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集体林权改革不只是林业的事,也不只是农村的事,它是事关继续解放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大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份作为指导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把这项与13亿国人息息相关的改革定性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之所以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  相似文献   

2.
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因而没有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不完善不彻底的农村改革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意义。《瞭 望新闻周刊》近日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上采访中发现,部分专家学者、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及各省市区林业工作者,不约而同将集体林权改革与二十几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是继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的拓展与延伸-近年来引起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界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但是目前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资源评估制度研究不够深入,或者说没有根据集体林的特殊性进行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现状为出发点,根据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和查询的二手资料相结合,提出了完善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三大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地流转是当前集体林的主要经营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结合存在的问题谈强化林地流转.已经承包到户的山林,农民依法享有经营自主权和处置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采取强迫、欺诈等不正当手段迫使农民流转林权,更不得迫使农民低价流转山林,确需流转的,其流转方式、条件、期限等由流转双方依法协商确定,任何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相似文献   

5.
名词解释     
《学理论》2009,(1):76-7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地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我国现有集体林地1.7亿公顷。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出台之后,福建、江西、辽宁、浙江四省率先推进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村民对集体林地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拥有感.如何提高保护区内集体林的管护能力,帮助社区发展林下经济和替代生计,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新课题.以皇冠山自然保护区为例.介绍了河西堡村探讨集体林管理的模式.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村庄政治经济生态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诸如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农村林业生态建设环境得以改善。同时,林改后农村基层治理也面临了一些新问题:资本上山后引起的林权集中与纠纷、群体性决策失误和农村基层组织面临运转困难等。为此,可以通过推进能人治理与村庄优质社群的并重,构建村庄事务的多中心治理与合作机制等方式,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村级层面有效实施,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三者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背景下,改革正在酝酿新的突破方向,也将进入新境界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此前,曾深人调研集体林权制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真正建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应当从制度基础改革入手在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制度基础上,不可能创新一项真正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道理很简单,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完全以  相似文献   

10.
黄晟婕 《学理论》2010,(10):48-49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创新之举,它既是对产权的分离,也是对政府工作职能的调整。国家把伊春作为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现有问题,研究政府在国有林区林权改革中的重要职能和作用,从思想认识、组织管理、资金投入、依法治林等方面提出规范与协调政府行为的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快国有林区的相关改革,促进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亮 《瞭望》2007,(19)
江西武宁县长水村林农余锦兵前不久在回答温家宝总理的提问时,用9个字形象地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了概括:“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温总理则指出,林权制度改革体现了《物权法》的精神,林地的经营权和受益权50年不变、70年不变,就是长期不变,是受法律保护的。林权制度改革让林农吃了“定心丸”,这种“定心丸”不仅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发展变迁与其制度的逐渐完善是同步进行的。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功能异变主要体现在农民合法权益受损、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治理难度加大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范存在不足、土地流转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土地流转配套制度不完善。未来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功能目标,应突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功能、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生态安全的功能以及发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动乡村有效治理的功能。为此,应从完善以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范体系、建立以促进农业生态安全为切入点的农村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健全以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为落脚点的农村土地流转配套制度等方面探索符合我国未来发展需求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论中所体现出的基本原则及其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规则,对新时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此,对需要构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配套法律制度的内容和需要完善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有关方面评价,以永安为代表的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其产生的影响已超出林业范畴。  相似文献   

15.
刘兆勇  邓虹 《学理论》2012,(4):92-93
林权改革给森林资源保护法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林权改革对象不宜概括为森林资源,林权改革对象应当是森林资源组成部分的相关经济权利。森林资源保护的主体应由国家扩展至与林权承包有关的个人、集体和相关团体,客体应加入作为森林资源整体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应该分商品林和公益林两部分分别规定。森林资源保护与林权改革应相互支持,平行并进。  相似文献   

16.
苟颖萍  施乐 《理论导刊》2012,(2):63-64,6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土地流转下的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土地流转背景下农民养老难主要有农民养老失去了收入保障、参与养老保险积极性不高、政府措施不到位、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应从基于土地流转进行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筹集,政府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完善土地流转下我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性质上属于一种不动产的权利抵押,具有自身的明显特点,其与当前热点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在某种制度构造、法律效果上有着某些相似点,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目前《物权法》中只明确规定有限的土地抵押制度。因此,本文从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性质探讨入手,阐述当前法律严格限制的不合理性和在某些方面违反法律的基本原则。说明行为是对当前土地流转的方式做出积极探索和行为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土地私有制的改革方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农地永包制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推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地有序流转及规模经营,并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路径选择。为此,需要按照农地永包制的创设原则,采取渐进式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农地长包制;第二步,实现农地永包制,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在于改革当前农村土地制度,而土地流转是其改革的主要方向。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目前仍处于较低层次,存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流转收益低、流转过程不规范和土地流转期限短等问题。为此,要平稳、有序地推广土地流转,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吴燕 《学理论》2012,(15):79-80
导致我国林农收益权难以实现的原因,主要有林权界定不明确、林农缺乏对自有林业资产的支配权和处置权、国家对林业和林农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三方面的原因。为保障我国林农收益权的实现,有必要借鉴他国的相关经验,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前提下,进一步普及森林可持续利用理念,切实保障林农的经营权和处置权,加大政府对林业、林农的扶持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