010,(1):31-33
社会改革必然触及权贵利益,而利益问题必将引发各方博弈,最终还是政治问题。我们不能将艰巨任务留给下一代。若每一代领导人都能将政治改革向前推进一小步,将是中国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中国再出发     
杨军 《南风窗》2013,(24):36-37
当11月15日晚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之后,人们沸腾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用一年的时间,捧出了中国未来的蓝图,蓝图之壮丽,超出预期。35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经过了上世纪80年代的全民受益和90年代的利益分化,再到本世纪的利益割据,中国的改革走过激情四射的年代之后,似乎日趋停滞了,所有的局部改革都已经无关痛痒,所有人们期待的  相似文献   

10.
李威 《南风窗》2012,(13):71-73
对于电力这类特殊的行业,无论是完全私有化竞争还是输配一体化都不能被证明是最优模式,而监管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最终的结果是在监管和竞争的博弈中,每个环节成本透明,价格依然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10年前,一份近万字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号文件)公布,其时提出的政企分开,厂网分离,主辅分离,输配分离,竞价上网,直购电等许多个旗帜政策至今仍为改革派所坚守。然而改革在很快完成厂网分离后,在主辅分离上蹒跚9年,5号文件走出了一小步,到了输配分离的阶段,改革的风向却发生了摇摆,电网公司  相似文献   

11.
杨军 《南风窗》2007,(4):16-17
今年上半年,四级党委换届将全部完成。据统计和测算,此次换届将涉及十多万干部的进退流转。当中国改革走过最初所有人都获利的阶段,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意味着可能带来某一群体的利益削减。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新老问题,有待于在深化改革中获得解决或缓解。2006年伊始到2007年中结束的换届正在进行中,新一轮改革即将启动。那么,本轮改革将引发怎样的利益调整?  相似文献   

12.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中国现阶段均衡协调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转换制度变迁方式,重构政府、社会和市场关系的必然选择。自2008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具有较为完善的系统结构,采取了强制性制度创新+渐进方式的模式,抓住了改革的核心产权问题,兼顾了多方利益,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价值。优化...  相似文献   

13.
邢少文 《南风窗》2008,(19):43-45
中国公用事业改革,往往处于先摸索再规范的过程,法律的监管条文不统一,不细化,缺乏独立于条块利益的综合监管机构,使得改革的深化缺乏继续推动的足够动力,使得改革中的利益集团地位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14.
李军鹏 《南风窗》2013,(1):22-23
未来的8年时间,中国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十分艰巨。未来的全面改革,涉及许多重大的权力结构调整与利益结构调整。笔者建议,设立独立的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共十八大后,中国又面临着一个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建设的机会之窗。新当选的中共领导人频频发出加快改革进程、改革不能停步的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改革的时间表与路线图。社会各界特别是理论界对如何加快改革进  相似文献   

15.
公立医院改革待破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南风窗》2010,(3):12-14
<正>和中国所有有待推进的改革一样,公立医院改革难的不是合理方案的制定,而是利益的博弈和平衡。早在2009年9月初,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介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卫生事业发展成就发布会上就表示,有关公立医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再出发     
赵义 《南风窗》2012,(24):42-43
今天改革的再出发,起点就是建立体制改革协调机制,即对改革本身进行一次改革,挽回改革本身的信誉和公信力。在改革所涉利益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和最近几次党代会一样,改革同样是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执政党的十八大之所以举世瞩目,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人们希冀借此观察中国未来改革的走势。众所周知,因为社会利益、价值观的多元化,以及既得利益问题,中国的改革事业的确遭遇到了比较复杂的情况。其中,有的改革迟迟没有进展,引起了社会的不满;有的改革在方向上  相似文献   

17.
企业改革中工人的自尊--对一种工人社会行动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证考察表明,在中国企业改革中,工人相对于其他阶层获得的利益相对下降,然而他们的社会行动(尤其是社会心理)在总体上却保持着自尊.与自身利益的刚性相比,自尊具有更大的张力.在这个意义上,自尊对利益的实现起着调节的作用.自尊可能成为改革的阻抗力,但在新体制不可逆转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缓解与新体制阻抗的亲和力.工人的自尊使利益的实现有了调节的空间,工人的社会行动不是单向度的,是可以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的.而社会关系的协调,需要建立和健全经济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1,(7):20-21
2010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了9亿千瓦,规模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为满足今后还将继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中国正在推进扩容计划:到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现在的两倍。在建设大型发电厂的同时,为确保大容量电力能无损、高效地输送到需要的地区,完善输变电网络的重要性就愈发显得突出。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在到了全民共享国有企业改革红利的时候了。为此必须进行公平有效的公共政策设计。在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中,国有企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有些人认为国有企业目前已经融入了改革的大潮,似乎没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但是中国的历次改革成败的关键仍然是国有企业,十八大以来的这次改革仍然不会有例外。目前国企改革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虽然已经有财团化、高管持股、劳动者利益联合体等改革概念,但落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电力体制改革前后电力行政主体的转变,指出了现行体制下电力执法存在的问题,并从行政法的角度对一些同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