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单位自首制度已成为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中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基于单位犯罪法典化和实现刑罚目的的要求,单位应能成为自首主体。单位自首有单位一般自首、单位准自首以及单位特别自首三种类型,其成立条件具有特殊性。由于单位自首与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自首是相对独立的,前者成立自首并不意味后者亦是自首,反之亦然。因此,对犯罪单位、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分别决定刑罚。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作为一项崭新的法律制度在1997年已经被全面地载入我国刑法当中,虽然关于单位犯罪的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下来,但是关于单位犯罪的自首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仍存在着很大争议。文章通过单位自首的实质条件以及形式条件这两方面对如何认定单位自首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能够对单位自首的刑事立法以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典对单位犯罪适用自首制度没有作出特别规定,导致实践中不同法院、不同法官基于自身对法律的理解而对同一案件作出了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判决,在对犯罪单位合法权益的保护上出现了差异。从刑法理论、法律制度和社会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考察,确立单位犯罪自首制度,既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内在精神。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单位犯罪主体的出现,使以自然人为中心的刑法理论开始了分化和嬗变。从单位自首的逻辑起点、单位自首制度的功利动因、单位自首法律的依据等角度探讨单位自首客观存在的根由,对单位自首成立之要件中的投案主体二元性及投案意志二元性及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等问题进行分析,单位犯罪自首与自然人犯罪自首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在今后的刑法修改时应对单位自首作出单独规定为宜。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刑法缺乏对单位犯罪自首问题的明确规定,而传统的自首制度又只能适用于自然人犯罪,这就造成了法律适用上的困惑。文章认为单位犯罪自首应成立,并对其认定条件、适用情形及例外情况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改后,明确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但刑罚制度却没有实现同步变迁,对单位犯罪能否适用自首没有明确规定。依法理,单位犯罪应有自首制度的适用,现行刑法规定阙如,构成法律漏洞。对此问题,应先通过法律解释的途径,再通过法律修改的途径予以解决。 一、问题之提出 自首是刑法中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正确适用量刑制度,对于鼓励和引导犯罪人自动投案,悔过自新,从而有效地实现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现行刑法第67条对自首制度作了集中规定,但依通说,该条仅适用于自然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于1997年修订后,明确规定了单位可以作为一类的犯罪主体。但我国对于单位犯罪,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其发展都不够成熟。因此刑法理论界对单位犯罪的诸多方面仍然存在分歧,司法实务中对于大量疑难案件的处理也有待商榷。在单位犯罪的内部结构中,单位自首的问题是较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犯罪后自首的相关问题,但是对于与自然人犯罪主体相对应的另一重要犯罪主体 --单位犯罪主体是否也能成立自首却没有明文规定.单位犯罪自首是在犯罪后基于单位意志而实施的忏悔行为.其自首行为应构成单位自首,在处罚上也应从宽,这也是贯彻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立法上完善单位犯罪的自首制度已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自首制度仅运用于自然人犯罪 ,随着我国单位犯罪制度的确立 ,自首制度适用于单位犯罪也有了现实的迫切性。鉴于我国目前单位犯罪发案率较高的情况 ,建立单位自首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并且日益严重的犯罪现象。建立科学、合理的单位犯罪自首制度有其可能性 ,符合我国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新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的主体地位,对于单位犯罪理论中的自首认定和处罚问题并没有具体涉及,单位犯罪后自首认定理论界尚存分歧,这就给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带来困难,需要对单位犯罪中的自首情形进行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明确单位犯罪自首与单位自首的理论区别,探讨单位自首后的处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存在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单位犯罪自首的主体包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以及经单位授权委托投案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位犯罪后,法定代表人及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和本人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认定单位自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和本人的犯罪事实的,单位是否成立自首不能一概而论。单位犯罪自首是否成立,应根据犯罪单位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其他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犯罪后的不同表现分别加以认定。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的非典型自首主要是指准自首和行贿犯罪中的特别自首。非典型自首与一般自首存在一定差异,属于立法中拟制。对准自首范围的把握,应从立法本意出发,缩限解释"强制措施"与"正在服刑"的含义。应合理解释准自首交代余罪的性质,同种数罪在技术操作上可纳入余罪范畴。行贿犯罪中的特别自首是自首的一种,应注意与立功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单位犯罪可以成立自首,这有利于实现刑罚公正,可以减少单位犯罪的社会危害后果。但单位犯罪成立自首需要符合特定的条件,即由相关人员以单位的名义、代表单位的意志主动投案,如实供违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的特殊性在于犯罪主体是单位。单位作为我国刑法的法律用语,与法人不同,单位是经法律确认的独立的社会系统。单位的社会学本质在于单位是与自然人并列的社会主体,其哲学本质在于单位是人格化的社会系统。在内部结构上,单位犯罪中相关自然人的行为在主体、行为和罪过等犯罪构成要件上均具有二重性,这是界定单位犯罪和对单位犯罪实施双罚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走私犯罪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一种严重犯罪,当前我国走私犯罪相当严重。司法实践中,单位走私犯罪涉及许多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关于单位走私犯罪与个人走私犯罪的界定、单位走私犯罪主体的定位等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刑法典确立的单位犯罪,大都在触犯刑律的同时又违反了行政法规范的规定,表现出明显的"双违性"特征。这一现象究竟是立法上的一种偶然,还是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本文通过引入行政犯罪的概念,从理论上探究了单位犯罪中行政违法的普遍性根源,充分阐述了单位犯罪中行、刑两种法律性质的交叉关系及其法律特征,旨在为法律实践中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落实单位犯罪的全部法律责任,以切实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单位犯罪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贿赂犯罪存在行贿与受贿的对向性,因此司法机关对贿赂犯罪自首的认定上比较混乱.这种混乱出现的原因在于法律对自首本身规定的复杂性,以及检察机关与法院对自首标准的把握尺度不同:检察机关对贿赂犯罪当事人从宽适用自首,法院在认定自首的条件上严于检察机关.应当通过完善立法,打破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至少使一方主动交代犯罪事实,从而寻找到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单位犯罪专题调查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江西省单位犯罪的现状和特点,阐明了单位犯罪的诱发因素及其活动规律。提出运用法律等手段,有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预防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20.
单位自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自首是单位在单位犯罪后,由能够代表单位意志的人基于单位的自首意志,以单位名义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的罪行.单位自首的构成要件应该包括单位自首的实施者能够代表单位自首的整体意志、以单位自首的名义、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四个构成要件.单位自首及单位内部自然人自首的认定可分为三种情形:单位成立自首,单位成员也成立自首;单位成立自首,单位成员不成立自首;单位不成立自首,单位内部人员成立自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