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勇军 《求索》2012,(11):159-161
特殊心灵求美的审美态度使得他们有艺术审美的需求,其艺术审美心理结构可以分为审美感知层、审美经验层、审美直觉层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特殊心灵在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精彩瞬间",以及特殊艺术审美实践所具有的行为力量能改善特殊审美主体的社会行为,因此探索特殊心灵的艺术感知方式,助其构建艺术审美世界便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与现实价值。文章在讨论特殊审美心理结构、艺术感知方式基础上,分析了特殊艺术审美心理的形成机制与作用,并提出了构建特殊心灵艺术审美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尚信 《求索》2010,(2):177-179
本文将爱伦·坡和残雪的小说置于恐怖和噩梦的大框架中予以解读。残雪早期的《山上的小屋》在荒山、北风、狼的嗥叫和人的敌意中开篇,和坡《厄舍府的崩坍》的背景有着同样的氛围,只是后者兄妹的死亡更平添了恐怖。恐怖、噩梦、非理性、潜意识是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特质,但在现实性和超现实性方面,残雪借鉴的是西方现代文学,而坡则继承但又不仅仅是继承了哥特文学,特别在心理探索方面更具有深刻细腻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苏珊·桑塔格虽然以文化批评家的身份为世人所知,但其文化批评的力量却是源于其小说中溢出的能量.本文以桑塔格发表的主要小说进行分析,首先探求其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中真、善、美的表现;接着分析并且揭示出这些小说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它们分别是形式美、人的存在、女性主义和读者的审美参与及再创造.对桑塔格小说展开美学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桑塔格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美的追求     
<正>摄影虽然只有短短100多年的历史,但对于美的事物与作品大家还是有共同的追求,如何确定一张照片的美与不美是有一个标准的。虽然美学没有固定的尺度,但是从古至今对美的追求还是人类所共有的,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对美的诉求与欣赏美的途径。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家在艺术实践中将现实事物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并以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最佳方式展示出来,摄影家的创作实践已经熔入了摄影家的多种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审美认识、审美想  相似文献   

5.
要积极地对美育两种重要特征进行探索和研究。潜藏在各种历史文化背景中的和不同生命直觉中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差异,既有时间上的差异,也有空间上的差异。注意协调好美、有用和美的境界的关系。要注意通过净化审美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境界。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愿望只有在与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的时候.才可能具有审美价值。个人的关于美的视听感觉要与社会心理密切结合起来.要注意审美实践对于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意义.要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渗透到美育教育的大众心理领域.要使马克思主义关学的科学理念成为公众追求时代风尚之美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文化     
目前书市上售卖的网络恐怖小说呈日渐泛滥之势。客观上助长了网络恐怖小说的盛行。网络写手也是一批又一批层出不穷。少数没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书商唯利是图,只要能赚到钱,不惜通过高价诱惑、收购低龄网络恐怖小说作者的版权,毫无顾忌地一版又一版地推出各式各样的恐怖文化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网络恐怖小说作者的年龄都在25岁左右。“恐怖文化”的流行是由诸多都市压力汇聚到一起后产生的现象。紧张刺激,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青年人舒缓压力的需求。一些人感到空虚、无趣,一些商家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无形中也促成了“恐怖文化”的流行。专家呼吁,社会各界都应该给青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对网络恐怖小说热起直接“引导”作用的无良书商该歇歇手了。  相似文献   

7.
新书     
这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常有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边缘化虽然导致了作家地位的下降,但文学依然具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对作家的本体研究也并不应该因为“作者死了”、“作品”完了而终结。相反,对人类的终极远景的永恒观照,尤其离不开经典意识与对作家本体精神的探讨。而本体精神中,作家的心灵世界决定了其创造力的深度与广度。乡愁是作家心灵世界之核,在乡愁的影响下,作家们通过诗意地把握现实,调和了心灵与现实两个层面,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早期的思维中.宗教观念与审美心理是混溶的,而且宗教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生命意识,必然要对其审关心理加以模塑.这种模塑主要表现在宗教与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交互性、宗教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模塑等方面.而宗教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生成的模塑,又主要体现在生死观念、灵魂观念、神灵观念对人类早期审美心理的模塑.从而,为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审美不仅限于文学艺术和哲学之中,同时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多学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的向往、追求,是人类的本能与天性。审美是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认定美与不美的主观意识的鉴赏。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美感是人人具有的。但是,审美能力的高低,审美趣味的雅俗却是因人而异的。审美会带来心理上的平衡、愉悦,而变异的审美却会产生犯罪心理的胚胎。 犯罪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犯罪心理是指犯罪人准备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犯罪心理产生的诱因是复杂…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成功进军诗歌创作领域之后,小说成为其下一个目标.近年来,国外人工智能的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已经出现了式样模仿人类又不乏新奇和独创之处的长篇小说;程序工程师亦尝试通过节日狂欢的方式颠覆传统小说的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小说规约、价值取向和审美范式;人工智能甚至可以完成文本生产、销售平台搭建、文学鉴赏和评论的全过程,构建一整套完善且自我发展的生态系统.或许不再由人类心灵单一主导的、人机合一的"后小说"时代将要到来.  相似文献   

12.
正摄影是一个还原现实事物、景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讲究器材、技法外,更要求摄影者瞬间的感觉。绝大多数摄影作品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自然、社会、艺术的美,这样的作品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更能带给我们对于生活的激情。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者在摄影艺术实践中将现实事物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并以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最佳方式展示出来,摄影的过程融入了摄影者的多种审美心理、审美感情、审美认识、审美想象和审美理想等心灵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审美心理结构的探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心理结构是审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审美心理结构是指人在审美、创造美时反映事物审美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内部知、意、情系统和各种心理形式的内部构造。对此,美学界众说纷纪,莫衷一是。因为现代科学对人脑这个黑箱基本上还处于臆测阶段,所以各家之言似乎都有立足之地。其实,对于审美心理结构的探究,前人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西方各心理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的翔实的分析和科学的测算,虽然他们所涉及的不是审美心理,但却为我们研究审美心理结构提供了有益的线索。那么,审美心理结构是怎样形成、存在,有…  相似文献   

14.
一部能激起评说欲望的小说 ,应当或一定是向读者提供了某些有价值的审美内容和思想深度。这种审美效果具体表现为 ,小说中展示的社会生活与人的性格命运 ,或提高了读者的认知水平 ,给予了读者智慧的启迪 ;或打动了读者的感情 ,升华了读者的灵魂。也就是说 ,作者的见识与才情赋予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使读者感受到智性的充实和审美的愉悦。湖北作家彭祖贻的长篇小说《黑白尘》的艺术成就 ,具有以上的美学特征。《黑白尘》反映的是某省天河市 2 0世纪 90年代的社会生活 ,犯罪与反犯罪 ,正义与邪恶 ,文明与野蛮的不断冲突、反复较量 ,构成小说的…  相似文献   

15.
刘春清 《湖湘论坛》2002,15(4):19-20
变态人格的审美特异性,其实质乃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习以为常的心理畸变倾向。它可表现在审美主体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意志系统和个性动力系统诸方面。它的存在意味着心理整体系统的弱化或其局部系统的“坏死”。他们在欣赏和表现美的一系列过程中,其美感的价值取向(审美内容)和价值心理调控,已明显丧失了常态人格应有的审美识别与调整能力。从其特异性的内部机理分析看,表现出三个特征:其一是潜意识的审美残迹性,即审美主体以往人格经历中的挫折所造成的缺损或扭曲,成为审美心理映象之变态,这点正是延续其特异性的人格动源;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英国著名小说家艾米莉的经典名著《呼啸山庄》与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的分析着手,揭示了世俗世界中人们所追求的财富、经济地位与人是否能获得幸福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两部小说中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但我们都可以从两部小说主人公的生长历程、内心的苦痛挣扎以至最后的心灵扭曲看到一个人在金钱面前所展现的真实的人性以及他们所处的阶层与经济地位与他所能感受到的真正幸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书信息     
《小康》2020,(22)
正《娇惯的心灵》作者:【美】格雷格·卢金诺夫/【美】乔纳森·海特定价:69.00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作者抽丝剥茧,回答了"钢铁"是怎么没能炼成的美国故事。对于任何一位关注教育、青少年心理,以及互联网一代的读者,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8.
宋振文 《求索》2008,(2):84-85
电视传媒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若过度追求高额利润、强化娱情宣泄和迎合猎奇心理需求,将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道德价值扭曲错位;文化心理负向转移;审美心理畸变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刘纪新 《理论月刊》2009,(6):133-135
当代壮族作家黄佩华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反现代性品格,以颠覆现代性为主题,将壮族现代主义小说推向成熟.黄佩华的小说揭示了现代性遮蔽下的丰富人性、多彩的民间生活,以及现代人被扭曲的心灵世界.在艺术表现方面,出现了非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使用了整体的象征、意识流等手法.  相似文献   

20.
晚明中国,作为载道文体的诗歌由宰制文学中心地位的滑落表明,传奇、小说等通俗文体业已勃然兴起。通俗文体不仅依托晚明蓬勃的消费文化广泛播散,而且,晚明文士将通俗文体抬举至与诗歌等量齐观之境,此种“以浮华代自制”正表现出颓废风格的原始之义。同构于晚明颓废的社会审美风格,以描写世情为主的传奇、小说等通俗文体,因晚明情欲社会的表达需要,其作为文人文化的表征亦使用音乐、绘画等多种审美形式,表现出具有间性之美的颓废文学审美风格。此种间性审美风格不断挑战宋明宰制儒家所标举的崇高审美风格传统,在文人文化的形式之美的极致性追求中,表现出晚明中国人与文的审美自觉,以及中国“生活美学”新的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