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重塑县级政府的服务理念,建立与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在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和以农村社会评价为主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为目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监督机制,最终建立和发展起具有西部特色的欠发达地区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理念下的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与个人之间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非均衡性与非对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不和谐的社会事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的呼声日渐高涨。客观说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供给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制度安排。我国政府应该从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安排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特大城市是我国行政区划中重要的地方形态,具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特性,这对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供给模式提出了特殊诉求.在特大城市视阈下,要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供给的良性化,应实现政府主导供给、社会自主供给和市场自发供给三种模式相结合,构建一种综合联动型的公共服务制度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能够为市场、社会以及农民自身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平台和机会,有助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农民多元供给主体的合力。保障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优化、社会协同、农民参与“四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厦门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具体落实措施的九大建议:即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范围,构建均等化的实施操作机制;编制规划、按阶段推进,构建均等化的实施目标机制;完善政府管理体制,构建均等化的有效服务机制;完善财政制度体系,构建均等化的实施效率机制;实现多元化主体供给模式,构建均等化的供给水平机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均等化的供给效率机制;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构建均等化实施的法律保障机制;实现区域间、城乡间制度统一,构建均等化的互促共进发展机制;加强和规范区与区间的合作和竞争,构建均等化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以期为厦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果,不仅能够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也能在风险发生后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同时,通过“风险社会”的视阈来研究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问题,也有助于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文章在总结、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社会”理论,重新构建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相关制度设计,具有方法论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理念、新方法,它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完善监督和评估机制,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也需要为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决定了其能否满足持续性的公共需求。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与我国政府导向型信息收集制度、服务生产制度、财政制度、绩效评估制度有关,完善这些制度是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理念层面正式走向实践。所以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引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观点,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供给模式、现状与问题、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要把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最薄弱、最迫切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服务问题是转型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的难点,存在着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亟需变革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基于合作理论,应该通过重塑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确立基层社会组织的法定地住、明确合作中的各供给主体角色、实现多元化资金供给、规范合作参与机制等途径实现政府与基层社会组织的多元合作,破解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大众幸福。幸福作为一种主观感受,其实现需要实在的外部条件,其中最主要是依靠政府主导、社会多元提供的公共服务供给。本文通过探讨幸福特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联系,旨在为政府改善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既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完善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第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国家治理功能。社会保障体系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社会保障治理自身体系的完善。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谋划社会保障治理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法治保障、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第二,深化社会服务供给体制改革,提升社会服务效率和公平性。一是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构建体现社会服务技术人员特点的薪酬制度;二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购买制度,建立竞争性公共资源配置机制;三是积极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努力开创社会服务社会化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是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目标。在公共服务体制运作的过程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和协调者。公共服务体制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制度集合,整个制度系统至少包括公共服务的执行主体、规划体制、融资体制、供给体制、和绩效评估等基本环节。我国公共服务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涉及到公共服务主体构建、运行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体制性症结。当前,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完善的核心内容包括构建公共服务的制度环境、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的市场体制以及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基本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决定了其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是否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状来看,还存在供给总量少、质量低下,分配不均等化的问题,这与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存信息收集制度、服务生产制度、财政制度、公共绩效评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通过分析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制度因素,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路径选择,这对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协同学的视角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协调、合作与同步运动,将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经历一个从“国家单方供给”到“社会协同治理”的嬗变过程。欲克服目前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中“国家单方供给”的弊端,应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多中心治理主体互动合作的协同治理机制。优化农村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行为,必须完善农村公共决策制度,重塑县域微观组织体制,建设广覆盖的公共财政,启动多中心运作机制,整合网络信息服务技术,创新多渠道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其重点和难点在于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随着时代变迁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出鲜明的“国家单方供给”模式的路径依赖特征。这种模式存在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市场力量参与不够、社会力量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农村自组织和农民自身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缺陷。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为基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农民自组织等多方合作治理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则是未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供给必须对双转型中的社会断裂与失衡作出相应的制度调整和重建,基于可信承诺的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应该是:改革属地化管理的行政逐级发包制度,规范中央—地方政府责任;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政绩考核机制;延长地方官员任期。  相似文献   

19.
在政府组织高度分化与专业化的形势下,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出现碎片化现象。应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协调与整合。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碎片化现象表现在决策机制、供给主体、监督机制、治理效果四方面的碎片化。在整体性治理思路下,通过政府机构内部整合以及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合作治理来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20.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服务的单纯政府供给模式存在着决策机制不合理、筹资渠道单一、竞争机制缺失、供给结构失衡的制度缺陷,若想把财政“触角”有效延伸到最“末端”的农村公共服务之中、激活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原动力”,从单纯政府供给模式转向鼓励农户参与供给模式应该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为此,必须依托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调整多重影响因素;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