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成为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经过10多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可喜的成效,但也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社会信用意识不强,社会信用事业发展缓慢,社会信用建设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迫切要求我们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6)
大学生信用档案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就业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总结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分析了大学生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信用档案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信用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我国,由于社会信用环境缺乏、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以及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式过时滞后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间难以发生信用行为,以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和完善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失缺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制度建设。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道德、政府信用、失信惩罚、社会征信机制、企业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5.
洪玫 《党政论坛》2014,(23):34-36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多次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有效的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发达的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信用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影响和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为此,需要加快建立完整、系统的信用法律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明确政府信用管理机构,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信用中介机构.  相似文献   

7.
信用危机是当代中国一种可以被广泛感受到的经验事实与客观社会现象,它是一个关涉个体美德、但又不仅仅是个体美德的问题,信用危机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与社会成因。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分析,信用危机是信用关系嬗变、信用意识淡薄和信用机制残缺共同作用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造成社会信用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概括为:一是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二是经济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信用主体本身在自律管理和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四是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助长了失信行为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一是要从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做起;二是要强化全社会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加大社会信用的管理、教育、宣传力度。三是要强化信用立法,使全社会信用发展置于法律监督约束之下;四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评级服务制度,加强对自然人和企业法人的信用管理。五是要强化信用主体的内部管理,促进各经济主体自身建设,在建设完善的信用体系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元庆 《行政与法制》2002,(10):38-39,37
加入WTO后,我国市场经济已被纳入世界性的信用规则体系,加快市场经济信用制度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政府诚信对整个社会信用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影响极大,因此,建立社会信用机制应首先从政府信用建设做起。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缺失造成的信用危机 ,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 ,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突出因素。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市场秩序的“治本”方法。政府作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 ,有责任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一个公平高效的环境。因此政府运用其所拥有的公共权威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孙蓓 《行政论坛》2003,(6):2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稳定的信用关系之上的法制经济,稳定可靠的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但面对我国当前十分薄弱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我们又不得不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我们发现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必须由政府作起,既表现在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调整各类社会行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也表现在他必须率先建立自身信用。本文力图从政府的职能界定这个内因和WTO规则对政府的要求这个外因两方面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阐明政府在信用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率先垂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许华荣 《学理论》2010,(21):189-190
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下和普遍的失信现象,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筑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已成为当务之急。从政府、法律及个人意识等方面探讨个人信用缺失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 ,还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状况令人堪忧 ,己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道德建设的障碍。构筑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政府诚信机制 ,推动全社会诚信道德建设 ;建立企业诚信机制 ,铸造企业信誉形象 ;创建个人信用机制 ,打造社会诚信基础 ;发展民间信用中介机制 ,构造社会信用服务网络 ;完善信用法制 ,加强诚信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杨静墅 《求知》2004,(6):29-30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是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就是要健全国家对信用市场的监管和惩戒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做出了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5.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中国经济面临信用考验 ,尽快整肃信用秩序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更是当前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信息经济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当前我国信用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并就健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制度的信用就是社会信用,它包括"道德信用"与"法制信用"两种基本类型或形式,社会信用体系就是由这两种基本信用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法制信用与道德信用一起抓。这种理解将进一步推进信用理论的建构,对于目前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与法制》2002,(6):1-2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社会信用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杆。诚实守信既是WTO规则的要求,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然选择。因此,全面提高我国社会公信力,倡导诚实守信,尽快建立健全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有机组成的国民信用体系,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树立起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则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全面提高社会公信力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信用关系与企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胡洁 《理论导刊》2005,(6):12-1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由于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健全、信用制度不完善、法规体系不完备等原因导致目前社会普遍信用不足,而信用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道德、制度、法制建设,强化契约理性,健全市场体系,建立有效的信用约束机制、信用保证机制,加强信用管理,改善信用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广泛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信用及信用体系的现代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民族素来以诚信著称。然而在历史的变迁中 ,今日中国却陷入了信用危机中。本文面对这一现实 ,浅析了信用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信用危机造成的危害 ,并从建立信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企业自律和加强道德教育几个方面论述了信用体系的现代构建。作者以为 ,只有建立起健全的信用体系 ,才能使社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建增 《求知》2022,(1):43-4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社会信用是影响个体目标和策略选择的内在因素,能够有效调节社会行为,是社会治理可资运用的德治工具和心理机制。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这一纲要颁布以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