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4,(36)
随着科技的发展,话语呈现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社会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介绍了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由Kress&van Leeuwen建立的视觉语法,并以此对一则商业广告从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多模态分析,验证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1)
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听、说、读、写各课程中的灵活应用,本文重点研究该理论在高等院校双语课堂的应用与实践。在多模态的双语学习环境下,学生摆脱传统单一模态教学方式的束缚,进行开放性的、灵活自主的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双语教学的有效结合,本文旨在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推动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3.
MAP(Multimodal APPLE PIE,或称"多模态苹果派")是借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成果,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原则研发出的一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建构的原则模型。实证研究证明,在MAP教学设计原则指导下组织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学生对英语课的喜欢程度和接受度都有提升。  相似文献   

4.
张慧芳 《学理论》2012,(12):238-239
分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及该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现代心理语言学及多年旅游英语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从多元化语言输入信息、多元化语言输出环境及多元化考评标准模式等三方面构建多模态化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效率提供实践经验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交际多模态化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师认识到多模态的重要性,并将多模态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大学英语课堂不再局限于单一模态的语言教学,而是应用多种模态,包括音频、视频、PPT、互联网、模拟实验室等,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杨迪 《学理论》2012,(15):207-208
随着人类的交际活动从口述、读写时代进入超文本时代,多模态话语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以多模态视角出发审视语言媒体系统和非语言媒体系统的各个角度,期待多模态化的教学及其研究会将教学法及教学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妙晴 《学理论》2009,(14):204-205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通过回顾其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史,重点解释了多模态话语与社会符号学的关系,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刘海丹 《学理论》2013,(24):311-312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等问题。从多模态理论出发,分析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多模态教学的可行性,重点探讨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模态来调整学生情绪、进行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等。  相似文献   

9.
谢群  袁靖 《学理论》2013,(10):155-156
《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政府部署工作、总结成果的重要公文,具有明显的体裁特征,是政治语篇的重要代表。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着手,批判借鉴体裁分析的观点与模式,探究《报告》的语言选择特点以及结构特征,以期揭示政治语篇的体裁框架,为政治语体写作与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36)
多模态的构建有很多种途径,教师可以应用PPT多模态教学软件、选用新闻听力材料、利用影视资源,甚至将音乐介入到课堂当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及多模态交际能力。但教师在选择时也要视文化与主题的内容而定,不可以过多,也不可以过少。要秉着适量的原则、实用的目的进行合理安排,才能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会地道的英语语言及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1.
黄赤强  刘斌贤 《学理论》2010,(15):236-237
现代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正由从词到句的操练教学逐步转向新的模式——语篇教学。根据阅读整体教学理论,结合阅读教学模式,针对目前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基于语篇分析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旨在倡导基于语篇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篇意识,以期他们实现对阅读材料有整体和立体化理解。  相似文献   

12.
杜亚冰  张文瑜 《学理论》2010,(18):186-187
许多语言学家已经对语言中态度意义的表达作了大量的研究。评价理论的出现使得对语篇态度意义的分析有了系统的理论根据,对小说《苔丝》高潮部分从评价理论视角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其态度系统可以揭示小说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说明态度系统在分析小说人物性格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今后外国文学的学习和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姜晓光 《学理论》2010,(6):188-189
互文性自提出以来在文学批评、翻译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后被引入到语篇语言学中,越来越多地用于语篇分析理论及实用性语篇的研究上。本文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英语阅读语篇中互文性表现形式以及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9)
语篇语言学与篇章语言学的成果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的各个层面,验证了语篇策略在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以语篇语言观、语篇语义学、篇章语言学和图式理论等理论为指导构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重视从语言整体上分析和学习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深化语篇理解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而推进了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崔燕 《学理论》2012,(11):158-159
深度的高端访谈是一场智力角逐,也是语言的激烈交锋,是通过被采访者与记者的话轮转换而实现的。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Grice的会话合作理论,来分析此类访谈其独特的会话特点、宏观的语篇结构以及政治人物鲜明的语用策略,以此来提高记者对其语篇结构深层次的把握以及对被访者语言的敏感性,从而来提高记者深度提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6)
将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很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将英语由枯燥变为活跃,将课堂由沉闷变为愉快,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只要教师恰当应用,就可以做到有百利而无一害,提高了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及听说交际能力。在多模态社会交往符号构建中,英语教学逐渐实现了一体的多维外语互动课堂,展开多模态多翼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应把多模态作为英语教学法的新研究领域,充分重视多模态教学模式对英语互动能力培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29)
语篇是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对白作为重要的一种语篇形式,有其自身的要求和特色,也有其目的性。引用一段热播剧《心术》中的台词,用语篇分析的一些基本理论来试图分析这段对白是如何层层推进并取得最终的结果的。  相似文献   

18.
莫海萍 《学理论》2014,(2):224-225
把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应用到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是英语教学的创新举措,它能增强学生的语篇意识,培养学生的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亓光 《政治学研究》2020,(1):77-86,M0005
当前,政治话语问题不断显现,政治学研究应该高度关注政治话语分析。随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形势向碎片化、复杂化、隐性化发展,不仅应该注重分析工具的选择与运用,而且应该认真思考政治话语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弄清它的思想渊源、核心对象、基本属性及其分析路径等基本维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观察,政治话语分析是以批判性话语分析为基础,兼顾社会语言学与实践语用学的两个支撑理论,三者之间理论范式和分析模型是相互统一的,共同构成了理解政治话语分析的前提学说。作为政治话语分析的核心对象,其问题域是以不确定性为基础的政治概念的本质存疑性,不确定性的合理性构成了政治话语分析问题域的基本要素,其决定了政治话语分析基本属性及其分析路径的形成。作为一种实践性诠释,政治话语分析指向话语主体运用本质存疑概念而构建的政治话语,其既兼顾分析性的话语阐释又要体现评价性的意义批判。在多元化的政治生活世界及其政治话语关系中,基于不同的话语环境而形成的内在要素排列组合选择构成了政治话语分析的分析路径,而政治性分析路径、类型化分析路径以及论证性分析路径已经成为具体分析情境下被广泛利用的基本典范。  相似文献   

20.
谢菲 《学理论》2013,(17):209-210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元功能理论出发,探究机器翻译的缺陷,可以看出翻译一般寻求的原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语篇是个意义的单位,是一定的情景语境中起作用的单位。因此翻译的对等单位应该建立在语篇上,即翻译应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一个整体情景语境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即使在机译日益普遍的今天,机器翻译很难做到从语篇角度把握原文。这也要求我们在做翻译实践时应该从总体上把握原文,从而在两种语言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三个层面上实现真正的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