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大学生上网的普及,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交往行为——网络交往行为,它具有明显戏剧行为的特点。同时,网络交往行为并不是完全自由的,要受到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及舆论、法律意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约束。我们要积极利用这些因素,构建网络交往行为的约束体系,使之向网络规范行为转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不能忽视网络空间。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话语既是价值观的体现,又是影响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力量。当前网络交流话语中存在着网络语言过于随意性、简单化、非理性和情绪化的特征,助长网络戾气,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友爱风气,误导人们走向歧途的话语流传在网络之中,冲抵核心价值观对人们的正向引领。应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内化,使网络表达与价值观养成成为一体两面的事情。培养网民的网络媒介素养,使之能正确理解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和意义,形成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以及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规模急剧增加,网络对舆论的影响也不断扩大,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网络表达既可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又可以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使政府的行政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并对公共权力的运行产生深远影响。但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特点,又使网络表达呈现出情绪化、无序性等问题,影响其健康发展。要应对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网络技术发展、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网络秩序等多个层面同时入手。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在人际交往方面具有交往行为的直接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和交往关系的平等性等特点,它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方便、快捷等实惠外,也给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异化。这一异化产生的原因,由网络本身的特性所致,也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因此,应当针对这两方面,既加强网民的道德思想和法制教育,又从网络技术上加强其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正以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逐步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中带来的异化现状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的异化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进行理性思考,引导和指导大学生科学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交往,降低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越来越凸显。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其诱因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上不良信息及网瘾导致的侵财类案件四个方面,除了青少年自身要自律,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责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正以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逐步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网络交往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中带来的异化现状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将就大学生网络交往中存在的异化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进行...  相似文献   

8.
尹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2):123+128-123,128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多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网,而网民的增多导致了网络语言的空前繁荣,网络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网络语言丰富了中国语言,但同时也存在了很多弊端,如何看待网络语言以及如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它成为现今社会炙手可热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网络交往的主力军。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概念及特征、网络交往动机的概念及结构、网络交往动机的测量工具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关于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关于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量性研究薄弱、概念和维度结构界定混乱、正规测量工具缺乏等。为更好地研究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动机,今后应注重加强上述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它对青少年个性发展、民主平等思想观念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等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网络文化内容、网络交往方式等对青少年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减少它的消极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南省五所高校49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子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会资本包括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普遍信任和互惠五个维度。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资本诸因素中特殊信任、社团参与、交往和普遍信任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都具有正效应,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和政治效能感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网络空间为基础的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它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传统。因此 ,我们不能仅用传统犯罪学中的犯罪预防手段来预防网络犯罪 ,而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尤其是有关网络的技术、管理和法律因素 ,来预防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3.
社区青少年是易于被边缘化的一个群体,该群体的社会交往网络较为狭窄,局限于非正式群体,但其社会支持网络中真正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因素却是其交往甚少的正式群体。因此,应当促进社区青少年社会交往网络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协调发展,提高和加强正式群体在社区青少年交往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社区青少年社会交往现状的改善和自身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现象是网络产生、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网络语言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 ,它蕴涵着丰厚的网络文化底蕴 ,体现着特定语境中话语的自由性 ,显示出多采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丰富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危机。由于人们的滥用、误用而导致作为第二生态系统的网络生态系统出现了种种危机表现。这些危机的产生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还影响着全社会的正常有序发展。高校网络生态系统由于其主体及环境的特殊性,成为网络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因此对高校网络生态危机的探析,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还是对网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传媒、载体,以迅猛的速度得以发展,而大学生由于其思想意识的前卫性,自然成为网络使用的最主要人群。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虚拟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相向和相悖,如何科学、合理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网络逐渐普及到普通百姓家里 ,用于网络交流的网络语言开始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具有新词新语多、变化灵活、个性化强等特点 ,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 :网络语言是网民上网的交流工具 ,是汉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符号系统,从严格意义上说,它只适宜在网络交际的范围内使用,但现实中,网络语言有突破网络范围进入口语和其他媒体的泛化趋势。本文依据实例,对此现象进行探析并对部分网络语言泛化实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探讨泛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从而人们获取财富的手段表现为对信息的创造、占有、处理和分配上。网络文化也是虚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给实体经济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在人们的交往方式上,网络使人与人之间实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平等关系,打破了传统的等级尊卑、贫富贵贱的交往模式,这便进一步对传统的金字塔政治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平等对话、独立、自由、开放的新模式出现,进而,网络文化对传统道德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在文化消费模式上,网络文化把工业和文化连接在一起,消解了传统的经典文化。然而,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的一系列影响不总是积极的,还有其消极甚至恶劣的一面,这要求我们从人的主体性出发,扬弃其有利和不利因素,超越网络文化的现状,使网络文化朝着网络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交往方式和生存方式等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思想观念与精神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社会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告诉我们,统战工作对互联网平台的科学利用已迫在眉梢,在统战工作中积极推进网络统战已是当前拓展统战工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