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从顶层设计角度讲,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具体路径的角度看,实现"中国梦"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军事等领域的改革,从而实现富民梦、强国梦、民族梦、强军梦、美丽中国梦、和谐世界梦。  相似文献   

2.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具体阐释为政治大国梦、经济强国梦、文化兴国梦、天下大同梦、美丽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是,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起中国千劲。中国梦的本质属性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与每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梦紧密相连,个人梦既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总体上依赖于中国梦。在中国梦的基础上,还应建构对世界梦的追求,并使之与中国梦共同促进、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始终明确"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中国梦"作为一个深刻政治理论的通俗表达,具有强大的精神价值。"中国梦"精神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力量的推动,这些力量主要包括道德力、领导力、精神创造力、自信力以及行动力,它们所形成的合力,助推"中国梦"精神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从本质属性上看,中国梦就是为人民造福的梦. 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诉求 习近平同志把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界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三个基本规定不是彼此分割而是内在统一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换句话说,无论是国家富强梦还是民族振兴梦,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梦.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中国梦,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孜孜不倦追求的一个远大目标,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中国精神是建设美丽中国,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强国之魂、兴国之魂。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中国梦、强军梦的引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防科技工作者正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奋进在民族复兴和强军富民的伟大征程上。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进一步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与中航工业南京机电联合举办"空中加油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活动。一、征文主题此次征文以歌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为主题,通过重大事件、历史回顾、经典瞬间、感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3日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规  相似文献   

9.
陈祖波 《学理论》2013,(22):28-29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核,就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中华文明曾经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依然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要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把握好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7,(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因此,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中国梦最关键的路径,也是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梦想的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实现中国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治理现代化是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幸福梦,文章分析了"中国梦"的幸福思想:满足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需要是追求幸福梦想的内在动力;主动创造是实现幸福梦想的前提;物质幸福梦与精神幸福梦的统一;个人幸福梦与民族幸福梦的统一;人的幸福梦与生态幸福梦的统一;国家幸福梦与世界幸福梦的统一。其幸福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的发展,对现阶段建设"幸福中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5.3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这一数据延续了近年来迅猛增长的势头。中国网络化进程的提高,以及网民代表性和活跃度的上升,已然使得互联网成为公众表达观点、参与社会事件的主要渠道。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大众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思想的文化源头。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深刻意蕴集中体现在:人民是中国梦的承载主体、追梦主体、理想主体、创造主体、受益主体。高扬中国梦的人民主体性需要路径的优化、制度的保障。焕发人民历史主动精神、弘扬人民改革创新精神、增强民族文化活力、建立公平公正制度、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4)
习近平提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理论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即基本内涵、现实行动和关键路径。要正确认识和实现"中国梦"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三种辩证关系: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和人民的梦辩证统一;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和现实行动的辩证统一;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的弘扬对提高我国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对民族精神进行了不断的探讨,本文对所涉及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内容、特征和培育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一些思考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的诉求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此,应当把握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以及必要条件即把理论指导和实干兴邦辩证统一起来,把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辩证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和人民主体辩证统一起来,把民族夙愿和个人诉求辩证统一起来,以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绵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了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体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价值,始终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人,普及率为55.8%,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个小时。其中,中国手机网民新增5734万人,规模达7.53亿人。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交锋与博弈的主战场,对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网络安全的新特点、新趋势,对网络安全观提出了一系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一直以来所作的贡献表示感谢,并且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创作,"响应党的号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作出更多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优秀作品。同时,他还针对文艺工作中的一些重点问题,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几点希望。本期"习近平用典"特摘编他讲话中的经典名句,与读者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