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元明清文学中女性的觉醒是普遍而深刻的.在这一漫长历程中,戏曲作品人物崔莺莺、杜丽娘、李香君三位女性爱情观的变化体现了女性觉醒的三个阶段,从她们各自阶段的个性意识出发,勾勒出女性觉醒的总体轮廓是递进发展,并逐步实现了女性的主体价值.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2.
婚恋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在当前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背景下,农村年轻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生活的态度也产生了一些积极进步的变化,对婚姻期望值较高,但农村落后的性别文化和经济困难的现实使她们的婚恋观充满了矛盾。她们困守家庭,很难充分发挥个人力量,造成农村女性人力资源浪费,更不利于培育积极健康的乡风民俗等。面对农村妇女婚恋观的理想与现实碰撞产生的问题,文章从顶层设计、文化培育、教育奠基、产业强骨、联网互助、法规护航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差距、提高女性地位、激发女性建设力量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3.
曾雪阳 《学理论》2013,(22):106-10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母系氏族社会的瓦解,父权的确立,女性逐渐从生活主体退变为以一种奴化的形式生存。人类社会的进步又动摇了女性的男权崇拜与妄自菲薄。在历经漫长的被奴役与损害的平静之后,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家庭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她们重新审视自我并且寻求超越的愿望日益强烈。现实状况的矛盾日益尖锐,改变两性关系秩序的要求愈加迫切。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忽略的关键一环就是女性自身素质与社会地位的提升,最终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共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丁玲和简·奥斯丁是中国和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突破了各自国度已往从男性视角叙写女性生活、命运的传统,从女性视角用女性独特笔法塑造了一系列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尽管都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为其主要性格特点,但在反叛的强度和方式等方面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两位女作家本身女性意识差异的投影,其深层原因在于作家所处的社会及家庭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1)
随着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确定与上升,职业女性扮演了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来自工作和家庭压力也更大,不仅危害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她们的幸福感。瑜伽锻炼注重健全的精神以及健全的身体,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能更好地促进女性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女性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在东亚特有的文化背景下,特别在韩国这样的父权制国家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下,生活范围受道德限制。随着女权主义的逐渐深入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作为韩剧编剧骨干的女性,作为独立的意识主体,通过剧本的创作,来表达她们内心对传统的反叛。在浪漫爱情剧中,这样的反叛着重被体现在传统灰姑娘型的女性角色当中。这样被变异了的灰姑娘便成为了现当代男权社会中女性大众的情感寄托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男性与女性的关系问题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长久以来男女两性的地位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之中,男权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要求得到各种权利的呼声渐高,对男女两性之间应该是何种状态也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古代社会两性关系、近代兴起的女权主义和当代女性的价值观进行分析,提出了两性之间的应然状态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务劳动是青年女性与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的主要责任之一。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传统的家务分工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本文从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青年女性对家务劳动分工的知觉、家务劳动分工的解释因素和青年女性性别意识四个方面分析与家务劳动分工相关的问题,以及与社会文明进步相协调的青年女性性别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1)
近几年,女性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国内对于女性地位的研究,已经由以前的争取男女平等发展到关注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研究回族知识女性的成长经历,体现她们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角色的定位。回族知识女性要想全面发展,需要她们自身继续加强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同时也塑造着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诸方面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大势相接的新人。人们的人文素质逐渐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公民权利和责任意识的觉醒、独立自主精神的增强及自我价值目标的日益彰明,而变化的实质,则是在市场经济的塑造下,人的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正是这样的主客观因素,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是在新的社会机制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但是,如果以为随着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学理论》2012,(5):43-44
1 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文学批判盛行,继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法学思想,即女权主义法学。这同时也意味着女性的意识开始觉醒,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地位和权益的保障。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探讨穆斯林的女性,以及目前穆斯林女性的进步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武晓伟 《学理论》2010,(4):57-58
我国的女性教育问题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过程。女性是社会主要的人力资源,对其进行教育从社会、个人、家庭经济牧益的角度来论证都是极其有益的。通过中国女性教育历程的整理研究,不仅可以看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更有利于中国女性教育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女性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肖跃玲 《学理论》2012,(20):171-172
女权主义批评是现代文学批评中的一种很重要的理论批评方式,给广大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以男性文化一统天下的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精神意识都受到巨大的束缚和摧残。部分不愿受压迫的女性开始觉醒,向这个男权社会提出了抗议。这种女性意识不仅在当时意义重大,为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打下了基础,而且对当下社会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女性女作家视野中的男性形象,有的表现为民主、平等、忠诚,有的表现为软弱、放纵,有的表现为情欲的觉醒。不管是哪一类男性形象,都寄托着女性创作主体的观察欲望和审美情感,表现了她们对男性所作的期待、希望、失望和批判。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说过:“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女性能否广泛而充分地参政议政,不仅是衡量其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参政议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女领导干部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登上政治舞台,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之中,她们以辉煌的业绩和深远的影响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妇女参政议政工作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广大妇女特别是女干部的政治作用还…  相似文献   

16.
在苏联,婚姻与家庭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经济、政治、法律、习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同特定社会相适应的家庭形式。相反,婚姻与家庭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结构和关系的变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苏联的家庭关系特别是青年家庭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女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特殊的女性群体,作为高学历的优秀知识女性,她们的婚恋心理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从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心理特点着手,分析了其婚恋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定位不明确、婚姻市场规律的影响、社会性别角色定位这三大原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未婚女研究生正常的婚恋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21,(9)
清末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具有爱国激情的先进四川女性满怀着高昂的革命热情投身于革命运动,直接参加到各种救亡图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她们组织参与的四川女子保路同志会(爱国会)、组织倡导为革命募捐筹饷、与四川保路同志会(军)共同战斗等一系列革命活动,不仅是四川辛亥革命时期一支不可忽视的革命力量,而且彰显了四川女性国民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四川地区的妇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9.
陈晶 《学理论》2015,(5):123-124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尼吉亚·伍尔夫的大多数作品都着重于从女性视角出发,剖析女性的意识,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父权制在婚姻上对女性意识的压制及女性在生活上对父权制的反抗,旨在揭示20世纪父权制下英国妇女的生活,特别是她们的女性意识从受压迫到奋起反抗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民社会和性别意识的发展,女性参与社区治理的价值体系也在逐步形成,并对社会、社区和家庭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女性NPO的社区参与有其特殊的运作机制,在自我意识与能力、资源支撑、制度保障、社区认同等层面,影响着社区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女性NPO参与社区的组织化意识和能力是实现女性价值的前提,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女性NPO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和建议在于:完善政策与法律支撑体系;有序与渐进——女性NPO参与社区的实现路径;互动与合作——女性NPO获取社区认同的策略;充分发掘女性NPO的精英潜力;以组织绩效作为对女性NPO提供支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