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工作时,在古田同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共进午餐。饭菜很简单:红米饭、南瓜汤,是一顿典型的"红军饭"。饭菜虽普通,但意义非凡。一顿"红军饭"的背后,是在提醒党员干部莫忘红军精神,继续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忆当年,"红军饭"是中国工农红军在艰苦条件下常吃的主食,根本谈不上所谓的色香味,但红军官兵仍以革命信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6,(18):28-28
喋血湘江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2-23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自己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过程,我深刻地体会到党的历史是指路明灯和奋斗号角,学习党史十分重要。一、党史照亮前进方向,指引我茁壮成长我对党的历史了解最初是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获得的。在家乡泰州读小学时,学校时常请安置在泰州"红军大楼"里的老红军讲红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那时候,每当清明时节,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14,(4):24-24
正"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九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在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一封"红军留款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红军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践行群众路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生动典范。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龙岩市充分发挥丰富的党史资源优势,先后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党的早期领导人首次提出“生命线”这个命题,一直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用“生命线”命题来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据考证.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用“生命线”来比喻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是在1932年。这一年的7月21日,党中央在《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指出:“政治工作在红军中有决定的意义……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7.
袁银泽 《创造》2003,(5):45-46
从乌蒙回旋战的史实中可以看出,红军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成功地利用国民党内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及地方的自我保护意识,肖克同志就曾谈到:“我们曾争取了孙渡。给孙渡写了信,争取他,所以孙渡没有直接行动,他的部队始终在威宁没动”。同时还抓住山区地理地形。正是因为诸多因素,红军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最终战胜敌人,跳出包围圈,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精彩战例而载入史册。斗转星移,历史的车轮已驶入二十一世纪,在红二、六军团战斗过的彝良、镇雄等地并没有忘记这段历史,2001年,在彝良奎香建成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但学史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镜,鉴往知来。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史,是一部军魂铸造史。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在红军反“围剿”斗争的实践中提出的,但为全国各路主力红军将士所认识和把握,真正成为红军的军魂,是在长征中实现的。长征演绎了铸造军魂的历史必然,党的目标追求与红军官兵革命信仰的一致性,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成为红军军魂的思想基础。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对革命事业造成的严重损害,使在党中央绝对领导下团结对敌,成为各路红军指战员的共同组织要求。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领导的确立,是长征铸造军魂的政治条件。长征的军魂工程是红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它为我们党领导和坚持抗日战争,发展和壮大人民军队奠定了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长征铸造了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对我军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红军番号是红军建制的基本内容之一。红军的创建及红军的鼎盛时期,兵力达三十万,相继采用了正规的团、师、军、军团和方面军等番号单位;非正规红军番号启用了支队、大队、梯队、纵队(有的纵队分成甲乙两种编制)、路等单位。也有把两套番号混合使用即正规的军级番号建制辖非正规纵队级番号。这些红军番号单位的出现与红军本身的创建一样,都是很不寻常的。红军部队番号是伴随红军的创建,逐步形成的。八一南昌起义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浅析红军团结改造神兵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活跃在湘鄂川黔边区的神兵有几十万之众。红军在创建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同时,依据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民族政策,对神兵实行团结改造的政策,取得良好的效果,争取数千神兵参加红军,使神兵成为红军的主要兵源之一,神兵为红军的壮大和根据地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张秀芬 《长白学刊》2008,(6):113-116
中国工农红军组建为方面军是红军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反映了红军战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势,是中国工农红军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红军的兵力更加集中,指挥更加统一,不但建立和完善了红军的组织指挥系统.而且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之后各根据地红军实行由游击战为主向运动战为主的转变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红军长征经过广西先后只有28天,但却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尤其中央红军过广西的19天,红军经历了长征以来最悲壮、最关键的战役——湘江战役,以损失过半的代价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保存了红军主力,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红军长征过广西,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严明的纪律和模范行动赢得了桂北各族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他们踊跃参军,舍生忘死救护红军伤病员,积极  相似文献   

13.
对红军长征史的疑难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廓清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深入挖掘弘扬红军长征最宝贵的精神底蕴,提高长征史研究质量,更好地总结红军长征胜利的成功经验,广泛继承与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定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富强盛国家的新长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或部门在对待人民来信问题上,由于多种原因,往往大笔一挥就批给了下级,但对信中反映的问题却没有认真对待或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信经过层层批转,结果又回到了基层,甚至落到了有关当事人或被检举人的手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国家信访局局长周占顺说,在当前群众信访特别是群众集体上访反映  相似文献   

15.
张曼  庞宇瑶 《传承》2015,(1):20-21
陕甘边苏区的红军干部学校是以刘志丹、习仲勋等革命先辈们在创建和发展陕甘边根据地的过程中建立的。陕甘边苏区红军干部学校为陕甘边党和红军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陕甘边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乌蒙回旋战的史实中可以看出,红军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成功地利用国民党内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及地方的自我保护意识,肖克同志就曾谈到:"我们曾争取了孙渡.给孙渡写了信,争取他,所以孙渡没有直接行动,他的部队始终在威宁没动".同时还抓住山区地理地形.  相似文献   

17.
杜宝玉 《春秋》2010,(3):11-12
1942年是红军长征胜利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五个年头。在这么一个时候,为什么要搞整风运动?这起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党历史上犯有“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错误给我们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致使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8.
“彝海结盟”和党的民族政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杨绍猷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已经六十周年了,红军指战员的光辉事迹和坚韧不拔精神,激励着我国一代代新人。红军在长征途中积累的政治、军事经验,又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执行的民族...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3,(4):152-152
南昌起义时,起义部队主要通信手段是运用通信、简易信号通信和有线电通信。1931年1月,在宁都县的北部山区小布镇,时任红一方面军前委书记、红军总政委的毛泽东坐镇指挥了第一次反“围剿”战役。1月10日,毛泽东亲自策划,在这个镇赤坎村的龚氏祠堂,依靠在反“围剿”中缴获的“一部半电台”,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讯队。  相似文献   

20.
近来,随着党史界对红军长征和陕甘根据地问题研究的深入,党中央何时确定以陕北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问题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有些同志认为,“中央红军最后落脚陕北的决定,是九月二十日到达哈达铺后作出的。”“红军长征中确定落脚陕北,是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到达哈达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