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征程中,作为财政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和保障,积极通过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政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等多种手段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当前财政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以建始县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这为我国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体制机制建设框架,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全庆 《求实》2016,(11):55-6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能扩张总需求,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成本上升、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杠杆率较高和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结构性失衡问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城镇基础设施和功能不完善、城镇体系和特色不足、城镇化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原因,系统提出了化解新型城镇化困境的实现路径,即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以加快建设特色中小城镇为突破口,全面带动新农村建设;以土地利用、住房保障、投融资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王艳成 《求实》2016,(8):57-6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基本路径。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需要科学系统、完善合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建设机制。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滞后,实际上是一系列理念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与博弈的结果。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主要包括社会公众参与机制、生态社会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绩考核机制、"四力一体"的驱动机制等。建立健全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对于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实现"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中国发展逻辑和城市体制的建立体现在复合多元力量的运行和博弈,国家逻辑/资本逻辑的强势化使城市化过程中市民/农民工的权利保障逻辑大大被弱化与忽视。在此背景下,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城乡关系转型研究要符合和体现我国城镇化逻辑的安排与展开:体制创新要体现出权力配置的理性化与合法化。动力机制创新注重从国家现代化/廉价劳动力需求到权利保障与救济的转变;注重从单纯城市化驱动到"四化同步驱动"转变。能力建设机制创新注重从强制能力、汲取能力到监管能力、吸纳能力转变。城镇化类型注重从行政化单一型到多元一体化转变,从而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但是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其自身制度和环境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县域治理目前存在机制体制弊端、经济发展滞后、治理能力弱化等问题,对此,吉林省县域治理应从政策支持、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统一规划布局,完善县域治理模式、协调县域治理关系、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使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速度与建成质量均衡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县域为切入点,全面解决吉林省县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对推进海西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福州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必须进一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走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改革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主要方面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做一点探讨。一是以实现城市组群发展为目标,加快构建“大太原都市圈”;二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四是以改革和发展教育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与科技素质;五是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龙头,带动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兵团“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兵团特殊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为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指明了路径和方法,本文以农八师石河子为例,就如何处理好“三化”关系,特别是今后五年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现代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8)
<正>近年来,科左后旗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作为扩大内需、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城关镇建设为龙头,以重点镇建设为节点,以示范镇村建设为纽带,狠抓"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打响城镇化建设攻坚战。加快推动产城融合,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17):5-5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县和重点镇是集聚人口和优化城镇结构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害所在,特别在县一级基础薄弱、需求巨大。政府要加大投入,更要通过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加快建设,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让我国城镇化呈现出"半城镇化"、"伪城镇化"的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是土地制度改革滞后、户籍制度改革迟缓、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和房地产开发政策垄断造成的。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必须消除这种城镇化率的差异,从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度体制因素入手,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变革,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Z1):110-111
<正>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标志、动力和必由之路。如果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中国的小康,那么没有新型城镇化也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是相对于过去片面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而言的,是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内涵增长为重点、以适度聚集为原则,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加快发展,少走弯路,就必须吸取传统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中国的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新型城镇化理念的现实背景是,一方面,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要求至少包括六个方面:新型城镇化是"质量明显提高"的城镇化;是"四化"同步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城镇化;是"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是注重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城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地从哪里来的问题、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现代农业谁来搞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改革。  相似文献   

15.
吴国玖  于珺建  许一  刘栋  彭雷 《唯实》2020,(2):32-34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也是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各类开发区的统筹规划,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促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功能优势,把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机制体制突破性创新的先行区。"近年来,苏南县域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创新升级政务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园区新型管理体制,取得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2月,都匀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贵州省唯一获批的县级试点市。2015年11月,都匀市首次晋级"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榜单,是贵州省唯一入选城市,并获得"中国宜居城镇"称号。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都匀坚持城乡统筹,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探索构建城镇化相关体制机制,强化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助推城市转型升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必然选择,并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权制度、用地制度、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健全体制机制的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确立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明确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定位,  相似文献   

18.
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从当前国内外的有关探讨看,注重生态文明是研究的发展趋势;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来看,注重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从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前景看,注重生态文明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必须跳出传统城镇化的老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深入研究城乡发展一体化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路径。应当以完善城乡规划法制为先导,统筹基础设施法制为基础,健全公共服务法制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萍 《世纪桥》2013,(5):119-120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现阶段建设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实质内容,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创新之处,分析目前中国发展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调整和机遇,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