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学"当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范围,但并非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都可以称之为"国学"。"国学"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担当意识,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因为国学的召唤力,每一次都产生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刻。"国学"不是恢复到过去的"道统",国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立国与人伦的道德、人文精神,帷有贯通中西,汇其精华,"立乎其大者",才能享此殊荣。但"国学"并不寻求霸主与意识形态的支配地位,"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国学与国学研究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问题。国学虽是近代产生的概念,但其内涵却可以涵盖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它主要属于价值层面,是"德性的学问"。国学研究才是近代学术发展的产物,它将国学视为研究对象,主要属于知识层面,是"文献的学问"。国学研究应该暂时搁置价值争端,提倡一种"学无中西"的跨文化理念与方法,以便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国学。  相似文献   

3.
"国学"是国家文化的渊源,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全民的"精神血脉"和"悟道之母"。传承先进国学思想与发展当代国学理念同样重要。而实践国学思想,有赖于全民的文化自觉。要使"国学之树"常青,需要把构建"当代国学思想体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深深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使之真正生化为"民魂国魄"。  相似文献   

4.
国学经典在传承中华文化、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伴随着"国学热"的再度兴起,大学语文中国学经典的教育不但没有加强,反而出现淡化与边缘化现象。因此,将国学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内容中,普及国学经典,能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境界水平、进而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素养,意义十分重大。回归国学经典是大学语文教改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5.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当代国学之建设自有当代中国民众的生命实践作为基础,但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意识异化原理作启发,兼引当代西方存在论革命之思想,才能一方面从根本上诊治中国传统文化之痼疾,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立心、立命。  相似文献   

6.
2"、独尊儒术"造成自然国学史的大断裂秦汉时期,自然国学与整个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遭受两次大的冲击:一是焚书坑儒,一是独尊儒术。对自然国学而言,从《汉书.艺文志》所保存的先秦诸家的著述看,独尊儒术所给予的冲击远甚于焚书坑儒。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学热"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与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的表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产物.但是,当前"国学热"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学热"的动因与它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对应的问题;"国学"研究方法和功能定位不客观的问题等等.只有发现并逐步消除这些倾向,才能把"国学"研究引向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8.
王敏 《学理论》2012,(2):173-174
自五四以来,国学历经波折,在国人日益强烈的文化认同需求下",国学热"兴起并逐渐大众化,但国学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从国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角度,剖析国学思想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意在真正发挥出国学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国学"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就存在很大差异。"国学"是一个集合性很强的概念,它应该是指中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所积累、积淀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在当前的"国学"文章和"国学"宣讲中,既有专指儒学或孔子的,也有  相似文献   

10.
国学何辜?说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也很难说完全与事实相符。保守,未必就是价值贬义,那些主张国学的人,也未必就抗拒民主科学;这正如声称民主科学未必就真的科学民主一样。五四时期的梅光迪、胡  相似文献   

11.
综观近代国学思想可以发现,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思想在近代哲学家中最为相似,而与同时代的哲学家渐行渐远。进而言之,两个人的国学思想之所以高度相似,源于对诸子百家的整合以及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宏观认定。这些通过康有为、谭嗣同的国学称谓最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且直接影响着两个人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和对国学的研究。康有为、谭嗣同都以孔教、孔学整合诸子百家并且以孔教、孔学称谓中国本土文化,这在某种程度上注定了两个人国学理念的契合度和相似性;反过来,相近的国学称谓以及国学理念不仅决定了康有为、谭嗣同对国学与西学关系的审视,而且框定了两个人国学研究的宗旨、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国学经典是指经过悠久历史洗礼而积淀下来的、具有永恒的价值、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且蕴含常理常道、能指导做人常则常行的大道;是国学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原创著作和文献典籍。着重探讨了国学经典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与路径,重点解决了国学经典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不仅界定了文化的内涵,考察了“文化的总量”,系统回答了文化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化,而且彰显文化的民族性,用文化将个人与群体、社会联为一体.梁启超对文化的界定和诠释紧扣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传”这个主题,既影响了他的国学理念,又与国学一起弘扬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对固有的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承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对体现民族之魂的基本载体——国学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忽略或偏激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漠视文化本根做法的后遗症将显得日益严重,这决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而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在今天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国学的价值,呼唤国学的回归,重建国学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8,(10)
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通识教育又称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与专业化教育相比具有不同的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理念从"全人"和"反对过度专业化"两个角度出发,强调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学生德智的全面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与通识教育理念存在着很大的契合度,加强国学经典研习逐渐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国学课程进入高校课堂的路径并不明晰,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余景波 《学理论》2013,(24):257-258
高职院校开展国学教育会有很多因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这些因素称之为有利因素,其主要包括学生对国学的"新鲜感"、教师参与国学教育、合理的安排和制度等;但是也有很多因素制约着国学教育的开展,它们主要包括国学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知识基础比较差和国学语言内容的"晦涩难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自然国学"是相对于"人文国学"而言的。"人文国学"包括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哲学、道德伦理、艺术、法律、政治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自然国学"则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和方法、中国科技哲学等内容以及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方法论等。"自然国学"与"人文国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曾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一些"国学"。在某种程度上,"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的"蒙学"。但在商业大潮面前,由于潜修"国学"就必须要有静心书斋与甘坐冷板凳的准备,因此,"国学"热一度降温。尽管当前"钟  相似文献   

19.
王纲  王晶 《学理论》2010,(7):78-79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国学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人格培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发挥国学在青少年人格培养中的作用,必须以目标的指向性精选典籍为内容,以途径的多元化营造教育环境,以实践的主体化构建内化平台,把握好传承文化与学习典籍、目标与切入点的统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0.
正4月15日,辽宁省社会各届人士50余人齐聚沈阳市慈恩寺,参加辽宁省儒释道文化研讨会。活动由沈阳市慈恩寺、辽宁省国学教育促进会主办。沈阳市慈恩寺住持盖忠法师首先致辞。盖忠法师讲到:"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引领,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扬,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沈阳市慈恩寺与辽宁省国学教育促进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于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洪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