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看点     
《中国人大》2011,(9):4-4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启动吴邦国委员长作出重要批示 全国人大常委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5月4日在北京举行,正式启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执法检查与法律的修改完善有机结合起来,与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监督检查,督促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发展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和老龄服务体系,加强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正>201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1.94亿,占人口总数的14.3%。截至2012年底,江苏60岁以上老年人近1424.7万,占户籍人口总数18.89%。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居家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集体养老服务亟待改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建议:一、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老龄问题,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充分考  相似文献   

3.
伊密 《北京观察》2010,(9):32-36
<正>北京市老龄化社会进程、国际老龄行动纲领原则,使更多的有识之士进一步深入思索老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到底该怎样走。老年人与政府、老年人与老龄工作机构、老龄人与各项老龄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粗略组合,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等各类问题日渐凸显,引发出人们一些前沿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刘广忠 《群众》2008,(4):19-2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重视发展老龄事业”,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老年人的充分关心。江苏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表现为老年人口多,增速快,空巢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数量较大。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尚不够高的情况下发展老龄事业,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保护老年人的各种权益。是政府、社会、家庭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建设和谐江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11,(6):50-50
江西省老龄办肖守渊认为,在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六个定位”准确,使我国即将全面推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机构建设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名称定位问题。要突破政府投资兴建的原来多称为“敬老院”、“福利院”和“光荣院”的局限,而改称为“福利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或“老年颐养院”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老年人口需求的不断增长,老龄产业成为亟待发展的产业。目前,尽管老年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国内市场近于空白。老年人用品专卖店难觅踪影;老年人休闲场所严重缺乏:老年人玩具市场尚属空白;老年公寓有待开发……整个老龄产业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对开发老龄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够,对老年人口的有效需求了解不足,从而对开发老龄产业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以及老年人口高龄化,将成为我国21世纪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国有着悠久的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关爱老年人,营造健康的老龄文化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老龄工作和社区建设、文化环境建设上增加不少投入,但老龄文化环境尚未完全形成,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总投入不足,设施过少,文化活动场所缺乏,公共设施不适合老年人的需求。据对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陕西等地调查,上海、西安两市文化设施面积人均…  相似文献   

8.
林进龙  穆光宗 《探索与争鸣》2023,(3):118-131+179-180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资本逻辑和人口转变的叠加催生了相对资本过剩的老年人口,引发了老龄社会的老龄歧视和低生产力焦虑。作为对抗老年人口相对过剩风险的社会诉求,生产性老龄化话语的出场,实际上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资本力量扩张和反向社会保护运动之间斗争的结果。因而可以说,生产性老龄化既是老年人在劳动过程中进行自我确证的重要场域,也是消解老龄社会低生产力焦虑的必由之路。然而,这一战略在西方国家的话语表达中强调经济优先和个人责任,事实上是新自由主义体系下福利国家重组的重要工具,其不仅会扭曲老年人的社会价值,还会不断复制老龄社会不平等机制的再生产。对中国来说,应将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老龄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既肯定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又发挥老年人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的价值贡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路中将生产性老龄化的范畴、结构、文化和制度之中国特征转变为中国优势。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造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得到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的充分肯定。(一)纳入发展大局,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加大政策推力。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老龄工作相关政策文件,为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且出现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关涉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论断为新时代解决养老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现有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各种养老模式呈碎片化分布,联动效益难以发挥。参照老龄化时间表制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战略;保持养老服务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良性互动;政府坚守社会公平底线;提升社会养老服务制度水平,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正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3,(2):21-21
近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的通知》(黑政办发[2013]4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完善全省老年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探索建立生活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基本护理服务长效保障机制,提高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黑政发[2011]70号)、《黑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黑政发[2012]1号)等文件精神,在全省建立贫困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失能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3.
老龄问题是关系国家国计民生和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有利于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确保老年人过上健康充实有保障的生活,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联合国提出的"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容忽视,构建老年精神文化保障体系十分重要。这是因为构建老年精神文化保障体系,是满足老年人基本需要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构建老年精神文化保障体系,就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重视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老年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老龄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5.
乐昕 《人民论坛》2020,(12):69-71
新时代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突出反映于农村老龄社会治理之中,使得农村老龄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迫切性相较城市更为明显。因此,农村老龄社会治理须对症施策,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下,从农村老龄社会治理所需经济缺口的补齐、农村高质量社会保障的建设、涉老产业与供给的发展、老年“医养护”知识科普与养老观念培育、家庭养老功能重塑、文化养老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着手,作出适合我国农村的老龄社会治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0年中国进入老龄化国家,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居家和社区养老在政策制度建设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践探索方面则一直相对滞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在社区内为健康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与活动项目支持成为居家和社区养老实践探索的主要方向。调研居家和社区养老,见到的多是社区里的舞蹈室、合唱室、书画室等,日托的房间和设施一般也是供健康老年人午休之用。另一方面,对具有刚性服务需求的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则少有介入。  相似文献   

17.
老龄信访工作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群众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业务工作。老年人曾经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在社会经济的急剧转型期,他们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并成为社会的相对弱势群体。因此,加强老龄信访工作,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不仅是做好老龄工作的要求,也是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本文拟就老龄部门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老年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全心全意为老…  相似文献   

18.
张珂 《人民论坛》2020,(3):82-83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已经从物质层面过渡到精神文化层面。为此政府及社会各界要做好充分准备,着力解决当前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教育体系、丰富社会活动、加强人才建设等几个方面持续推进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突出反映于农村老龄社会治理之中,使得农村老龄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迫切性相较城市更为明显。因此,农村老龄社会治理须对症施策,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下,从农村老龄社会治理所需经济缺口的补齐、农村高质量社会保障的建设、涉老产业与供给的发展、老年"医养护"知识科普与养老观念培育、家庭养老功能重塑、文化养老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着手,作出适合我国农村的老龄社会治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陈爱华 《湖湘论坛》2020,33(2):99-107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方略。健康老龄化的生命伦理学意义在于对老年群体健康和社会保障需要的关注,但还没有根本改变传统的老龄观——将老年人及其群体只是看作“待养的弱势群体”。积极老龄化(积极的健康老龄化)的生命伦理学意义在于强调老年人仍然可以参与社会、经济、文化与公共事务,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实现其生命的价值,因而更全面地体现了生命伦理学的原则。倡导积极老龄化生命伦理精神,须弘扬敬畏生命的伦理精神,强化积极老龄化的顶层设计理念,进一步开发老年人群体自身的学习潜能和自我实现潜能;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积极构建年龄友好的社会伦理环境。倡导积极老龄化生命伦理精神作为一种身体力行的精神关爱行动,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现有的一些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开发适合老龄化社会的老龄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须进一步完善、整合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针对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体系,让老年人能得到有效的健康服务;须进一步健全立法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老龄事务的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提高测评和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