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秀萍 《前沿》2009,(13):36-38
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支持农村产业化经营、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样的困境下,农村民间金融这种由劳动人民自发进行的金融活动迫切需要现代金融法律的加以规范,本文作者主张通过健全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确立民间金融主体的合法地位,引导民间金融进入正规的金融体系,建立民间融资的保护性法律制度,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市场借贷活动。  相似文献   

2.
民间金融活动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温州瑞安市T镇的个案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民间借贷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倾向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认为在现行的借贷框架下,贷方的行为具备主动性、选择性、隐秘性和趋利性四大特征;贷方之间以竞争、合作为关系取向;借贷双方的关系基础是以关系、信用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储量。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周边农户的实证调查,剖析了武汉市农村民间资金互助行为现状,包括资金互助的对象、借贷金额、资金用途、借贷频率、利率及期限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村互助性民间金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借贷案件大量出现。以稳定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规范民间借贷,促进民间借贷有序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提出应从完善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来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巢陈思 《前沿》2010,(16):60-62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很多学者意识到了完善农村民间经济组织对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的积极作用,纷纷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开展研究。但是目前对于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法律问题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法律性质和地位还没有明确,并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这极大阻碍了农村民间经济组织的发展。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民间经济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促进农民增收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间借贷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民间借贷市场仅靠其内在稳定机制是远远不够的。文章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特点及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诱因,追溯了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根源,提出了以实现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可控化为基本目标展开制度建设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7.
民间资金融通是最原始的金融活动。虽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民间有息借贷基本消失,但亲友之间互济帮困的资金融通一直没有间断。改革后,随着农村多种经济成份的崛起,民间金融活动逐渐活跃,民间融资的形式也多样化,融资范围和内容也不断扩大,为  相似文献   

8.
搞好对农村民间信仰活动的管理,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客观地分析与认识民间信仰的特征,正确认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民间信仰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陈丽丽 《前沿》2012,(19):107-108
民间借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民间借贷又逐渐复苏,其规模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民间资本通过新设、重组、股权受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入股非银行业机构,部分民间资本实现了对非银行业机构的控股,已经形成了不容忽视的规模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民间借贷的双面性,以法律形式规定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引导和规范其发展有利于社会的一面,消除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全锁  王丽英  黄凯 《前沿》2013,(17):68-73
受国际金融危机辐射及国内经济下行影响,我区局部地区民间借贷危机集中爆发,尤以鄂尔多斯市为典型。民间借贷纠纷大量爆发,不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扰乱金融秩序,更给社会秩序安定造成影响。通过深入分析民间借贷危机诱发原因可知,应当通过承认民间借贷合法地位、深化民间投资的政策引导、优化民间借贷宏观调控手段、健全民间借贷综合监管体系、推进民间借贷登记备案制度、强化民间借贷信息监测机制、完善民间借贷危机处置机制、严禁公务员从事民间借贷、加强民间借贷风险意识教育九个方面完善我区民间借贷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投资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汲凤翔  井韦 《半月谈》2003,(17):6-10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民间投资作为投资的一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位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从小到大,逐步成长壮大。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当前民间投资的最新态势。本刊特约有关专家、记者就民间投资现状、发展前景等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而广泛的存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目前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及农户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其有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等多种形式。而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在其运行上有正负效应,需要对其规制引导,可以通过加强其法制化建设、完善监管措施、发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及完善小额信贷组织等形式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成晋 《人民论坛》2015,(8):88-90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形式多样,具有自发和盲目性、不规范性、地域性、广泛性和信息不确定性等特征,存在缺乏法律约束和监管、农村民间资金外流、潜伏风险巨大、缺乏系统和完善的农村民间金融体系等问题。要从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不断优化信用环境和引导农村民间资金的流向等方面入手发展我国农村民间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燕  邹维 《桂海论丛》2009,25(4):62-65
农村民间金融是对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一种补充,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农村民间金融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农村民间金融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监管之外,容易增加金融风险,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使之在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将其纳入法律的规制范围中.通过考察台湾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大陆农村民间金融法律监管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为我国大陆的农村民间金融监管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黎志刚 《思想战线》2012,38(3):108-111
借贷关系是灾荒救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宋代,以富民为主体的民间借贷取代官方借贷,成为灾荒救济的主导性和关键性力量。虽然在灾荒的冲击下,民间借贷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双重性,但其负面影响主要是因借贷关系的紧张而引起的,恰恰从反面反映了民间借贷对于社会稳定的不可或缺。在长期的救灾实践中,宋政府逐渐认识到,民间借贷可疏不可堵,在限制其不利影响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民间借贷的引导和鼓励,使其在灾荒救济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制度缺陷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和迅速的发展,表明内生于中国体制外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制度已成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事件。民间金融是在中国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它作为一种市场化融资制度安排为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体制外金融资源支持。本文从民间金融产生的客观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民间金融一般发展趋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现在建立民营银行并非最佳选择,而可以借鉴日本的信用金库制度,利用商会和行会的力量来进行整合。同时,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现有机制让其合理化,给其正当的名分让其发展而非一味取缔或者将其强制和迅速的纳入体制内。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长期的"金融抑制"政策和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缺位使得民间借贷对借贷双方、金融市场、国家宏观调控和社会稳定性均造成了较大的风险。应完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防控风险;合理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化解风险;构建民间借贷监管体系,提示风险;建立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制度,分担风险。  相似文献   

18.
民间借贷在我国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持续而长久的影响。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背景下,民间借贷行为日益普遍。然而民间借贷得以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家金融的宏观调控的力量,容易滋生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因此,势必要从民间借贷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法律规制,才能营造良好的民间借贷环境。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郭昊 《人民论坛》2012,(2):85-87
鉴于近期出现由温州民间资本借贷引发的危机,通过对温州现实案例的分析,立足国外民间资本治理经验,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与现行的经济制度,得出适用于中国的民间资本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将温州民间资本借贷危机与同为社会热点的鄂尔多斯民间信贷危机做出对比分析,以利于从中找出更多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