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曼  杨少杰 《前沿》2023,(1):102-111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社区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法宝。T市Z镇通过强化社区党建引领、做实社区治理平台、打造社区治理“全科网格”等方式,营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社会治理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然而,Z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还存在社区党组织治理权威不强、引领能力较弱,社区治理活力略显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要塑造与强化党组织治理权威,着力增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增强与提高党组织引领能力,促进多方社区资源有效整合;构建与完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体系,持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年来,常熟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聚焦城市基层治理难点重点,在“一核双联、先锋领治、多网融合、多元共治”上持续用力,积极推进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强化“一堡垒双联”,筑牢组织扎根、资源下沉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3.
沈迁 《湖湘论坛》2023,(1):82-94
村改居社区的过渡性与复杂性要求治理视角的实践性与适宜性,推动物业治理嵌入社区治理,实现治理模式的创新,进而提升治理效能。既有稳定的“制度性视角”和发展的“市民化视角”指向的治理模式无法突破主体互动不足和权责分工不清的壁垒。引入实践的“嵌入式视角”,提出“国家、农民与市场的关系”作为分析框架,基于J街道红色物业治理实践的考察,研究发现:村改居社区物业治理一体化模式形塑基层党组织统筹的多元主体嵌入与资源共治的物业治理格局,发挥党建引领与组织再造的协商机制、动员治理与事务治理的规范机制和责权分配与资源整合的激励机制。红色物业真正提升村改居社区治理效能,突破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参与”困境、“悬浮化”困境、“市场失灵”困境和“整合”困境,对构建中国特色村改居社区治理理论提供重要的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4.
以党建工作引领社区自治、共治,是将党的领导嵌入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能够发挥政治引领、社会协调和文化融合作用。在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要求我们依托党的组织优势,创新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同时发挥党建的纽带作用,构建党建复合引领的社区治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老旧社区受历史因素和网格化改革的双重影响,存在居民群体利益分化、社区资源缺乏整合、碎片化治理等问题,加剧了老旧社区改造和改革难度。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下,如何重塑社区关系纽带,寻找“中间人”引领是社区治理改革的核心。广州市番奥社区老旧社区党建引领治理改革模式,从社区居民关系和社区资源整合两方面入手,成功以大党委模式推动老旧社区治理改革,为老旧社区多元主体共治提供了有效路径。结合“番奥模式”治理经验,将基层党组织嵌入社区引领社区关系重塑、社区机构合作以及社区资源整合,是构建老旧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由传统的政府管理逐步转为多元主体共治的自治模式。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构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多元化格局,积极推进基层智慧社区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基本制度安排。通过构建一个多重逻辑的分析框架,以西南农村地区G社区为例,系统剖析党建引领如何促进社区自治的实现。研究发现:政党通过一系列政治机制破解“条块”矛盾、划分治理边界,以此实现社会性整合的目的;同时,政府组织中的考核目标制、人事制度等为执政党意图实现提供了有效科层手段;最终通过公共空间营造和社会组织培育重塑社区治理结构、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因此,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实质就是主体行为从孤立到良性互动、关系结构从“原子化”到有机联结、制度逻辑从离散到共演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冉连  张曦 《理论月刊》2023,(8):47-56
党建引领社区有效治理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既有关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研究往往将重点聚焦于治理结构较完善的社区,而较少关注城乡接合部社区党建引领基层自组织发展对社区治理有效性的影响。基于“输入—转化—输出”分析框架和成都市H小区田野调查发现:在个人自利动机驱动下,小区居民的原子化、个体化、异质化特征凸显,公共参与中“搭便车”行为使得小区集体行动陷入困境。在组织自利动机驱动下,缺乏监督的物业公司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独断专行、不作为、暗箱操作等问题,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低下,物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区治理难题。面对社区治理挑战,成都市X街道Y社区党委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诉求为切入点,以推动业委会成立与运作为关键抓手,完善了H小区治理结构体系,解决了小区治理难题,减少了社区治理中个人与组织的自利行为,打造了多元主体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有效激发了社区治理活力,由此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有效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政党引领型的治理模式,该模式通过理念、结构、平台、功能及机制多个方面的引领,以实现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引领理念缺乏共识、引领结构不平衡、引领平台重复建设、引领功能脱节、引领机制缺乏制度规范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凝聚共识、平衡结构、厘清定位、夯实功能、机制制度化等方面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全面完善"的主要目标以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等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的制度安排。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个人等多元主体的治理合力,而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不仅是理论研究者的重要任务,更是实践工作者亟待突破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1.
正深圳市龙华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要求,遵循深圳市社会治理发展要求,从社会治理工作最基础的单元、最末梢的神经——社区抓起,突出党建引领,围绕社区治理主体、治理资源整合、社区治理活力、社区服务能力等方面抓改革、定举措、求实效,着力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实现城市社区善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考察Q、M、L三个公租房社区的治理实践发现,以公租房社区为代表的城市边缘社区处于城市边缘劣势地带、治理资源贫乏,具有产权关联弱、异质性强和行政性强的特点,导致社区三治融合面临治理主体积极性缺乏、治理方式融合性有限和治理规范衔接性不足的挑战,制约了城市社区善治的水平。基于城市边缘社区“宜居”与“安居”的善治需求,在党建引领的“强国家—强社会”的分析框架下,三治融合实现社区善治是一个“渐进均衡”的善治改进过程,得益于优化自治、法治、德治的组合力度和方式提升三治“指数”。从治理的主体、效能、秩序三个方面,优化三治融合的参与主体激励机制、三治功能提升机制、治理规范衔接机制,已经成为城市边缘社区因应治理挑战,提高善治水平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社区治理存在的多元主体权责规范不明、联动机制缺位、共享意识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社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为此,应着力整合多元主体力量确立共建制度、建立共治机制、促进共享实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巨变中的城市社区治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有着发展的诸多便利,同时也需应对巨变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创新城市社区党建,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质量,就要注意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社区党员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建与社区动员的关系。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基层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在党建工作方式创新中做强做实基层党建、通过社区党建将社区及社区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在增强党员与社区关联中优化社区党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政治话语和理论创新要求下,基层治理受趋同、规范、竞争与模仿等同构压力影响,少数治理主体为寻求政治认同、规避责任风险与获取竞争优势等,采取名实分离、以“迹”为“绩”、以“创”代“行”和悬浮服务等策略,引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形式化”。同构压力下基层治理以党建目标替代治理目标、以话语创新替代制度创新的目标替代行为,及由此带来的制度耦合困境,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形式化”的根源。要化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形式化”问题,关键在于明确组织路线服务于政治路线与中心工作,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价值目标重构、推进党建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功能再造、推动党建制度创新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多元治理主体耦合联动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需要协调社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目前社区治理中的多元利益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多元共治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融合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要充分发挥多元共治的作用,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让社区组织和公众有效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相似文献   

17.
魏开琼  李婷 《理论月刊》2023,(5):127-134
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基层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实践是探讨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农村社区治理主体关系的构成与运行情况,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满足现实需求、解决妇女参与困境的服务方案,能够有效激发妇女参与社区建设的潜能。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建立以村两委、村民小组、社会工作组织、村民代表、妇女等多元治理主体参加的农村社区治理平台,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有序运转,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8.
黄克立 《党建研究》2023,(10):57-5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求“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基层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近年来,湖北省谷城县聚焦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按照“自治利民、法治安民、德治聚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老旧社区具有居住主体贫弱化、治理事务细碎化、正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等特点,是城市治理的薄弱地带。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目标下,居民参与是弥补社区正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的重要方式,党建引领是动员居民参与的创新路径。基于对重庆市W社区治理实践的考察,在"结构—行动"分析框架下,研究发现动员结构稳定和行动者再生产可持续是社区动员有效的两个前提。党建嵌入社区治理,从治理结构优化、治理功能整合、动员路径创新、动员主体培育四方面构建社区动员的制度保障和主体激励,形成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党建引领社区动员重建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社会联结,有利于社区实现简约治理,塑造居民社区共同体意识。基层治理转型背景下,党建嵌入社区治理进行社区动员,同时回应着党建如何落到实处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20.
社区教育是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目前社区教育存在着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多元参与力量发展不平衡、基础能力较弱和资源未能有效开发整合等问题,制约了其助力社区治理作用的发挥。对此,要明晰价值定位形成协同治理机制,增进多元教育主体良性互动推动协商共治,加强社区教育机构实体化建设,充分整合社区资源以善学促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