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世永 《学理论》2014,(5):185-186
对皖北某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存在一些问题,如闲暇时间安排的计划性不强、闲暇活动的内容结构不尽合理、大学生对闲暇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大学生对闲暇活动的环境评价不佳等等。为此,提出高校应当从提高对闲暇教育的认识、完善闲暇课程建设和加强校园闲暇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闲暇教育。  相似文献   

2.
羊玥颖  冶丽君  谭永锋 《学理论》2012,(18):189-190
如今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学生如何合理安排闲暇时间是大学生"成人"过程的重要环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文化状况如何,以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休闲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通过对"闲暇时间管理"的诠释,分析高校大学生闲暇时间中休闲文化的现状,最终提出开展大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闲暇教育状况调查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掬婴  陈巍 《学理论》2011,(10):244-245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闲暇生活及闲暇教育现状的调查,探讨大学生的闲暇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视野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闲暇生活的状况、高校闲暇教育的缺失的现状,提出构建我国高校闲暇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当今,闲暇生活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为大学生自我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为大学生迷失自我、误入歧途埋下了隐患。试图阐述闲暇教育的理论渊源与现代内涵,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闲暇教育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5.
吴兵团  梁鹏 《学理论》2014,(5):278-279
闲暇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资源。高校实施闲暇德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实现高效培养目标和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开展丰富的闲暇德育活动,培养大学生闲暇生活技能,引导大学生理性经营闲暇生活,做闲暇生活的"富有者"。  相似文献   

6.
高校闲暇德育对大学生闲暇德性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闲暇德性是增进闲暇生活幸福的优秀品质。大学生闲暇德性培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闲暇资源意识淡漠,闲暇创造性缺失,闲暇生活质量欠佳。高校闲暇德育对大学生闲暇德性的建构的主要途径有:确立合理的闲暇价值目标引导闲暇;增强闲暇文化底蕴提升闲暇品质;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成就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休闲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加强网络休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进行休闲,把网络休闲过得充实、愉快和富有意义。网络休闲是一把"双刃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积极探索网络休闲教育的有效路径,解决大学生在网络休闲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使大学生能更为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闲暇时间,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成才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作学习之余,人们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闲暇教育属于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保证自己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对闲暇时间、闲暇教育有更深的理解。当前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网络化、个性化、商品化、娱乐化、庸俗化、低级化现象愈加明显,闲暇生活缺乏科学的引导机制。加强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教育引导,需要着力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完善大学生闲暇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表现了极高的认同感与参与热情,网络游戏业已成为部分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资料搜集、非结构武访谈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问卷,以了解大学生网络生活尤其是网络游戏的现状,并剖析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为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健康的网络生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领域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青年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利用者。随着大学生上网人数的急剧增加,网络文化对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恒泽  马雪玉 《学理论》2009,(4):169-170
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开放性,使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但是,迄今为止对芜杂的网络文化尚未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加以筛选过滤,因为缺少控制的有效手段和运行机制,也增加了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识难度,因此也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建新 《学理论》2009,(29):206-20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一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网络,从而产生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形成原因,进而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琴 《学理论》2013,(15):66-67
当今社会网络盛行,大学生的网络社交也日益频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着重探讨了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2)
网络环境的开放多元,网络传播的信息海量性和快速高效,极大地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难度,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上的信息多且复杂,很多大学生浏览的网络信息娱乐性、随意性较强,逐渐形成了不良的上网和生活习惯。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的倾向性,有利于提升网络育人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刘文丰 《学理论》2009,(15):266-267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领域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探索积极有效的指导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长效机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9)
人际关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发展,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各种媒体集中出现了多篇有关大学生宿舍恶性事件的报道和评论,这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广泛关注,也使得高校的宿舍文化建设和教育工作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人际关系视域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相关的三大问题,对学术界零散的研究现状做三个方面的述评:一是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二是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研究;三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沙靖宇 《学理论》2013,(9):68-69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感官享受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网络中的双重人格的倾向;价值观呈现多元取向;传统美德受到严重挑战。其原因在于:文化原因——网络生活缺少网络文化价值理性的关照;社会原因——法规不健全与监管制度缺失;高校原因——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缺位;个体原因——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9)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高校应对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有效措施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构建科学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推进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0)
21世纪以来,信息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网络把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连在一起,让世界各地的文化汇聚。而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之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引导大学生趋利避害,选择接受有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0.
闲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个体生命与生活世界的需求,加速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进程,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文章在论述闲暇及闲暇教育的内涵、闲暇教育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了闲暇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