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年秋天,母亲打电话来说父亲的脚不小心受伤了,家里种着几亩地,眼看就要秋收了,问我能不能请假回来帮父亲。但不巧的是,那段时间我非常忙,单位让我负责新市场的建设,实在分身乏术。于是,我在电话中只好吩咐母亲,让她找几个帮工给帮忙于干算了。听了我的话,母亲无言地放下了电话。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2008,(1):58-59
我叫王定桂,家住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猪场坪乡长弯村,现年32岁。由于家庭非常贫困,我初中毕业后就没再继续上学,随父亲一起在外面帮人干木工、泥水工,但磨破手板挑破肩,一月也只能挣到三百来块钱。特别是我结婚有了孩子后,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一年到头起早摸黑种那几亩贫瘠的山地,还不够填饱肚子。半辈子的打拼,家里不仅没有一分钱的积蓄,还负了不少债。为了养家糊口,早日还清债务,2000年3月,经熟人介绍,我与妻子来到云南省弥勒县西一乡猪舍村的一个桉树林场打工,帮助老板育桉树苗、种桉树、烘烤桉油、收购桉油等。  相似文献   

3.
徐宁 《农村青年》2014,(6):45-45
李老汉六十岁,育有一对儿女,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县城工作,混了几年,熬成了一个小科长;女儿卫生学校毕业当护士,处了个市里的对象,也在省城里安了家。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虽说也算空巢,但家有几亩薄地,闲暇捕鱼捉虾,日子也过的安然自得。  相似文献   

4.
孙轶 《农村青年》2008,(2):38-38
街头到处挂满了形态各异的大红灯笼,每一个迎面走来的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欢声笑语和嘈杂的音乐此起彼伏。可这些传递到我耳里却是另一番滋味。此时此刻,回家过年成了我最不敢想象的事情!年初离家打工时,我曾信誓旦旦地说,不挣个几万元我就不回来过年!可是现在眼看过年了,我身上仅有几十块钱,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我不敢往家里打电话,我害怕听到母亲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重庆工运》2006,(6):13-14
我是广厦重庆一建的农民工,叫李开云。家在四川华蓥,今年42岁。在重庆一建工地做了11年的砖粉工。现在一年收入两万多,老婆和我在一个工地做平工,一个月挣千把块钱。如果单单在家种3亩田,一年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在这里打工比在家里好十几倍。  相似文献   

6.
年少时,我和父亲,很少沟通。他低头吸烟的时候多,与母亲和我们姐妹几个说话的时候少,大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闷闷地坐在那里抽旱烟,板着脸想心事。那个时候.他虽然是我父亲,但我并不喜欢他。记得母亲曾对我说过,生我的时候,父亲曾因为我是一个丫头,坚持要将我扔掉。后来,在母亲的极力阻拦下,我被留了下来。但此后。父亲离家出走一个月,将母亲和我们姐妹四个扔在家里陷入了无助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梦茹 《时代风采》2013,(4):49-49
父亲53岁的时候,被一个远房的亲戚招到城市里去做园林工人。他怕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憋闷,便将母亲一起叫了来。两个人在市郊租了间小平房,自此便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涯”。这个城市发展得很是迅速,父亲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除去租房和吃饭,几乎没有剩余。但母亲还是很满足,她打电话向我炫耀,说,今天你爸带我出去了,逛了超市,还乘了电梯。那么大的超市,  相似文献   

8.
出行记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连自行车都买不起,出门办事,走亲访友都得靠“11”号——两条腿走路,全村几百户人家能够买得起自行车的可谓凤毛麟角,不过两三家。谁家要是新买来一辆自行车,就像捡到了宝贝一样,定能吸引无数人驻足。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17日,我来到许庄村。出现在眼前的,是破旧不堪的房屋,杂草丛生的院子。整个村子坐落在半山腰,极像香客绝迹的破庙。领我进村的支书没有办法,只好把我安排到一个农户家里。我的“村官”生活就从这一天、从这片显得凄凉的地方开始了。几天后,我对这个行政村有了更多的了解。全村298户,1096人,分散居住在方圆近10平方公里的13个自然村里,人均耕地面积0.4亩、年纯收入1090元;低收入贫困家庭81户,绝对贫困家庭23户。村里不通自来水,连土路都没有像样的一条。由村到乡10公里,不通车。电费高达每度1.3元。手机信号很差,为了和乡里联络,  相似文献   

10.
1976年冬天,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几个哥姐也不知流落到了什么地方,年仅5岁的我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弃儿。我是被奶奶牵到大伯家的。奶奶对大伯说,尤儿的爹妈没了,可尤儿还是咱家的根,你们可要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一样好好待他。大伯是个孝子,对奶奶的指示当然言听计从,可是我的大娘和我的堂兄堂弟却并不买我大伯我奶奶的账,他们为自己家里无端多出了一个和他们分口粮吃的人而深感不安和不满。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07,(1):58-58
“以前每到冬闲,我们就闲着没事干了,自从村里有了厂子后,我守在家里也能赚钱了,真是又方便又实惠!”辽宁省法库县依牛堡子村村民曲月家里,炕上、墙上到处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活灵活现的动物、人物等工艺品的成品或半成品,她和几个姐妹坐在自家的炕头上,边忙着手工活边高兴地介绍着。  相似文献   

12.
童年的钥匙     
孩子们在儿童节的游园会上,得到一种带密码钥匙的日记本作为奖品,拿来让我示范如何使用。我一边示范,一边就想起还在上小学时,我得到的最大信任就是,拥有家和学校教室的钥匙。在家里,我是大姐,家里的钥匙自然地挂在了我的胸前,我会在我们放学后,父母下班之前就打开家里的门,带着弟弟做作业;遇见学校只上一节课的下午,我还会召集几个同院子的同学到家里来一起做功课。  相似文献   

13.
开宝 《时代风采》2011,(7):11-12
今年3月初的一天,我的手机上打进来一个陌生的号码。刚一接听,对方就说:“老表,干槽了啊,你小老表在保山市昌宁县的一家煤矿打工,被人打伤了,现住在当地的一家医院,眼睛都模糊得看不见东西了。”  相似文献   

14.
面向市场发展职工自营经济张哲仁我所是从事科研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906人,其中在职1331人,离退休575人。土地总面积27316亩,已开垦利用面积1.9万亩。1985年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坚持把积极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作为...  相似文献   

15.
    
从小就没了娘,爹把我养大不容易。几亩地,几只羊,几棵苹果树,那是我的银行。从小时候起,爹就当我是他的宝贝,我也没有让他失望,顺利考取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一家公司做会计。尽管还没有能力接爹来城里过那种闲散的生活,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这并不是遥远的事。  相似文献   

16.
“三八”妇女节前夕,由山东省妇联在全省农村妇女中开展的十大种粮女状元评选揭晓,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赵家庄村36岁的农村妇女周广芳以种地3500亩的规模名列10大种粮女状元之首。一个弱女子,竟然能种3500亩地,周广芳的“壮举”引起了笔者的好奇。3月1日,笔者来到了周广芳的家里,与这位女状元聊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17.
五叔有两男一女,家里地少人多,日子一向过得挺紧巴。虽然女儿出嫁了,可两个儿子也都结婚成家了,全家人仍然挤在三间房里,出来进去很别扭。他一直想给两个儿子另建几问房分开过日子,无奈手头太紧,一直不遂心愿。  相似文献   

18.
曹林 《重庆工运》2003,(10):35-35
我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人,因为单位经济效益太差,那点可怜巴巴的工资根本无法满足我们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日常的吃和穿,要给女儿请家教,公婆时不时犯点病,反正日子过得很紧张、最近我鼓足勇气,办了辞职手续,准备到市场上去闯闯,也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前几天我和一家私企签了约,工资待遇还可以:原来在国企工作的时候,从来没有发生过什  相似文献   

19.
查兽药     
林华玉 《工友》2016,(4):54
袁伟大学毕业后分到了县兽医站兽药稽查大队工作,平日里工作很清闲,就想干个第二职业。这几年猪肉价格大涨,很多养猪的人都发了财,看得他心里怪痒痒的。他的老家在农村,父母守着几亩土地,还有两亩山地闲着,袁伟就想用这两亩山地养猪。说干就干,袁伟找人在山地里盖了猪圈,买来了猪食槽等物品,又买了二十头小猪仔,这猪场就算是  相似文献   

20.
晓婷  金香郁 《重庆工运》2003,(10):55-58
我去年夏天大学毕业后,来到这座一直向往的沿海城市,半个多月的求职经历,我渐渐对这座城市失去信心了。那天,我打开新买来的报纸,上面一条不打眼的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则招收精神陪护员和征求业务的广告,我在大学了解过这方面的知识,精神陪护在一些西方国家早己红红火火,我国现在还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城市才有。工作实在难找,我决定去应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