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邓小平根基于和平、立足于大局、着眼于互利,提出了处理中国周边争端问题战略性思维的战略构想,其中"主权属我"是根本前提,"和平协商,合理解决"是第一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第二原则。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领土领海争端,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中国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领海争端中,和平协商是重要方式,合作共赢是重要理念,"不惹事,不怕事"是重要原则。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周边有些国家以"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将中国视为发展威胁,使我国的周边关系中出现了个别国家阻挠"和平协商"、排斥中国"共同开发"、扩大和强化非法占有有争议领土控制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仍然要坚持以邓小平处理周边争端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坚持"主权属我",强化主权行为;推进和平协商,治理合理解决;尽量以"共同开发"推动"搁置争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34)
当前中国面临诸多国际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面对国际上的各种挑战时,中国需切实加强国家综合国力、促进内部政治的协调与平衡、解决实际问题与经营周边地区的平衡、加快我国国防现代化步伐、加强海上力量和海洋文化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我国应在面对当前国际挑战的新形势下进行一系列战略思考,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中国需分散各方压力、从具体国情出发,担当相应国际责任,适当调整发展步伐,理性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却并非是一个海洋强国,我国面临的海洋形势并不容乐观。近代的一些丧权辱国条约造成的"海上败局"和一直以来缺乏统一明晰的国家海洋战略,致使我们海洋的权益维护以及海洋开发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1]1。比如国家统一大业尚未实现、岛屿争端久拖不决、海洋划界问题陷入困境、海洋资源遭受掠夺性开发、海上军事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我国海上如此众多的挑战和威胁对我们的海洋战略和海洋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如此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要实现海洋强国,必须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岸警卫法律制度,这也是本文的初衷和根本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8)
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南海声索国与域外大国的战略互动——南海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中充当急先锋的角色,多方设法拉东盟和各大国为其非法占有南海权益背书;而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大国竞相介入南海问题,既出于本国战略需求考虑,也迎合了南海周边国家对华平衡意图。因此,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单从争端本身出发,而要充分考虑其复杂性,既要积极维护我国的海洋安全和主权,又要顾及和谐周边的战略大局。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6)
海权之争在世界历史和大国地缘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陆海兼备的中国,海权发展却相对缺失,其中美国的不断介入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经常利用与中国有领海争端的周边国家制约中国海权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便时常插手,成为推进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筹码,为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增添了不稳定的变数。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谨慎处理海权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6.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贸易争端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困扰。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因其优越性对中国来说是可以利用的机遇。中国既要积极利用这些机遇,同时也要准备迎接世贸组织新的争端解决机制带来的挑战,学会把挑战化为机遇。  相似文献   

7.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南海的海洋权益争端,在新形势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需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加以认识,并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经略海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新时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形势和安全形势都面临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在海洋开发和海洋资源利用需求空前增大的同时,海洋权益争端也愈益突出,经略海洋的全局谋划显得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娜 《理论视野》2011,(9):60-62
南海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由于美国不断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公开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使南海问题超越了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双边争端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具有了中美海权和地区主导权之争的色彩。对待卷入南海争端的周边国家,中国要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继续奉行和平、友好、合作的政策,坚持通过友好协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在争端解决前,有关各方应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努力寻求相互信任,探讨开展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海洋意识淡薄,对海洋问题长期缺乏应有的重视,加之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海上形势日趋严峻、复杂,其中尤以我国与周边海上邻国的权益争端为甚。近年来,我国面临着政府声明不奏效、外交谈判谈不拢、军事打击打不得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0.
日本自进入21世纪以来,加强了国内的海洋立法,尤其是在海洋政策、海洋安全、海洋国土以及海洋资源方面的立法,以实施新的海洋战略。新的海洋立法为其在解决中日间有关钓鱼岛之争和东海划界产生有利影响的同时,对发展我国海洋战略空间、维护海上通道安全以及和平解决海洋争端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
文攻武备是在世纪之交针对日趋猖獗的台独行径和日益复杂的台海局势提出的军事斗争准备总方略。新形势下必须全面理解该方略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及内在关系;必须深刻认识该方略在解决海洋主权争端问题上的现实紧迫性及其指导意义;必须注重开展这一方略在解决海洋主权争端问题上的运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卢芳华 《学理论》2013,(14):98-99
国际海洋法法庭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设的常设司法机构,受理有关解释或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的争端,以及授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他协定特别规定的所有事项。和其他主要国际司法机构一样,国际海洋法法庭的管辖权可分为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2011年,我国在国际海洋法法庭的首例咨询案——"担保国责任与义务"案中提交了书面意见,对我国而言,本案是继"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案"后我国第二次参与国际司法机构咨询程序,展示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司法活动的国际形象,面对日趋复杂的海洋争端,深入研究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咨询管辖权对于我海洋争议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世强 《理论视野》2013,(10):71-75
自2012年以来,中日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引发的外交争端持续发酵,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和亚太地区稳定的重要事件。从宏观的战略视野来看,地缘现实的复杂性、现代化的关键期、发展的前起未起阶段在总体上规定了中国在外交博弈中的基本立场和政策选择,我们需要将具体的岛屿主权争端放到国际政治变局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树立国际国内互动的大局观,塑造陆海并重的战略观,坚持自信平和的国家观以及培育理性开放的国际观,进而为国家的外交工作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国内支持。  相似文献   

14.
肖昱 《学理论》2012,(23):19-20
南海因其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具有的战略和经济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南海诸岛以及海域逐步受到周边区域内外诸国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被邻国抢占瓜分,造成南海局势混乱,周边各国因此产生了南海问题,其中尤以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南海争端为重.中国应对南海争端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坚持和平共处原则;明确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和平崛起始自周边,中国的安全稳定也始自周边。近年来,中国的"周边安全困境"与"周边外交"已成为对外关系的重要基本考量和风险变量因素。新兴大国崛起导致东亚地区秩序调整与国际格局转型,使中国周边领土纠纷和海洋权益争端及地区安全稳定问题日趋凸显,造成中国崛起的周边安全困境。中国能否营造一个和平、和睦、合作发展的周边关系及周边稳定环境,中国新一届政府从多层次、立体化、跨时空的视角对中国周边局势做出了基本战略判断,把中国的周边外交新理念浓缩为"亲、诚、惠、容"四字箴言,提出建设"一带一路"中国周边经济合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中国能够以最大程度的和平的办法解决了争端,冲出美国、日本等国联手打造的重重围堵,胜利走向大洋,那么中国就创造了海上和平崛起的历史,这无疑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中国从海上崛起,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制度、产业、贸易、海洋意识、教育、科技诸多方面,又是国内外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受海洋治理的国际竞争、外部势力对中国海上发展的破坏与阻拦、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和左右。挑战多维,困难多维,导致出现波动的因素和环节也多,出现反复和起伏的可能性大,所以,不能期待一蹴而就,而是要有长期的打算。  相似文献   

17.
5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北大建校110周年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美国南中国海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改过去所持的中立立场,开始积极介入南中海问题,以从政治、军事上遏制中国,并趁机掠夺南中国海的石油资源。美国对南中海问题的介入,无疑会增大争端解决的难度,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于恶化并改变亚太地区原有的战略均势。  相似文献   

19.
就中国目前的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争端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复杂的历史变迁、激烈的资源争夺、海上航路的维护、长期无法落实治权等原因,造成南海争端冲突不断,矛盾逐渐升级,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南海争端的问题属性来看,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问题,是一个结构化的复杂问题,是一个重要而紧急的战略问题.从我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格局来看,我国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海洋边界争端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我国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处理我国周边海洋争端,从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需要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战略立场;从现实的、和平的要求看,需要采取沉稳睿智、灵活务实的战略举措;从未来的、安全的形势看,需要做好积极防御、有效反击的战略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