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通过对殷周时代关于"孝"的基本思想的创造性改造,逐步形成了以养亲、敬亲为基本内涵的儒家孝道.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倡导和弘扬儒家敬养之孝,对于提高人类道德境界、协调代际关系、建立人际和谐具有普遍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
彭青霞  唐伟 《学理论》2010,(7):53-55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情怀、取物有时有节的生态伦理实践精神以及制用天命的生态保护原则,在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中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深入挖掘和梳理阐释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自觉意识、构建节约型社会及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国良 《学理论》2012,(3):54-56
中国传统伦理是以儒、道、佛的核心精神为基因的伦理思想,其中儒家的仁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基因。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以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以及保障自由和维护平等为核心精神的。在中国传统伦理的遗存中,对宪法精神内涵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限制性影响。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宪法精神的碰撞,影响了我们对宪法中自由平等权利内容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高琛 《学理论》2014,(6):146-147,166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儒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内核和首要精神,被儒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推崇并遵奉为最基本的道德伦理与做人原则。传统的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孝的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则更是植根于儒家孝文化之上的社会。为了更好地把握儒家孝文化研究的脉络及如何实现儒家孝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价值,将从研究时点、研究主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儒家孝文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石登计 《学理论》2012,(12):10-1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伦理思想家,他的家庭伦理思想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特别是以"孝"、"敬"、"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伦理思想体系。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对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家庭伦理教育的推进、学校德育的开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0,(3)
新时代中国正在进行全方位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面临极大的挑战。生态伦理学是讲述人和生态的哲学。新时代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就要有新的生态理论体系。我国古代生态伦理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但各学派的侧重点不同,比如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以仁爱为主的人与自然关系;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突出人是自然的一员并与世间万物有平等关系等。我国古代各学派伦理思想对当代生态建设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五四时期,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传统伦理思想的批判就集中在孝道上,他们揭露了封建孝道的危害及虚伪性,并对建立新型的家庭伦理关系提出了新见解.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估五四时期思想家们对传统孝道之批判,把握其中得失,为建设健康人道的新型家庭伦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伦理道德经济;它不仅包含一般市场经济伦理精神,还蕴涵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承诺和道德理想;以最终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过程中需要汲取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可以说,儒家经济伦理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5)
"孝"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道德伦理规范,是中国伦理的基础。孝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集中展现了仁爱、责任、礼敬、勤劳、奉献等等核心的伦理规范和道德精神,几千年来,为家庭和谐的维系、政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我国的农村社会的结构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此相应,现代农民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孝"观念日益淡薄,孝文化日益受到批判,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过程中,重新认识传统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整体生态观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认识为基础,要求在实践中改造自然并"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解";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以"天人合一"的整体宇宙观为基础,以"制天命而用之"的实践态度追求"乐山乐水"的美学境界。这两种理论形态都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将二者相结合能够完善我国生态伦理制度的建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腊文明从发展的高峰转趋衰落的时代,独特的时代背景和他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密切联系赋予了其著作深厚的军事伦理底蕴。其中,以荣誉、勇敢、价值等范畴为主要内容,对它们进行探析不但有利于丰富当下军事伦理思想体系,还有助于对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完整理解,对当前加强我军思想道德建设也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7,(11)
儒家伦理学中关于"仁"的概念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又一贯是学界所关注的传统论题。有学者认为,儒家伦理的"仁"伦理和关怀伦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通约性,即这两种理论被认为能够出现兼容的可能。然而,儒家伦理并不仅仅囿于关怀的层面,它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礼"作为秩序约束效用的需要。因而,重新厘清儒家伦理学说中"仁"与"礼"的关系,明确儒家伦理的核心内容,认识儒家伦理和关怀伦理的本质区别,还原儒家伦理中"仁"的本来面貌,对于我们继承与发扬儒家传统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舜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框架,经儒家的传承,影响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曾国藩,清末理学大师,深谙传统文化。事实上,舜文化中的家庭伦理、立德诚信、政治伦理无不在他一生的为人处事上得已体现。可以说,曾国藩的伦理思想是舜文化在他身上的投影。  相似文献   

14.
罗晓 《学理论》2009,(24):129-130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希腊文明从发展的高峰转趋衰落的时代,独特的时代背景和他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密切联系赋予了其著作深厚的军事伦理底蕴。其中,以荣誉、勇敢、价值等范畴为主要内容,对它们进行探析不但有利于丰富当下军事伦理思想体系,还有助于对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完整理解,对当前加强我军思想道德建设也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权力伦理就是以合理性为尺度对权力的使用和运行进行反思、批判、规范和引导,使权力有利于人类的普遍幸福,防止它给人类带来痛苦和不幸.关切、弘扬与实践权力伦理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优良品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手中权力的目标指向、道德规范、价值尺度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与高屋建瓴的概括,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权力伦理思想.胡锦涛权力伦理思想体现在他本人的讲话、文章以及十六大以来党的重要决策文件和部署中,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力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升华,具有极强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布坎南的立宪伦理思想在其整个宪法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主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布坎南立宪伦理思想中蕴含的道德价值取向进行初步叙述和剖析,论述逻辑是:宪法确立的伦理基础是一致同意规则,一致同意规则的伦理意蕴是道德的前瞻性和道德的约束性;宪法的伦理内核是个人主义与道德共同体;宪法的伦理维护是程序公正与程序公正约束;最后对布坎南的立宪伦理思想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家国关系是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轴心时代,亚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家国观,并对后世的政治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力辩国与家的差异,并在家国殊途的基本预设下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政体理论;与之相反,先秦儒家在家国同构的基本预设下以君主制为唯一的政体选项。在家国殊途的前提下,亚里士多德没有将家庭伦理转化为政治伦理,而是以朋友之间完善的友爱作为原型来思考公民间的关系;在家国同构的前提下,儒家将家庭伦理中的孝扩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将忠孝作为君臣间的规范。只有合理地对家在政治中的作用予以定位,才能更好地推动政治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让家与国各归其位、各安其位,避免家国同构、以家拟国思维可能导致的流弊;另一方面,要在政治中为家留出适当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2)
儒家伦理思想是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培养现代公民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儒家伦理思想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立足儒家伦理学视角从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育理论三个层面探讨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策略,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为现代化公民。  相似文献   

19.
尹相鸽 《学理论》2011,(27):86-87
礼乐文化是儒家伦理教育的艺术化,《乐记》中阐述的乐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所谈的并不是纯粹的艺术问题,而是倾向于伦理修养与政治教化问题,人们可以借着乐调节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以美的旋律渲染氛围,传达情志,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通过美感教育,引导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深入挖掘乐论的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提升个人修养,增强幸福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素有"党内理论家"之称。延安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党建目标,他对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探索,其中有关政党伦理建设的思想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本文着重从政党价值伦理、政党制度伦理和政党主体伦理三个方面梳理论析了刘少奇延安时期政党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领会刘少奇政党伦理思想,对于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