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主政治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党内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关键。要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程 ,必须首先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2.
歙惠 《求知》2002,(11):65-6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有制度和法制作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政治法治化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权力的根本途径,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必须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两大根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 ,客观上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 ,二者应该也必须协同发展 ,因为市场经济是推动政治现代化的最佳经济运行方式和强大动力 ;而发展民主政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 ,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属性和鲜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高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中国特色政治建设既要充分吸收借鉴一切民主思想、民主宪政体制中的有益经验,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渠道来解决,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与民主政治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体,现代社会政治稳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政治稳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民主政治又是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社会长治久安,必须把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统一起来,同步发展,防止二者相背离的倾向,特别是要抓好二者的结合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同时,要注重克服、化解影响和制约我国政治稳定,发展民主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必须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发展目标,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经验和客观规律,进而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民主观念淡薄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后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重要问题.这是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并且提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而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这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化应着重加强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对政治权力的有效监督以及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培育等领域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东方落后的小农自然经济曾经占居支配地位的国家中建设民主政治,犹如发展商品经济一样,有一个社会历史条件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充分发展,除了党过去在指导思想上有重大偏差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原来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先天不足”,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前,商品经济很不发展,缺乏民主政治传统: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很低,在这样的社会历史下建设民主政治,会遇到来自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巨大阻力。因此,在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创造社会主义民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经济条件形成政治民主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近代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血缘、门第、权利、地域、民族、宗教之间的差别,并推动了和这种经济平等相适应的政治平等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就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9)
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社会的协商民主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是结合我国的实际与国情而建立起来的,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契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需要多种因素共同支持。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要发扬与之相对应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公民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1.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research so far has focused primarily on the direction of attitudes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sters. The pre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among these age groups have been neglected. In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s been offered as a major prerequisite. In the article it is posited that political involvement is a second major prerequisite.
The effects of political involvement are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four aspects of political attitudes among Danish school children: the ability to express attitud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cators of a particular attitude, the stability of attitud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ttitudes. Except for the stability of attitudes, results are clear. Political involvement is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ttitudes.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involvement is stronger than the effect of any of the traditional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ordinarily considered in socializa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A striking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the emergence of the nature of the political itself as a central theme of discussion. 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for this development, but all of them merely reinforce the problem posed in its most stark form by postmodern theory. This is the problem of determining what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 if any, can accommodate the extreme diversity that is the main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life. That is the question with which the present paper is concerned.
The three currently influential concepts of the political are analysed, after which it is suggested that a fourth concept, which is a revised and reformulated version of the classical idea of civil association,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 best suited to modern conditions of increasing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framework to recast our thinking abou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approach adopted insists on the role of collective actors and their agents – the political elites –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and, by implication, in determining the amount and forms of individu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proposed framework builds on a simple model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and introduces some major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context which have become ever more conspicuous in the course of the last 30 years, and which are substantially modifying the conditions for conventional (electoral) and unconvention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rominent among these changes are the increasing role of the media in politics, and the decline of party control over the voters. These changes tend to enhance both electoral and non-electoral forms of participation. Another set of contemporary institutional changes reduces the electoral accountability of political decision-makers, with expected consequences that are more ambiguous for both electoral and non-electoral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追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 ,相对滞后的政治文化是阻碍政治现代化的“瓶颈” ,因此 ,有必要对它发出“再三”追问。追问一是进行政治文化再批判的必要性在哪里 ,如何在再批判中凸显其指导、整合、铸造、调适政治现代化的价值与功用 ;追问二是必然融入全球化的政治文化能否以及怎样闯过“不被淘汰”、“体面融入”、“成为领先的一员”这“三关” ,用以服务于政治现代化 ;追问三是指导并推进政治现代化的政治文化的基础生态要件是什么 ?它们分别是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文化与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着力塑造政治文化精英载体。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的政治生态与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乃康 《理论导刊》2003,(11):26-28
政治文明与社会生态之间系统平衡永远处于变动中,这种变动首先来自于环境系统,环境系统的变化要求政治文明系统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实现政治生态的平衡。小康社会政治生态处于更替变动时期,要实现政治生态的系统平衡,一是要构建宪政基础;二是要比较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与政治安定研究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在平  潘峰 《理论探索》2004,(6):96-100
低收入群体政治心态与政治安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研究这一问题 ,积极探索各种协调和处理的途径及方法 ,与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科学的发展观是相一致的 ,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而对这一问题的切合实际的科学理解 ,可以深化对政治稳定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  相似文献   

17.
18.
19.
政治理想向政治实践转化是一个艰难的政治建设过程。近代中国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既抱有最符合人民期望的崇高伟大的政治理想,也具有政治理想转化为政治实践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应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变化,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建设,强化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免疫力,加强党引领网络文化意识形态的网络技术强党建设,最终将政治理想转化为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 spawn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post-Mao era, with its focus mainly on contributions from the Chinese scholarship. After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western theories on the transforming politics in China, it reviews the indigenous methodologies, the theorizations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central-local relationship. Referring to the original work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article generally portrays the indigenous contributions of the Chinese academia, and illustrates the essential connections between real politics and theoretical progress.
Guangbin YangEmail:

Yang Guangbin   PhD,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ofessor Yang’s research areas include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 institutions of governance, regulatory state, democratic politics, political development, Chinese domestic political economy and foreign relations. Li Miao   a Ph.D. candidate in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political development,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and religion & politics,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Church-State rela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