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学理论》2013,(36)
将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具有很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将英语由枯燥变为活跃,将课堂由沉闷变为愉快,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只要教师恰当应用,就可以做到有百利而无一害,提高了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及听说交际能力。在多模态社会交往符号构建中,英语教学逐渐实现了一体的多维外语互动课堂,展开多模态多翼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应把多模态作为英语教学法的新研究领域,充分重视多模态教学模式对英语互动能力培养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化、交际多模态化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师认识到多模态的重要性,并将多模态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大学英语课堂不再局限于单一模态的语言教学,而是应用多种模态,包括音频、视频、PPT、互联网、模拟实验室等,给予学生多样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多模态PPT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晶 《学理论》2013,(18):272-273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学方法的采用。适当加入音频、视频,启发提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又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就应该认真思考,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可以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制作出PPT课件,让学生体会到更直观的教学。PPT课件可以将文字、图形、简易动画、图像等信息融为一体,连贯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教师可以配以音乐、声音,渲染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4.
MAP(Multimodal APPLE PIE,或称"多模态苹果派")是借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成果,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原则研发出的一个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建构的原则模型。实证研究证明,在MAP教学设计原则指导下组织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能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学生对英语课的喜欢程度和接受度都有提升。  相似文献   

5.
刘海丹 《学理论》2013,(24):311-312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等问题。从多模态理论出发,分析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多模态教学的可行性,重点探讨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模态来调整学生情绪、进行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等。  相似文献   

6.
杨迪 《学理论》2012,(15):207-208
随着人类的交际活动从口述、读写时代进入超文本时代,多模态话语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以多模态视角出发审视语言媒体系统和非语言媒体系统的各个角度,期待多模态化的教学及其研究会将教学法及教学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杨迪 《学理论》2012,(21):235-236
建构主义提出了情景教学理论,计算机PPT辅助教学是以丰富的社会符号资源形式参与意义建构的认知元素,多模态化PPT演示作为富有现代特色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多模态化课件是我国外语界专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创立的全新教学理念。通过调动学习者不同感官协同合作来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解决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高投入低效率等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6)
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英语专业大一与大二学生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焦虑原因与应对策略进行调研。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对专四听力考试焦虑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看法一致,但对焦虑产生原因的排序不同,对焦虑应对策略的需求度有同有异。对研究结果的讨论表明,为降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焦虑产生的负面影响,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同时,外语教师要加强专业辅导、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1)
根据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听、说、读、写各课程中的灵活应用,本文重点研究该理论在高等院校双语课堂的应用与实践。在多模态的双语学习环境下,学生摆脱传统单一模态教学方式的束缚,进行开放性的、灵活自主的外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多模态话语理论和双语教学的有效结合,本文旨在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推动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0.
耿娟娟 《学理论》2009,(9):176-177
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目前学习者的英语现状的角度,论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同时也要处理好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6)
随着科技的发展,话语呈现多模态化,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为由多种社会符号构成的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介绍了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由Kress&van Leeuwen建立的视觉语法,并以此对一则商业广告从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多模态分析,验证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程云 《学理论》2013,(18):276-277
高校英语教师应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多种模态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从主客观角度两方面入手,构建大学英语的多模态教学模式。指导学生收看、收听英语音频和视频,浏览外文网站,查阅语言资料。组织各种语言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演讲比赛。收集具有外国文化特色、历史、风土人情的图片,通过播放电影、幻灯、录像等手段利用多种模式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36)
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顺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探讨了多媒体、多模态环境下高校英语课堂动态教学的新模式,旨在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在英语课堂上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海峰 《学理论》2012,(35):223-224
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挑战和问题,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我们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文化知识的认知和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开设文化课程,普遍提高文化素养能力,对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有些不切合实际。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一些文化知识是一条可操作的、切合实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慧芳 《学理论》2012,(12):238-239
分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及该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现代心理语言学及多年旅游英语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从多元化语言输入信息、多元化语言输出环境及多元化考评标准模式等三方面构建多模态化的旅游英语教学模式,为进一步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效率提供实践经验和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2)
通过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和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对一篇《华盛顿邮报》(网络版)新闻报道的语境,做不同角度的分析,然后将Matin的评价理论作为具体分析工具对词汇进行系统的评价分析。最后根据积极话语分析多模态的特点,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为依托,重点解读新闻语篇的图文搭配和互动意义。从而让读者更加高效,深刻的理解新闻语篇,最终达到提高和指导学生评价性阅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袁娟 《各界》2008,17(7)
现今很多技术学校都存在文化课程不被重视的问题,形成了学生技术好,但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弱的现象.学生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可人文素养的缺少,可能使其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受到限制.学生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这也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断在语文课中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8.
吴伟 《各界》2009,18(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捷克著名大教育家跨米纽斯说过:"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取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教学来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9.
姚小鸽 《学理论》2013,(11):257-258,283
课堂提问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等待时间。等待时间的合理运用是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恰当运用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等待时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水平,促进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加强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0.
李妙晴 《学理论》2009,(14):204-205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新热点之一。通过回顾其在国外和国内的发展历史,重点解释了多模态话语与社会符号学的关系,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